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市场持续升温 华尔街英语“多元法”教学体系受职场青睐
导言:近年来,在政策、资本和用户需求的多方驱动下,国内英语教育市场持续升温,据百度指数显示,自2014年以来,成人英语的关键词检索率不断提高,更有调研预测成人在线教育市场将超过370亿元产值。
近年来,在政策、资本和用户需求的多方驱动下,国内英语教育市场持续升温,据百度指数显示,自2014年以来,成人英语的关键词检索率不断提高,更有调研预测成人在线教育市场将超过370亿元产值。
近日,由华尔街英语委托全球领先的网上市场研究公司YouGov独立开展的《全球英语研究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指出:在中国5.9亿的劳动力市场中,有59%的人愿意在未来五年接受英语课程培训,英语教育培训市场高达3.5亿人,远高于印度(2亿)、印度尼西亚(6千万),以及俄罗斯、日本、德国、意大利、智利等非英语国家。
另外,报告中还指出:仅在这八个非英语国家中,就有多达7.18亿人愿意参加英语课程。在接下来的五年里,这些非英语国家的劳动力约占全球总人数的50%。由此推算,如果这八个国家的调研结果代表了世界其他地区,那么全球潜在的参加课程的人数可能会高达14亿人。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人口还将增加10亿人,潜在的英语学习市场也因此不断壮大。
由此可见,在未来5年中,全球英语学习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
如何说好英语,面临更多挑战
自2018年以来,包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内的国际活动接踵而至,纷纷在中国举行,标志着中国在全球化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更多的职场人发现,英语成为了职业发展中提升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技能。
华尔街英语表示,从中国的战略和企业的角度来说,不仅需要简单的、日常交流的英语,更需要特定场合的应用型英语,比如投标、谈判、商务会议、商务沟通等。同时,员工的跨文化沟通和理解能力也至关重要。
对于大多数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职场人来说,“说英语”并不是一件难事儿,但是随着需要深入沟通的场景越来越多,很多职场人发现:学校里面的英语,似乎不够用了。长期以来,中国人英语学习多是依靠由老师主导的传授式教学模式,以死记硬背单词、语法为主,加之中国人普遍内向的性格羞于动嘴以及缺乏应用环境,久而久之就成了中国式的哑巴英语。
艾瑞研究院调研显示,除了以升学考试、考分考级为动机的在校大学生外,成人英语学习用户中大部分是以工作需求和现实生活场景需求为主的职场用户。如何驱动提升职场技能的动力,获得更快捷有效的学习方式,使得成人英语教育与K12阶段的英语学习有着较大的区别。这也为英语培训企业如何为职场人士提供更贴近人群特点的服务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华尔街英语表示,从语言培训来讲,也要应消费者的需求,跳脱出纯语言的培训,通过语言触达文化、经济、社会等知识,同时,还得能够提供创新的学习模式和支持。
“多元法”创新教学破解成人英语学习困境
英语学习枯燥、不地道、封闭、时间碎片化是大部分成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要问题。47年来,华尔街英语始终专注成人英语教学领域,其“多元法”学习体系为学员提供沉浸式英语环境,从而帮助学员提高在社会、商务、学术等方面的英语流畅交流能力。
大部分成人学习英语是以工作需求和现实生活场景为主要需求。“多元法”运用多媒体课程将“听、说、读、写”融入好莱坞式微电影,营造一个“母语环境”,让语言学习由机械、枯燥的背记变得有趣实用,在兴趣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英语水平。
外教是英语教学地道与否的关键要素。华尔街英语的教育模式为外教小班辅导课,通过外教带领的各种互动活动,加强巩固在多媒体部分学习到的重点,同时给出有助于实现英语学习目标的有益建议,并在外教补充课上,进一步和外教老师以及其他学员进行场景对话练习,提升英语沟通能力。
不同于在校学生,成人英语学习,不仅是学习另外一种语言,更重要的是适应另外一种文化体系,以及使用另一种语言思维方式。在华尔街英语设计的英语角、社交俱乐部里,每一位学员都可以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见解,了解全球文化,练习各种实用的口语话题,同时结识许多新朋友,扩大社交圈。
2019年初,华尔街英语携手哈佛商学院出版联合发布“哈佛管理导师”中国升级版课程,在帮助中国成人英语学习者提升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中国职场人的管理思维与领导力技巧,灵活应对更多更复杂的难题与挑战。
进入中国19年来,华尔街英语陆续在全国11个城市建立起70余家学习中心,目前已有近7万名学员,校友人数高达到25万。作为较早开始耕耘成人英语培训市场的品牌,华尔街英语根据中国职场人士不断变化的英语学习需求和市场环境,进行核心课程的优化升级,致力于为中国职场人士提供更高质量的英语教学服务,并为他们的进步和成长提供持续动力。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