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国企创新产业央企创业乡村振兴大数据大湾区天业天辰

御美养生美容
雷格设计
金煌装饰
利富塑电

财经产经

首页 > 财经产经 > 详细内容

2024年南京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2025/2/12 10:54:38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8500.8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31.00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5831.06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12338.75亿元,增长5.4%。

南京市统计局网站消息,2024年,南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一体推动“四个走在前”“四个新”“4+1”重大任务落实,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8500.8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31.00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5831.06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12338.75亿元,增长5.4%

一、农业生产形势稳定,粮食产量平稳增长

2024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63.19亿元,可比增长4.0%。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实现双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13.4万亩,较上年增加4.8万亩,增长2.3%;粮食总产量100.3万吨,创六年新高,较上年增加0.9万吨,增长1.0%。畜牧业产能快速释放。全年生猪出栏35.62万头、增长4.0%,家禽出栏1582.11万只、增长19.8%;年末生猪存栏25.01万头,增长2.7%。蔬菜播种面积、总产量、亩产均实现增长。全年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21.98万亩,增长0.4%;总产量285.32万吨,增长2.0%;亩产2339公斤,增长1.5%

二、工业经济运行平稳,行业增长面持续扩大

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增幅较前三季度提升0.2个百分点。增长面持续扩大,列统的37个行业大类中,有28个行业累计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75.7%,较1—11月扩大8.1个百分点。重点行业支撑增长。累计增加值前十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8%3.7%7.3%。高技术制造业相关行业表现亮眼。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3%5.6%29.2%10.7%。数控金属切削机床、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9.7%7.4%17.6%

三、服务业引领增长,科技研发蓬勃发展

2024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增幅快于地区生产总值0.9个百分点。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810.49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3.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7.3%。科技研发蓬勃发展。研究和试验发展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0%,拉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7个百分点。知识产权服务、检测服务、标准化服务等科技支持服务需求不断扩大,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4.7%18.1%9.1%。新兴领域不断创新突破。互联网平台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6%,其中互联网生产服务平台、互联网科技创新平台发展迅速。集成电路设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同比分别增长10.8%4.8%群众生活相关服务市场良好。老年人残疾人养护服务、疗养院、中医医院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2.9%19.6%14.3%;体育场馆管理、文化活动服务、博物馆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7.7%17.3%10.2%

四、消费市场稳中有进,以旧换新成效显著

202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52.75亿元,同比增长4.3%,增幅较前三季度提升1.0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其中,12月当月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0.84亿元,同比增长11.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从限额以上单位看,按消费类型分,全年商品零售4761.23亿元,同比增长2.8%;全年餐饮收入354.45亿元,同比增长1.1%。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限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8.1%24.5%11.2%,对限上零售额增量贡献率超80%

五、金融市场稳健运行,信贷总量稳步增长

202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6987.55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住户存款17359.40亿元,同比增长12.3%。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8818.18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住户贷款18107.59亿元,同比增长0.9%;企(事)业单位贷款40559.80亿元,同比增长12.0%

六、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收入比持续缩小

2024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180元,同比增长4.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084元,增长4.0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690元,增长5.2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由上年的2.17:1缩小至2.15:1,城乡收入差距连续12年缩小。

七、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品价格降幅收窄

2024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4%。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上涨0.7%,衣着类上涨1.1%,居住类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7%,交通通信类下降2.6%,教育文化娱乐类上涨1.9%,医疗保健类上涨3.0%,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9%12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1%

2024年,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7%,购进价格下降1.4%,降幅较上年分别收窄2.4个和2.8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出厂价格、购进价格分别下降1.2%2.2%

总的来看,2024年宏观政策发力显效,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但也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不利影响加深,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五届十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聚力打好经济强基提振、产业科技创新、改革集成突破三大关键仗,全力打好开放能级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民生和社会治理三大攻坚仗,奋力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以高质量发展过硬业绩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应有贡献。

附注:

1.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 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一是统计单位范围发生变化。每年有部分企业达到规模纳入调查范围,也有部分企业因规模变小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建投产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等影响。二是部分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产量数据存在跨地区重复统计现象,根据专项调查对企业集团(公司)跨地区重复产量进行了剔重。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指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取得订单,售给个人、社会集团非生产、非经营用的实物商品金额(含增值税),付款可以在网上进行,也可以在网下进行。公共网络包括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

由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单位)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业(单位)达到限额标准纳入调查范围,同时也有部分企业(单位)因规模变小达不到限额标准退出调查范围,还有新开业企业、破产、注(吊)销企业(单位)的影响。

4.居民消费价格、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居民可支配收入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金融数据来源于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管部。

5.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6.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17796.40亿元。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怡伽]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标签 :

网客评论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企业网讯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