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清远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召开
导言:1月22日,清远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在市会展中心召开,副市长刘柏洪出席会议并讲话。总结 “十二五”期交通工作 谋划“十三五”期和部署今年的交通工作
总结 “十二五”期交通工作 谋划“十三五”期和部署今年的交通工作
1月22日,清远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在市会展中心召开,副市长刘柏洪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贯彻学习全国、全省交通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六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研究谋划“十三五”期交通运输工作,安排部署2016年的交通运输重点工作。市交通运输局对全市“十二五”期及2015年的交通运输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十三五”期的工作思路和2016年的工作重点。市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市治超办、市公路管理局分别就我市“十二五”期高速公路建设征地拆迁工作、治超工作、国省道改造工作作了发言。
刘柏洪充分肯定“十二五”期我市交通运输工作所取得的骄人成绩。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令人鼓舞。全市等级公路通车里程2.4万公里,居全省第1位;全市公路密度130.3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粤东西北第一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90公里,位全省第2位,提前1年实现 “县县通高速”目标。完成近1000公里的国省道改造,所有的出市通道行车舒适畅顺。完成农村公路建设近3000公里,约占全省的十分之一。二是交通运输发展形势催人奋进。全市交通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公路水路客、货运输量稳步增长,道路运输生产能力快速提高,我市北江运力在全省内河运力中居第2位。三是公共交通服务树立新形象。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推动城乡客运协调发展,实现农村客运“三个100%”,实现了市民卡和省公交一卡通系统对接。
就如何谋划“十三五”期我市交通运输工作,刘柏洪强调:
(一)坚定不移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以广清一体化为突破口,广清城轨、高速公路、北江扩能升级以及广清交通对接项目作为工作重点,争取“十三五”末全面实现“五纵三横”高速公路网、高铁、轻轨、国省道干线与邻省及珠三角的互联互通,建成北江千吨级航道,实现广清交通一体化。围绕清远长隆实现与周边道路的对接。加快完善公共交通枢纽站、首末站等,实现高铁、城际、长途客运、公交、出租车等各种出行方式的有效衔接。
(二)坚定不移推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市交通、公路、发改部门要积极省的争取,财政部门要想方设法筹措财政资金,支持“三连一阳”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解决南北地区交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三)坚定不移深化交通行业管理改革。要继续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要创新融资机制,积极运用PPP模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创新管理机制,强化社会监督,健全行业信用和监管体系,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利用市级交通指挥监控中心,建立交通大数据平台,推动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交通运输业的有机融合,推进智慧交通建设。
(四)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要加快推进大宗货物绿色运输北江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推广清洁能源、新能源交通工具应用,推动绿色交通发展。“十三五”期市中心区域新能源公交车辆要争取达到珠三角的比重标准。
(五)坚定不移落实民生保障措施。一是切实改善农村客运通车条件,继续加快实施县乡道和危桥改造及农村公路建设,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实施好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工程。二是优先发展城市交通。三是深入推进平安交通建设。进一步完善治超工作机制,健全交通应急保障机制。
(六)坚定不移抓好反腐倡廉及作风建设。要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学习教育活动成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
刘柏洪还就如何做好今年的交通运输工作提出了几点意见:
(一)抓紧完成“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市交通部门要抓紧完成“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及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各县(市、区)也要尽快开展地方“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并与市的规划相衔接。
(二)加快推进重点交通项目建设。要加快广清高速扩建广州段、汕昆高速龙怀段、汕湛高速惠清段和清云段、佛清从高速北段、高接高、北江航道扩能升级工程等在建项目建设,加快连佛高速、二广高速连州连接线、清新太平跨北江至石角地方公路尽快开工建设。
(三)抓紧推进县道“烂路”改造工作。要确保完成360公里县道烂路改造任务,消灭全市县道“烂路”,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好的交通条件。
(四)继续抓好治超工作。要总结近几年治超工作成功经验,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工作责任,继续保持路面24小时不间断治超高压态势,深化源头监管。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陈南坤在回顾“十二五”期我市交通运输工作时指出, “十二五”期,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63亿元,占全市“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0%以上。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4803公里,排名全省第1位,比“十一五”期末新增6569公里;公路密度130.3公里/百平方公里,比“十一五”期末增加35.48公里,跃居粤东西北地区第1位,排全省第9位。内河航道通航总里程达347公里,港口码头泊位33个,其中千吨级泊位18个。全市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效率显著提升。
2015年,全市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3.0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4%,其中广清城轨11.35亿元、高速公路19.15亿元、国省道12.23亿元、市重点项目及县乡农村公路8.49亿元、航道码头及其他项目1.86亿元。完成广清高速扩建工程清远段建设,新开工6个高速公路项目,伦洲大桥及引道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北江航道扩能升级改造工程、北江四桥及引道工程全面动工。
我市“十二五”交通运输工作主要有七方面的亮点:
亮点一: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形成
高速公路建设任务超额完成。共完成高速公路建设投资257.7亿元,新建成通车二广高速和广乐高速清远段2个项目,我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十一五”期末的335公里增加到59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排全省第2位,并提前1年实现县县通高速。新开工6个高速公路项目共313.2公里,创历史新高。
普通公路路况水平明显改善。完成近1000公里国省道升级改造,彻底改变清远市区出口通道无一好路的历史。全面启动总里程362公里县道烂路改造工程。完成2945公里新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和258座地方公路危桥的维修加固。
港口航道加快发展。2015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2927万吨、旅客吞吐量454万人次,比2010年分别增长358%、95%,北江运力在全省内河运力中居第二位,仅次于广州。投资近50亿元的北江航道扩能升级工程全线开工。交通运输部“大宗货物绿色运输北江示范项目”落户清远并顺利推进。
亮点二:综合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交通运输业发展整体加快。 “十二五”末,我市公路、水路运输业户增加到16141个,共有公路货运运力235970吨,客运运力46441座,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19.6%、90 %、10%;客运班线、日发客运班次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5.44%、15.9%。2015年,全市公路、水路共完成客运量3088万人次、货运量16267万吨,货运量较2010年大幅增长127%。
交通运输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圆满完成每年的春运、重大节假日运输保障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加快中心城市周边农村线路公交化改造,推动城乡客运协调发展,实现农村客运“三个100%”。整合市、省、部级公众话务平台建成道路运输企业服务质量投诉平台。完成收费公路专项清理工作。
城市公共交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对市中心区域公交线网进行了优化,公交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公交日发班次从原来的2036班增加到6400多班,主要线路平均发车间隔大大缩短。引入小型巴士,基本形成多层次公交服务体系。完成《清远市中心城区公交系统整治及近期建设规划(2013—2015)》。
亮点三:广清交通一体化工作初显成效
一是编制了《广清一体化交通专项规划》。二是推进广清城轨清远至广州北站建设。三是推进六条高速公路与广州对接。我市对接广州已通车的高速公路由“十一五”期的二条增加至“十三五”期的三条,到“十三五”未,我市将实现六条高速公路与广州对接。四是推进六条地方路网与广州对接。六条地方公路项目已纳入《广清一体化交通专项规划》,计划提前至“十三五”期间全面实施。五是加快北江航道扩能升级和清远港升级改造等水运工程。
亮点四:行业管理能力持续增强
治超力度和成效居全省前列。我市出动的执法力量、查处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及卸货总量连续多年居全省首位,全市公路超限超载率明显下降。
市场秩序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建立公交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制度。开展建设市场、运输市场、维修业、驾驶员等方面的诚信评价,建设诚信信息系统。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和造价管理,完善工程招投标管理,推行“双标”管理。
亮点五:改革创新工作成果丰硕
行政审批改革积极推进。进一步简政放权。制订交通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续监管措施。深化社会组织改革,将行业信誉考核转移至交通行业协会。
公共交通经营改革取得突破。我市与省交通集团合作,成立市粤运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对原市汽运集团、市二运公司的公交车、出租车业务进行整合。
交通信息化和节能减排建设成效显著。投入2000万元建成市级治超监控平台。三级以上汽车客运站实现联网售票和手机APP售票。北江大宗货物绿色运输示范项目顺利推进,千吨级液化天然气动力示范船建成下水,市区引入清洁能源公交车,完成淘汰2812辆营运类黄标车。
亮点六:平安交通工作扎实推进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追究和考核制度。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平安交通”建设。继续实施公路安保工程。做好汛期救灾抢险工作。“十二五”期全市交通运输安全形势总体稳中向好。
亮点七: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
(黄华镜 报道)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