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中大博学院企业广州三星行业广东互联网品牌null中国

更多
金煌装饰
利富塑电
御美养生美容
广州东尼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热点话题

首页 > 热点话题 > 详细内容

夯筑科技创新基石,支撑科技自立自强——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新成效

2021/1/18 17:24:11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2020年12月24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北京市“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科技创新专场。北京市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杨仁全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0年12月24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北京市“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科技创新专场。北京市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杨仁全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杨仁全介绍,“十三五”时期,是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面加速发展期。北京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6〕52号),凝聚部市、央地以及全社会力量,坚持“四个面向”,累计推进882项重点项目和任务落地,“十三五”时期各项目标全面完成,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我们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不断强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支持开展数学、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自主探索。全市R&D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超过纽约、柏林等国际知名创新城市,其中,基础研究投入占比从2015年13.8%提升至2019年15.9%。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奖项占全国30%左右;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实现翻番。涌现出马约拉纳任意子、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天机芯、量子直接通信样机等一批世界级重大原创成果。

  五年来,我们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科技创新对北京高质量发展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发布高精尖产业“10+3”政策,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双发动机”。2019年,人工智能相关产值规模1700亿元,是2015年的2.4倍;医药健康产业总体规模突破2000亿元,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出台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及“五新”行动方案。设立规模300亿元的科创母基金。发布三批60项重大应用场景,项目总金额约196亿元。2019年,北京地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约占GDP的1/4,中关村示范区总收入达到6.6万亿元,是2015年的1.63倍,保持了年均10%以上较高增长速度。“十三五”时期技术合同成交额预计超2.5万亿元,与“十二五”时期相比增长超八成,成交额70%左右输出京外。

  五年来,我们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支撑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地位显著增强。出台支持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实施办法,建设量子、脑科学、人工智能、应用数学等领域全新体制新型研发机构,为国家实验室建设先行探路。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十三五”期间北京地区单位牵头承担的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覆盖全部民口专项,立项数量和经费投入均居全国首位。布局12个超算中心、46台全球算力500强的超级计算机以及凤凰工程、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19个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汽车、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科研平台。打造“三城一区”主平台和“一区十六园”主阵地,“三城一区”以不足6%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市GDP的1/3。

  五年来,我们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强化科技支撑疫情防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建立战时机制,出台加强新冠肺炎疫情科技攻关10条措施,组织优势力量开展疫苗、诊断试剂、药物研发攻关,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新材料等技术应用,科技抗“疫”取得重要进展。截至目前,全国有5支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其中北京研发占4支;全国有5个团队的中和抗体药物获批临床试验,研发均来自北京;全市9个诊断试剂产品获批上市,数量居全国第一。支持开发AI影像辅助诊断产品、新冠肺炎线上医生咨询平台等新产品。深度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开展确诊病例溯源、流调和进出京人员风险识别,新发地聚集性疫情发生后,仅用不到16小时精准锁定疫情传播源头并迅速确定高危风险人员。

  五年来,我们坚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服务激发创新活力,创新生态环境优化显著增强。发挥中关村示范区改革“试验田”作用,先行先试并推广一批改革政策辐射全国。出台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28条、“科创30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政策。北京连续两年排名中国营商环境评价第一;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北京营商环境分值相当于名列全球第28位,为我国营商环境排名大幅提升作出积极贡献。制定实施“人才五年行动计划”,落实中关村国际人才20条出入境政策和20条新政,集聚培养一批战略科技领军人才。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落地。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北京行动计划》,打造形成中关村论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北京峰会等国际品牌活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新的发展阶段创新驱动发展宏伟蓝图,明确支持北京等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赋予北京新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北京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提出2025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2035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全球领先”的奋斗目标,进一步为“十四五”时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

  目前,北京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具备诸多先发优势: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科研城市首位,正在进入全球科学中心行列;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3,以创新经济为标志的创新高地迅速崛起;世界营商环境排名稳步提升,创新生态充满活力。《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0》显示,北京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中位列第五。

  “十四五”时期,北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窗口期,以“数字智能技术—数字智能经济—数字智能社会—数字智能城市”为主线,充分发挥北京科技和人才优势,率先走出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路子,更好支撑科技强国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更多“从0到1”突破。办好国家实验室,在生命科学、能源技术和信息安全科技攻关等方面充分发挥国家实验室力量。建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持续推进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推进在京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升级版”。前瞻布局新一批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统筹布局“从0到1”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做强战略长板,力争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光电子、生物技术等领域持续占先;弥补关键短板,力争在高端芯片、基础元器件、关键设备、新材料等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

  二是推进“三城一区”融合发展,全力打造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聚焦中关村科学城,提升基础研究和战略前沿高技术研发能力,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率先建成国际一流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推进大科学装置和交叉研究平台建成运行,形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搞活未来科学城,深化央地合作,盘活存量空间资源,引进多元创新主体,推进“两谷一园”建设。提升“一区”高精尖产业能级,深入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顺义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承接好三大科学城创新效应外溢。强化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带动作用,设立中关村科创金融试验区,推动“一区多园”统筹协同发展。

  三是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培育形成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布局5G、大数据平台、车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推进应用场景“十百千工程”建设,鼓励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部署“数据、算力、算法”为核心的公共底层技术和中试平台,大力推进数字赋能实体经济,围绕智能制造、大健康和绿色智慧能源领域,构建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布局城市全域应用场景为牵引,聚焦交通出行、教育医疗、城市治理、产业升级等方面,加强“三链”联动,建立安全可靠有韧性的产业创新体系。提高京津冀产业链和创新链协同水平,提升京津冀协同创新能级。

  四是聚焦要素市场化配置,构建公平公正、资源获取便利化的创新生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强化在人才培养、引进、评价等方面改革创新,加快形成多层次创新人才梯队。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大企业领头羊作用,培育更多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发挥好中关村示范区先行先试改革试验田作用和“两区”政策优势,探索实施科技、金融、产业、融合新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依托“三平台”等高端平台,构建国际科技合作和开放新机制。

  杨仁全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市科委将从五个方面,助力北京建成全球领先的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一是牢牢把握“数据”这一核心要素,突破一批数字经济关键核心技术。围绕数据“感、传、算、信、用”等环节的痛点和难点,加快突破智能传感、融合通信、物联网、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一批数字经济支撑技术,实现数据高效、智能和安全可信地流通应用,夯实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础。

  二是建设一批数字技术与经济融合创新平台,完善数字经济产业技术创新生态。推动人工智能算力云平台建设,加速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科研创新进程;开展区块链“链工厂”平台建设,打造数字经济可信基础设施;搭建智能微系统平台,形成MEMS器件批量加工与封测能力;积极推动智能车联网等城市基础设施平台建设,为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提供平台支撑。

  三是持续深化数字经济应用新场景建设,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场景驱动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为引领,实施应用场景建设“十百千工程”,围绕智慧城市建设、数字社会构建等方面,加快建设一批数字经济示范应用场景,提升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鼓励在线医疗、远程办公等新业态发展。

  四是加快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产业数字化是未来数字经济的主战场,将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绿色智慧能源等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提升实体经济发展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五是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制度创新,保障北京数字经济产业健康发展。重点围绕数字经济的数据开放共享、交易流通和监管等环节,加快推动制定相关标准规范,积极探索在互联网医疗、无人驾驶道路测试、载人自动驾驶测试等领域开展“监管沙箱”试点,推动数字经济治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二级巡视员任世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孔磊、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朱建红、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专职副主任舒毕磊、怀柔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伍建民、北京未来科学城管委会有关同志也分别介绍了相关情况。

  来源:北京市科委

分享到:
[责任编辑:乔姗]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标签 :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传真:020-34333002  举报电话:020-34333002、13925138999(春雷) 举报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