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国企创新产业央企创业乡村振兴大数据大湾区天业天辰

雷格设计
御美养生美容
广州东尼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金煌装饰

企业发布

首页 > 企业发布 > 详细内容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重磅发布:揭秘15位大咖智慧思考+9大标杆案例!

2025/3/28 16:34:01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2025年3月27日,由万联网主办、中企云链、深度数科、中诚信征信、高达软件、金网络、中晟供应链、工品牛、合合信息、中数智创、中仓登等合作伙伴支持,并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厦门市现代供应链联合会、前海产业智库等机构鼎力支持的“第十二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上在深圳隆重召开。

  同日,由万联网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联合制作的《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正式发布,现场500+来自央国企、产业互联网平台、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等高层精英共同见证这一闪光的时刻。该白皮书分为展望和案例两部分,聚焦国内的县域经济、农业发展、“出海”、AI+产业、物流服务、以融促产以及风险管理主体等主题,并结合海智在线、中仓登、准时达、简单汇、天润乳业、优合集团、迈创、国联股份、日照银行等标杆企业积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与发展实践案例,阐述了国企供应链公司的未来发展思路,给行业做出了很好的参考与示范。

  

  15位行业大咖与9大创新案例揭秘中国供应链2025发展新范式

  不少国企供应链公司正在积极主动地谋求高质量发展,但是受制于经验不足,对于公司未来的战略、模式、策略等还不是特别清晰。而2025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布局谋篇之年。在此背景下,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吴玉章讲席教授、“全球供应链金融领军人物”宋华先生的全面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万联网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战略管理研究中心联合15位业内专家、企业家和9个标杆案例企业共同创作了《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供大家参考。

  从最近两年我们接触的近千家国企供应链公司的发展中,我们发现大家普遍遇到以下困难:不合规导致风控成本、物流成本、管理成本等增加,当前大宗商贸毛利水平与价格波动水平下,国企供应链公司必然要思考如何获得有利润的合规安全的营业收入,甚至是有经济增加值、有功能价值、有品牌价值的业绩,但是业绩从哪里来:如何抓住中国制造业升级带来的红利、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抓住新全球化带来的机遇、AI/绿色化带来的机遇,如何成为一个有业绩、有新质生产力乃至有品牌价值的供应链服务商等等?还有物流、供应链管理、金融、风控、数字化、多方合作机制、路径等落地相关的系列问题……

  基于上述与客户交流与需求洞察,结合与各位专家、企业家的反复研讨、碰撞,万联网联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供应链战略管理研究中心宋华教授团队以及一众智库专家协同,最终创作形成了本白皮书。相信针对上述问题,读者或多或少都能在本书中获得启示。

  以下是15位专家分享内容与9大案例的概要:

  (一)15位专家对供应链服务业态未来发展的深度思考

  1、文健君:国有供应链企业的主业回归与创新突破

  作者简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特聘专家、国际供应链与运营管理学会副主席、万联网首席供应链业务战略专家,曾代表行业多次向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工作。

  核心内容:五种供应链公司高质量发展模式:承接非核心业务外包模式、供应链解决方案提供商与实施者模式、供应链服务平台赋能者模式、产业链关键节点嵌入式使能者、产业链组织者。

  2、黄贵生:国企供应链公司2024年合规发展回顾与2025年战略展望

  作者简介:万联网首席产业互联网专家,在多家国企/产业互联网平台任战略顾问、执行总裁、原东煤交易总裁。20多年大宗-制造产业互联网实战经验。

  核心内容:2024年国企供应链公司常见的8种选择、8条路径,以及在“十五五”规划背景下,2025年国企供应链公司应该如何明确自己的战略定位、设计商业模式,同时做好衔接“十五五”发展的重要准备。

  3、李树轩:新形势下国企供应链发展路径的思考

  作者简介:中仓登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

  核心内容:国企供应链公司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战略定位与"横向产业服务+纵向链条整合+基础设施赋能"三条发展路径。尤其在基础设施模型下,国企并不是单纯的业务参与者,还是规则的制定者,更是价值的链接者。

  4、林小彬:聚焦县域经济,探索新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者简介:广东中软创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农业产业供应链分会当值会长。

  核心内容:围绕各地地标特色农产品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五大落地要点:一二三产业融合、构建政府-国企-平台-协会等协同的组织生态、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及善用供应链金融工具。

  5、梁豪:关于农业产业互联网模式思维助力产业要素协同发展的几点思考

  作者简介:国联股份涂多多副总裁、国联股份冷链多多CEO、华中蛋品交易中心CEO、中国—东盟(崇左)水果交易中心执行董事。

  核心内容:近“国联股份-冷链多多”在浠水的实践引来广泛关注,本文分享了如何建立“生态分工机制、协同机制、创新机制”,推动国企-民企-政府合力助力乡村振兴。

  6、沈亦文:破解内卷困局,构建全球化发展新范式

  作者简介:新加坡国立大学商业分析与运营学院荣誉高级研究员兼供应链管理与供应链金融联合实验室主任,担任了数十家大型企业转型顾问与独立董事。

  核心内容:系统性地阐述了中国企业出海的动因、主要模式、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结合成功案例,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国际化发展策略及中国企业出海的五个建议等。

  7、颜艳春:deepseek大模型下凡,加速AI+产业的核聚变

  作者简介:盛景网联高级合伙人兼人工智能创业孵化器(AI Combinator)创始合伙人,富基控股(eFuture,中国第一家纳斯达克上市的软件公司)创始人。

  核心内容:AI离产业应用并不遥远!未来将出现更多“1人企业”。不仅仅是个人能力、企业能力与产业链的重构,还有商业逻辑将发生巨大的变化,RaaS(Result-as-a-Service,效果即服务)的商业模式将成为主流。

  8、陶威:供应链公司物流服务能力跃升与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深圳大疆物流科技有限公司CEO,曾任IBM、联想等世界500强企业供应链部门负责人,近30年供应链金融实战经验。

  核心内容:供应链公司如何在“十五五”规划期间抓住机遇,实现物流服务能力的跃升和高质量发展。如:提出了从县域经济与乡村振兴中寻求发展机会,从RCEP与自贸港发展中寻找机会,从技术+绿色发展中寻找机会等。

  9、胡淳一:聚焦区域经济,探索产融新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者简介:产融链接与产品设计专家、集团财资管理专家,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场景供应链金融》(2024年12月出版)作者。

  核心内容:如何通过结构设计和深耕产业带来的管理能力成为本区域真正的链主;通过两种模式的示例告诉大家如何实现既能真实贸易,又能通过引入银行等,利用合规金融工具扩大规模、摆脱同质化竞争,同时还培育新质生产力。

  10、左杨农:从商业信用到物的信用,从物的信用到数字信用

  作者简介:现任六六云链科技(宁波)有限公司董事、首席顾问,江阴恒阳集团高级顾问, 30 年银行等领域高管工作经验。

  核心内容:如果场景中的数据能够被全量、实时搜集到,那么传统的商业信用评价模型将被颠覆,物权的界定也会非常清晰,产业+AI甚至也不用再担心“幻觉”。可能实现吗?本文展示了多个落地的场景,并分析了背后的落地运作逻辑。

  11、毛强华:2024年供应链票据市场热点回顾与2025年趋势展望

  作者简介: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研究员,主导3家平台直连票交所,为5家产业链平台成功直连票交所提供了阶段性咨询辅导。

  核心内容:供应链企业应当善用合规的金融工具支撑业务发展。本文系统性分享了供应链票据生态的相关角色,当前现状与重大突破,并提出了让供应链票据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建议与展望。

  12、田江涛:从跨境电商谈目前国际保理业务的五种模式

  作者简介: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商业保理专业委员会教育培训工作组、国际保理工作组成员,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合伙人

  核心内容:本文描述了跨境电商保理的五种模式,助力企业迈向全球化:出口代理+保理业务模式、跨境电商申请保理模式、境外公司协助双保理模式、与其他跨境电商主体合作开展保理模式、利用境外资金开展跨境电商保理模式。

  13、张洪江:让风险管理能力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简介:万联网首席风险管理实战专家,曾任世界500强多元化集团企业风控管理总裁,在多家多元化集团企业/A股上市公司/供应链平台担任风控高管。

  核心内容:基于在多家大型集团担任风控总裁/高管的经验,提出了六个风险管理的重大误区,这些误区是导致当前诸多供应链企业面临诸多难题的关键;并给出了解决建议,解决内控新规下“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顽疾。

  14、张春艳:贸易/供应链业务中的风控实务暨穿透式监管下的全流程风险管控

  作者简介:北京德和衡(深圳)律师事务所金融业务部主任,万联网首席供应链业务法律风控专家

  核心内容:从权责与全员风控、内控/风控制度体系、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管控、融资性贸易四个方面梳理并分享了当前诸多国有供应链公司存在的普遍问题。尤其是当下国企陷入被民企以“融资性贸易”要挟的四种非常尴尬的情况。

  15、曾再兴:如何构建供应链服务数字化风控体系

  作者简介:汇融数科创始人、董事长,深圳市地方标准《供应链金融平台技术应用规范》主笔人。

  核心内容:对于多数供应链服务企业来说,虽在单一环节的数字化探索中取得进展,但缺乏对供应链服务全流程全周期风险的系统性整合。本文描述了五大环节的数字化风控框架,实现风险识别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免疫”的跃迁。

  (二)9大特色标杆企业案例的内容看点

  案例1:工业品领域的“希音”—海智在线助力中国制造走向全球

  海智在线链接了70万工厂,28万全球买家。通过海智在线案例详解,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小工厂对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性在哪里,中小工厂到底需要什么,怎样才能服务好中小工厂,并且助力中小工厂走向全球。

  案例2:中仓登—引领存货资产数字化确权服务,助力存货融资发展

  中仓登是致力于完善中国仓储融资生态基础设施的国有企业。案例中详细描述了中仓登为存货融资业务提供的中国解决方案,包括大宗商品贸易货权管控、银行押品管理与电子仓单、地方产融平台等不同的场景与案例。

  案例3:智慧物流时代—准时达助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本案例描述了准时达在印度市场、越南市场、北美市场如何因地制宜为中国制造企业提供高效精益、敏捷协同的全球供应链管理服务。包含了各地市场供应链运行存在的难题痛点以及准时达的具体应对和服务策略。

  案例4:简单汇—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出海”探索

  本案例描述了简单汇2024年在越南本土化落地的里程碑实践。揭示了在全球化产业布局浪潮下,如何通过"跨境技术输出+本地生态融合"构建多币种、多语言的智能金融科技平台,为供应链金融出海提供示范。

  案例5:天润乳业—基于供应链的数智化业财融合

  天润基于“养数、用数、管数”体系,构建了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数智化供应链业财融合平台,实现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从基础运营到高层决策无缝对接,提升了整体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案例6:优合集团—数智化赋能农产品国际供应链风险管理

  优合集团构建了包含全球冷链物流网络、金融监管仓服务等在内的数智化体系赋能农产品国际供应链风险管理。例如优合通过全球溯源系统,确保每一件产品从海外工厂到消费者的每个环节都可追踪;还建立了覆盖12000条风控细则的风控体系,确保了12年无坏账的记录。

  案例7:迈创—全球售后备件服务解决方案

  迈创通过构建全球售后备件服务解决方案,将传统的备件供应链“库存推动模式”重构为“预测驱动型精敏网络”,显著提升了客户当日服务达成率。通过“天网-地网”协同体系,实现精准的需求预测与全流程智能管控,并通过全球五级仓储设计和高级维修厂建设,优化了备件供应链的物理解耦点设置。

  案例8:国联股份—数字云工厂+数字供应链+工业互联网

  国联股份以“平台、科技、数据”三位一体,构建了B2B信息服务平台、B2B垂直电商平台和数字技术服务平台三大业务板块,实现了“信息+交易+服务”闭环商业模式。并且通过PTD Cloud工业互联网平台、“云工厂”和智慧供应链平台,为客户提供云ERP、电子合同、在线支付、智慧物流等产业数字化服务。

  案例9:日照银行—打造数智化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日照银行通过打造数智化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黄海之链”,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识别产业链上的融资需求,并推出了适应多元化行业应用场景的“橙系列”产品组合。日照银行通过电子仓单系统与港口作业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了大宗商品的数字化管理,推动了仓单质押融资业务的现代化。

  《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正式发布

  在万联网3月27日主办的第十二届产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论坛现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宋华老师正式宣布发布《中国供应链服务生态创新发展白皮书2025》,并对白皮书做了相关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现场发布白皮书

  正如宋华教授在白皮书的前言部分所阐述: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的增加和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产业链与供应链建设正逐渐走向多元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供应链构建模式、组织形式上,还涵盖了基于数字化的要素重塑以及扩展方向等多个方面,展现出一系列显著特征。尽管近年来中国在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依然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建立健全完善的标准化体系、行业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数字技术与供应链业务或运营的深度融合、企业供应链平台运营的局限性逐渐显现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以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的整体效能。

  展望未来,宋华教授认为要真正推动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必须在组织模式、业务服务、供应链能力以及服务场景上取得突破。具体来看,在组织模式上,产业链供应链的作用需从“链接”转向“联合”;在业务服务方面,产业链供应链平台需要从“赋能”转向“助能”;在供应链能力塑造方面,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商需要从“数字化”转向“数智化”;在服务场景上,产业链供应链需要从“经济导向型供应链”转向“融合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综合产业链供应链”。

  由于篇幅有限,如果希望获得本白皮书全文,可以联系万联网客服索要购买链接(见文后二维码);万联网后续也将以自媒体、峰会论坛、培训、白皮书报告、咨询等更多的形式为致力于推动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升级的朋友提供更多的行业资讯、前沿知识、标杆案例。同时,若希望与上述专家或企业及更多的业内专业人士、企业交流,欢迎随时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姚小冰]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标签 :

网客评论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企业网讯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