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化物流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加快 近百家机构调研其股份
导言:尽管近期A股形势阴晴不定,但传化股份 (002010) 股价却相对坚挺,理智的机构投资者也在加紧调研。今年3月份以来,多批次机构频繁前往传化股份实地调研;随着5月18日传化物流母体港杭州公路港重新启航,机构热情达到近期最高峰,近百家机构前往传化股份集中进行调研,传化股份董事长徐冠巨和各业务板块负责人悉数出席。
尽管近期A股形势阴晴不定,但传化股份 (002010) 股价却相对坚挺,理智的机构投资者也在加紧调研。今年3月份以来,多批次机构频繁前往传化股份实地调研;随着5月18日传化物流母体港杭州公路港重新启航,机构热情达到近期最高峰,近百家机构前往传化股份集中进行调研,传化股份董事长徐冠巨和各业务板块负责人悉数出席。
线下公路港网络平台建设超预期
志在打造中国智能公路物流网络运营系统、构建全新的智慧公路物流新生态的传化物流,注入上市公司平台将近一年,如今“新生态”的各板块业务进展如何,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
根据计划,传化物流未来5年拟在全国建设10个区域性综合物流枢纽和160个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再加上通过承担交通部“国家公共物流平台”园区互联建设,沟通各种物流基地和物流园区,传化物流将打造一个全国化实体公路港平台网络。
截至目前为止,传化物流已有苏州等11个公路港运营,长沙、哈尔滨等15个公路港开工,太原、台州等82个公路港签约,今年年底前实现30个公路港投入运营。目前,传化物流港日均进出港车次5.58万车次,日均货物吞吐量102.2万吨,日均进出港人次11.79万,日均物流费用6.45亿元;线下公路港网络平台发展速度超预期。
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铁路和航空均有相对完善的运营系统,然而长达450万公里、承载了70%以上货运总量的中国公路运输并没有一个完善的运营系统,传化打造的中国智能公路物流网络系统是一项系统性的基础设施工程,也是一项国家工程。国家的高度认可支持,是传化物流综合业务生态圈和全国化网络系统壁垒两大核心竞争力之外的独特优势。
在线上业务方面,传化物流“开放式互联网物流生态链基础数据支撑性服务平台项目”被列入2016年度“互联网+”国家级重大工程;“公路物流产业发展大数据应用项目”列入2016年度国家级大数据发展重大工程;在线下实体公路港方面,得益于国家发改委高度认可传化物流全国化网络布局,并把传化公路港规划纳入交通部“十三五”规划,成为国家工程,国开发展基金将为所有符合相关条件的传化公路港建设项目提供25%的资本金(注资额最高不超过总投资额的10%);这均将为传化物流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线上创新业务优化融合加快
根据传化物流高级副总裁朱晓晖对传化物流创新平台业务的整体介绍,目前各互联网业务单元的产品也在不断优化中互相融合促进,整个线上创新业务平台爆发可期。具体来说,创新业务平台通过入口级APP产品(长途货入口产品陆鲸、同城货入口产品货嘀,物流企业入口产品运宝)建立统一的流量入口,通过人场景(生活消费、驾驶行为等)、车场景(加油、保险、维保等)、货场景(货源结构、货源价格、交易等)和物流企业场景(运单交易额等)形成实时在线的建立在不同场景下的大数据,进而做充分挖掘,推动金融、保险、后市场、物流在中小型客户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平台业务可行性和盈利性。
三大入口级APP产品之一陆鲸会员规模加速度增长,活跃度明显提高。截至4月底,陆鲸的发货方环比增长46%;个体货运司机环比增长25%。2015年底陆鲸已覆盖10个省份,至今年4月份覆盖17个省份,计划6月底再覆盖山西、河北、天津、广东、东北等区域,基本完成全国布局。
此外,5月份陆鲸突破运力调度平台,开始进入品牌馆商圈平台打造落地阶段,交易量将随着品牌产品的优化成熟和用户规模的增长而呈几何级爆发。品牌馆商圈包括加油、住宿、汽车后市场、保险金融等。
旨在解决城市最前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O2O同城货车电召平台产品易货嘀4月份日均成交量环比增长117%,营业额环比增长99%,新增金牌司机数量环比增长45%;定位货运界淘宝的运宝业务的发展重心也已逐渐向提升交易流量的质量倾斜。
随着上述三大流量入口产品的发展,传化物流的金融业务和供应链业务模式亦随之逐步清晰,各业务围绕规划在行动中快速落地。
“整体来看,实体公路港平台的基础业务与线上平台的创新业务互联网物流、金融产品、供应链业务等,彼此之间两者不可分割、彼此促进、相互提升,即线下业务是基础、是支撑,线上业务服务并拉动线下业务,相互构成了 共生、互生、再生的业务关系。”传化股份董秘朱江英总结道,“通过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协同创新、开放共享的方式实现物流对生产端服务的持续提升。”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相关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