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镜片为消费者普及配镜常识 呼吁配镜不应只重“外表”
导言:6月6日是第23个全国爱眼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近年来更加速呈现年轻化趋势,学生群体成为近视的“重灾区”,但在配镜过程中,眼镜价格和外型往往成为消费者们的考量重点,这也与消费者们缺乏光学镜片的相关知识有关,眼镜作为矫正近视的重要手段之一,镜片比镜架更值得被广大消费者关注。
6月6日是第23个全国爱眼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近年来更加速呈现年轻化趋势,学生群体成为近视的“重灾区”,但在配镜过程中,眼镜价格和外型往往成为消费者们的考量重点,这也与消费者们缺乏光学镜片的相关知识有关,眼镜作为矫正近视的重要手段之一,镜片比镜架更值得被广大消费者关注。
镜片材料 -- 眼镜价值核心
炎炎夏日到来,游泳、攀岩、足球、篮球等户外运动进入旺季,对于近视甚至是高度近视的消费者来说,带着厚厚的眼镜运动不仅容易让使用者倍感不适还会造成眼部损伤。越是近视度数高的人群越是应该注重镜片的材质,折射率高的镜片凭借轻、薄的属性受到消费者们的喜爱,因此,材料的属性与工艺对镜片的质量起到决定性作用。明月镜片拥有原料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是国内较早拥有原料工厂的镜片品牌之一,自主生产的原料,品质更可控,光学性能更优异。目前,除了拥有超韧、超亮PMC、1.71等创新性技术和产品外,明月镜片的产品线覆盖1.545到1.74等多个折射率。
针对消费者的配镜痛点,明月镜片推出1.71系列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轻便的佩戴体验,与低折射率镜片相比,其厚度更薄、重量更轻,有效减轻鼻梁负担,更能实现高折镜片低色散,视物更清晰。
此外,在“颜值当道”的今天,镜片的美观度也成为年轻消费者们关心的问题,明月镜片1.71PMC超亮产品是在原1.71镜片的基础上优化光学性能,提升基片纯度,使透光率高达98.6%以上,镜片更加通透,佩戴起来更美观、颜值更高。
膜层可有效提升镜片性能 -- 减少镜片磨损
对于长期佩戴眼镜的人群来说镜片的耐磨、耐污程度以及成像清晰度关系到用眼的健康,部分消费者清洁镜片不得当,随手使用衣角擦拭镜片上的污渍,由于镜片上有许多微小的灰尘颗粒,直接用眼镜布甚至是衣角擦拭会导致镜片擦出划痕,最终导致成像不清晰影响佩戴体验。此外,冬季的静电也会增加灰尘吸附的可能,造成镜片损伤,降低镜片寿命。面对季节更替带来的种种难题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情况,这就需要镜片需要具备强有力的保护膜层。
明月镜片经过精密设计的光学膜层可有效提升镜片的性能。镜片镀膜后,不仅透光率、减反射性等光学性能得到提升,同时具备耐污、耐磨损、防水等性能,其中天视A6膜使镜片透光性能更优,在实现以上优点的同时,还更易清洁、防油污、防指纹。
场景下的多元解决方案 -- 根据需要选择实用功能
镜片的实用功能也非常值得关注,明月镜片具有防蓝光、智能变色、驾驶偏光、近视太阳镜等实用功能,特别是防蓝光功能,对于长期处于数码环境的现代人尤为重要。电视、电脑、手机屏幕中的高能有害蓝光会造成使用者眼部的不适,出现干涩、疲劳等症状,久而久之会引起视力下降等健康问题。佩戴防蓝光眼镜能有效规避有害蓝光对眼睛的伤害。明月镜片防蓝光系列在行业内率先采用“基材吸收+膜层反射”技术,实现双效防蓝光,不仅可以阻挡有害蓝光,还可以保留有益蓝光(助于调节人体生物钟),帮助佩戴者在使用手机以及平板电脑时,减少高能蓝光对人体造成的不可逆伤害。
明月镜片功能产品除了防蓝光镜片之外还包括智能变色镜片、七彩近视太阳镜片、驾驶偏光镜片以及多焦点镜片,可满足多种场景中多元化佩戴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在即将到来的夏季,明月镜片智能变色产品,强光下智能变色镜片会开启智能保护模式,根据外界光线强弱自动调节镜片颜色和可视觉亮度,有效阻挡紫外线,可满足佩戴者频繁出入室内外环境的需求。
镜片面型设计 -- 视觉效果呈现的根本
一副镜片呈现的视野效果和佩戴起来的舒适感也很重要,好的视觉效果能让用户视野更开阔,视物不变形。如今市面上的镜片面型主要分为球面镜与非球面镜两种,在同一材料、同一度数的前提下,非球面镜片比球面镜片更薄、视物更逼真、更自然。球面镜在度数过高的情况下可能产生周围视角扭曲的情况,非球面镜可减少镜片边缘的变形程度,提高视觉真实感,看物体不会产生像差。
在众多品牌还在为非球面镜片时代来临进行转型的同时,明月镜片的产品已经率先走出了一步 -- 抛弃常规厂家使用的热软化工艺,采用数控冷加工工艺,镜片品质更可靠,一致性高。
眼镜不仅是商品,更是关乎国民健康的大事。自2002年以上海为起点进军树脂镜片以来,明月镜片一直以引领行业整体发展、提升为己任。全中国近14亿人口,每个人终其一生都无一例外存在视觉健康管理需求,明月镜片始终秉持“用心呵护视觉健康”的经营理念,积极推动民族镜片行业的发展,以国民镜片保障国民视觉健康。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