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臣倍健国民健康报告(2019)》发布 专家呼吁防蓝光要趁早
导言:“上网课”、“云办公”成为2020年初最火的生活方式,但超长时间的电子屏蓝光接触对年轻人的眼睛或产生较大影响。据此,2020年3月,汤臣倍健联合广东省营养学会正式发布《汤臣倍健国民健康报告(2019)》,通过大样本调查数据解读国民眼健康状况(视网膜黄斑色素密度),以期提升国民的眼健康素养,助力全民科学防蓝光。
“上网课”、“云办公”成为2020年初最火的生活方式,但超长时间的电子屏蓝光接触对年轻人的眼睛或产生较大影响。据此,2020年3月,汤臣倍健联合广东省营养学会正式发布《汤臣倍健国民健康报告(2019)》,通过大样本调查数据解读国民眼健康状况(视网膜黄斑色素密度),以期提升国民的眼健康素养,助力全民科学防蓝光。
据悉,此份报告是汤臣倍健发布的第9份健康报告,其基于“健康快车营养中国行”大型公益项目在全国开展的黄斑色素密度检测数据统计分析得出。2019年,汤臣倍健为超过1万名居民提供了科学检测,其中,8488名成年居民参与了相关问卷调查,其中男性2524名(29.7%),女性5964名(70.3%)。这是迄今为止关于中国居民黄斑色素密度样本数量最大的调查研究。
报告结果显示:总体来看,样本人群黄斑色素密度最大值是1.06,最小值是0.05,中位数是0.53,即五成居民黄斑色素密度在0.53以下。黄斑色素密度是衡量视网膜黄斑色素含量的指标(密度值越高即黄斑色素含量越高),研究表明,黄斑色素可以选择性吸收短波长的蓝光、作为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来保护视网膜,黄斑色素密度(MPOD)越高越有利于其对视网膜感光细胞的保护;黄斑色素密度较低者患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60岁以上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的风险更高。
30多岁眼健康状况或比不过80岁?
实际上,面对蓝光我们眼内也有天然的防御能力——主要由叶黄素和玉米黄质两种类胡萝卜素组成的黄斑色素。黄斑色素堪称过滤蓝光一把手,能选择性吸收短波长的蓝光,能帮助清除自由基,减少眼睛受到的伤害。
黄斑色素密度(Macular Pigment Optical Density,MPOD)是衡量黄斑色素水平的重要指标,密度越高对保护视网膜越有利。根据报告,将MPOD值转换为0-100分,即得到“防蓝光”指数(黄斑色素密度指数)得分。
报告显示, 80岁以上黄斑色素密度最低,符合年龄规律。但出乎意料的是,31-40岁人群紧追其后,甚至低于50—80岁年龄段人群。防蓝光指数得分也呈现出类似的结果。
就此,专家表示,31-40年龄段黄斑色素密度低下的表现,可能与其饮食习惯及长时间看电子屏幕等生活方式有关。
使用电子屏时间过长影响黄斑色素密度
研究就“有无长时间看电子屏幕习惯”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有长时间看电子屏幕习惯的居民黄斑色素密度低于无该习惯者。
这个结论与我们日常认知一致,长时间看电子屏幕对于眼睛的伤害很大,其中电子屏幕中散发的蓝光或成罪魁祸首。相关专家提示,及时进行蓝光防护如减少看电子屏幕的时间,对保持黄斑色素密度有一定意义。现代人护眼请从处理好与电子屏的关系开始。
眼睛也会“饿”!菠菜、生菜、鸡蛋成“护眼三健客”
报告针对居民膳食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摄入富含叶黄素、玉米黄质、β-胡萝卜素的食物每周超过3次的居民,黄斑色素密度水平明显高于每周摄入小于或等于3次者。
其中,菠菜、生菜、鸡蛋每周摄入频率大于等于1次的居民,黄斑色素密度水平高于每周摄入频率小于1次的居民。更进一步的数据显示,鸡蛋、生菜每周摄入频率≥1次者低MPOD水平的风险比摄入频率<1次者分别低28%和23%。菠菜、生菜、鸡蛋成“护眼三健客”可谓实至名归。
该结果与大量学术研究一致,叶黄素、玉米黄质等对提高黄斑色素密度及改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作用明显。除此之外,了解食物成分,针对性选择富含叶黄素、玉米黄质、β-胡萝卜素的食物帮助眼睛“吃饱”才是正解。
(表中数据来自:王子昕, 林晓明. 北京社区居民夏秋季节膳食叶黄素、玉米黄素摄入量分析[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0(03):79-82.)
针对性补充营养素开启“护眼”外挂
然而,现实是国民单纯通过膳食的摄入“护眼”关键营养素的情况可能不容乐观。有相关研究表明,近一半18-44岁的中青年人群,每天蔬菜(叶黄素的主要来源)摄入量没有达到膳食指南推荐量。
如果难以通过日常膳食满足“护眼”营养所需,是否能通过其他方式,例如补充营养素,来达成目标呢?调查结果发现,服用膳食营养补充剂(包括叶黄素、玉米黄质、β-胡萝卜素、花青素/花色苷)的人,其黄斑色素密度水平高于未服用者,且服用者低黄斑色素水平的风险比未服用者低28%。这说明,科学补充关键营养素,例如叶黄素、玉米黄质、β-胡萝卜素、花青素/花色苷等,可能有助于保持视网膜黄斑色素密度。
膳食营养补充剂包括叶黄素、玉米黄质、β-胡萝卜素、花青素/花色苷等
专家呼吁:莫等老年盲 科学防蓝光要趁早
汤臣倍健首席科学家张旭光博士等多位专家提醒,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减缓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越早重视这些生活方式并加以改进,越有利于维持眼健康,从而降低老年后黄斑变性的发生及致盲风险。
广东省营养学会秘书长朱惠莲教授建议,一方面应尽可能减少看电子屏幕的时间,定时闭目休息和放松,同时可通过佩戴防蓝光眼镜、给电子产品贴防蓝光保护膜等方式有效防蓝光。
另一方面,护眼也可从“吃”上下功夫,通过合理膳食,亦或是针对性地摄入如叶黄素、玉米黄质、β-胡萝卜素、花色苷等营养素,从而帮助维护黄斑色素密度,为眼健康保驾护航。
最后,“定期检查很重要,早发现早干预”,全民科学防蓝光要趁早!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