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创新产业国企央企创业乡村振兴大湾区大数据天业天辰

利富塑电
金煌装饰
御美养生美容
雷格设计

民生焦点

首页 > 民生焦点 > 详细内容

2024年度以工代赈中央投资累计下达115亿元 将带动25万农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2024/5/10 9:47:33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工代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已下达2024年度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115亿元,支持地方实施以工代赈项目2700余个,计划发放劳务报酬37亿元,吸纳带动项目地农村群众25万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将有效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渠道,实现促进困难群众就业增收、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的综合效果。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消息,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工代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已下达2024年度以工代赈中央专项投资115亿元,支持地方实施以工代赈项目2700余个,计划发放劳务报酬37亿元,吸纳带动项目地农村群众25万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将有效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渠道,实现促进困难群众就业增收、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的综合效果。

一、瞄准重点地区和重点对象,强化“雪中送炭”“赈灾救急”。以工代赈中央资金主要投向832个脱贫县等欠发达地区,并向受暴雨洪涝灾害较重的京津冀等华北、东北地区以及积石山地震灾区相关的甘肃、青海两省予以倾斜,重点支持劳务用工量大、技术门槛低、工程机械作业少的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吸纳低收入群众特别是农村脱贫人口、因灾需赈济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易地搬迁脱贫群众等参与项目建设,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二、聚焦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强化“鱼渔双授”“志智双扶”。以工代赈项目牢牢扭住促进群众就业增收这个“牛鼻子”,按照“项目建设是平台载体、就业增收是根本目标”的要求,最大程度挖掘项目用工规模,最大可能吸纳当地群众参与建设,最大幅度提高劳务报酬发放占比,多种方式开展培训提高务工群众技能,将赈济模式由传统的“搞建设、发报酬”,延伸到“提技能、增岗位、得分红”。2024年,以工代赈项目计划发放劳务报酬占中央投资的比例达到32%,25万农村低收入群众将通过参与劳动和技能培训实现“既拿报酬、又长技能”。

三、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条件,强化“一举多得”“一钱多用”。以工代赈中央资金在充分吸纳带动群众务工和发放劳务报酬的同时,通过工程建设有效改善项目地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提升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条件。全年计划修建通乡通村路、生产便道等各类道路1.08万公里,开展农田整治15.48万亩,开挖或铺设各类供排水管网8.35万公里,修建小型桥梁、涵洞、水塘等6377座,修建小型堤防、干渠4230公里,支持631个行政村开展美丽乡村整治提升。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持把解决群众就业增收问题作为以工代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督促指导地方加快以工代赈项目开工进度,抓实抓牢群众务工组织和劳务报酬发放等关键环节,同时会同相关部门在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扩大劳务报酬发放规模,充分发挥以工代赈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的功能作用,推动投资、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良性互动。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怡伽]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标签 :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