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水之台的“孤勇者”
导言:平台全长460米,宽仅45米,形似一叶扁舟漂浮于汪洋。它是国内唯一的海上固定式散货减载装卸平台,每年数以百万吨的铁矿石、煤炭等大宗货物在此周转,通过它,远洋巨轮的货物被高效分装,送往长三角的港口与工厂,承载着中国海上散货运输的命脉。
在东海浩渺的碧波之上,舟山嵊泗绿华山减载平台如一座沉默的巨人,矗立于海天之间。这里没有城市的霓虹,没有市井的喧嚣,唯有浪涛的轰鸣与海风的呼啸。
平台全长460米,宽仅45米,形似一叶扁舟漂浮于汪洋。它是国内唯一的海上固定式散货减载装卸平台,每年数以百万吨的铁矿石、煤炭等大宗货物在此周转,通过它,远洋巨轮的货物被高效分装,送往长三角的港口与工厂,承载着中国海上散货运输的命脉。
而在这片“悬水之台”上,中国中检舟山嵊泗分公司检验员董东,用8年的青春与汗水,书写了一段关于坚守与责任的篇章。
董东用无人机观测船舶外档吃水。
孤岛上的“钢铁哨兵”
绿华山减载平台距嵊泗本岛11海里,乘船需颠簸60分钟才能抵达。平台四面环海,目之所及,唯有翻滚的浪涌与偶尔掠过的海鸟。
脚下是钢铁与水泥浇筑的庞然大物,耳边是永不停歇的机械轰鸣,空气中弥漫着咸腥与矿粉混合的刺鼻气味,眼前的一切,让初到此处的董东既震撼又忐忑。
“第一次上平台,我以为自己到了另一个星球。”董东回忆道。平台的生活区仅有一栋三层小楼,用脚丈量不过几十步,这是检验员们全部的活动范围——没有商店、没有娱乐设施,甚至没有稳定的网络信号。每周双人轮班、7×24小时待命,节假日对他们而言只是普通的工作日。
推开宿舍的窗,视线被灰蒙蒙的矿砂遮蔽;深夜躺下,床板随着海浪微微震颤。最煎熬的还是夏季,烈日炙烤下的钢铁甲板温度直逼50℃,汗水顺着安全帽边缘滴落,浸透工装,每一步都仿佛踩在烧红的铁板上。“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最后结出一层盐霜。”他苦笑着比划。
然而,环境的艰苦远不及责任的沉重。作为检验员,董东的工作直接关系货物重量的精准与品质的合规。除正常靠泊平台的外轮外,有时他还需乘交通艇前往锚地,攀爬数米高的引水梯登船,在颠簸的甲板上完成水尺计重。绿华山锚地以风高浪急著称,涌浪起伏常超1米,稍有不慎便可能坠入海中。一次,董东在完成计重后准备下船,左脚刚踏上交通艇,一个巨浪突然将船体推开,他半个身子悬空,他只记得双手死死抓住引水梯,身体重重地撞在船舷上。“那一刻,脑子里只有‘抓紧’两个字。”每每说到此事,董东总是轻描淡写,却让听者“脊背发凉”。
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西绿华山石子岙南侧海域的舟山嵊泗绿华山减载平台,距离嵊泗本岛11海里、航程60分钟。
与矿粉共舞的“数据猎人”
在绿华山,矿粉是无孔不入的“常客”。平台常年处理铁矿石,海风裹挟着细密的红色矿砂,将一切染成锈色。检验员的宿舍虽然始终紧闭窗户,缝隙用布条层层塞紧,但矿粉仍能钻入房间,在桌角、床底积成薄薄的红毯。“下班回屋,抖一抖衣服,能落下一捧砂。”董东调侃自己成了“红人”。
董东用颚式破碎机对块矿进行破碎。
2021年盛夏,一艘外轮申报载有8万吨铁矿砂。董东登船检验时,发现矿石颜色、颗粒,与申报货物不符。烈日下,他连续工作4小时,在40℃的取制样间反复取样、制样、比对,最终检测出含铁量比国外装港值低1.0%。“差之毫厘,国内钢厂可能损失千万。”他连夜整理报告,为企业挽回巨额经济损失。
平台每月靠泊10余艘外轮,董东需在船舶卸货前完成检验,时效性极强。大风季节,交通艇时常因风浪停航,为赶工期,他曾连续驻守平台数十天。没有新鲜蔬菜,餐餐是泡面和袋装面包。同事戏称他是“铁人”,他却摇头:“比起老一辈检验员,我们条件好多了。”
海浪背后的“亏欠与坚守”
每每深夜,董东常独自站在平台边缘,望向大陆的方向。手机屏幕上是家里发来的视频,女儿第一次叫爸爸,第一次迈步,第一次上幼儿园;父母一次比一次苍老,却总在镜头前笑着说“一切都好”。8年间,他错过了女儿成长的无数“第一次”,也未能陪护病床前的双亲。一次视频通话,女儿突然问:“爸爸,你为什么不能回家?”他喉头一哽,半晌才答:“因为爸爸在海上保护大矿石呀!”
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为了保障海上散货减载装卸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维护行业的规范和秩序,他只能将对家人的思念深深地埋在心底,将这份亏欠,化作平台上一盏不灭的灯。当孤独感汹涌而来时,他总安慰自己:“货轮不等人,总得有人守着。”
董东用流盘仪进行适运水分极限操作试验。
向海而生的信仰
有人问董东:“在这么苦的地方坚持8年,图什么?不孤独吗?”他沉吟片刻,望向海平面坚定地说:“这里虽小,却是国家贸易链上的一颗螺丝钉,螺丝钉松了,整条链子都可能出问题,我得牢牢地将自己拧在这个位置上。”
“孤独吗?当然有。但我们的工作不能停。”董东指了指墙上泛黄的值班表,“船舶随时会来,无论风雨。”
董东的故事并非个例。绿华山平台运营十余年,累计减载货物超亿吨,从未发生一起重大计量纠纷。数字背后,是“中检人”用青春丈量的责任。他们的坚守,鲜为人知,却如海上灯塔,用专业与敬业照亮行业航向。
如今的绿华山减载平台上,董东依然日复一日地攀爬引水梯、核对数据、抵御风浪。他的工装依旧沾满矿粉,安全帽下的脸庞被海风刻出粗粝痕迹。但当他望向远方,眼中始终有一簇光——那是属于奉献者的光芒,在孤独与艰辛中愈发璀璨。
“悬水之台”上的坚守,是董东的青春答卷,亦是无数海岛工作者的缩影。他们以平凡之躯,托起时代的重量;以无声的付出,诠释何谓“国之大者”。海浪依旧咆哮,而他们的故事,终将汇入时代的洪流,成为永不褪色的篇章。
文章来源: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有限公司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企业网讯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