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广东省政府高度重视低空经济,将低空经济纳入“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发布《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8项29条措施,目标到2026年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打造世界级产业高地。结合广东省近年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基础,就广东省低空经济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对应的措施建议。
一、广东具备打造低空经济先行示范区的优越条件和基础
(一)人口总量保持持续增长
常住人口规模大,2024年广东省常住人口预计延续增长趋势,2023年末常住人口为1.27亿人,2024年省外净流入人口保持增长,常住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城镇化水平高,截至2023年末,城镇化率达75.42%(城镇人口9583万,乡村人口3123万)。出生人口数量持续增长,2024年新出生人口113万人,连续7年居全国首位,占全国出生人口总量的11.8%。省外人口持续流入,成为常住人口增长的重要支撑。年龄结构为劳动人口(16-59岁)8460万人,占比66.58%;60岁以上人口1809万人,占比约14.2%。性别比为2023年末男性6689万人、女性6017万人,性别比(女=100)为111.184。
深圳表现突出,2024年末深圳常住人口达1798.95万人,同比增长1.12%,连续两年增速居全省首位。珠三角核心地位,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广东常住人口占全国总量的8.97%(2022年数据),珠三角地区持续吸引人口聚集效应显著,2022年常住人口占全省总量的61.8%,城镇化率高达87.48%58。
(二)具备低空经济海陆空全要素的地理自然条件和产业结构。
广东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全省土地总面积17.9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海域面积41.93万平方千米,是陆域面积的2.3倍。大陆海岸线长约4100千米,居全国首位。拥有海岛1963个,总面积1513.17平方千米,在全国沿海省(区、市)中列第二位。
耕地面积190.19万公顷(2852.87万亩)。其中,水田137.42万公顷(2061.25万亩),占72.25%;水浇地16.40万公顷(245.94万亩),占8.62%;旱地36.38万公顷(545.68万亩),占19.13%。湛江市、清远市、茂名市、韶关市和江门市等5个地市耕地面积较大,占全省耕地的54.00%。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139.46万公顷(2091.97万亩),占全省耕地的73.33%;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29.76万公顷(446.37万亩),占15.65%;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16.80万公顷(251.99万亩),占8.83%;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2.69万公顷(40.37万亩),占1.41%;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1.48万公顷(22.18万亩),占0.78%。
园地面积132.48万公顷(1987.13万亩)。其中,果园104.54万公顷(1568.09万亩),占78.91%;茶园4.69万公顷(70.35万亩),占3.54%;橡胶园4.55万公顷(68.28万亩),占3.44%;其他园地18.69万公顷(280.41万亩),占14.11%。茂名市、湛江市、广州市、惠州市、梅州市等5个地市园地面积较大,占全省园地的48.94%。
林地面积1079.25万公顷(16188.80万亩)。其中,乔木林地973.86万公顷(14607.87万亩),占90.23%;竹林地53.26万公顷(798.89万亩),占4.94%;灌木林地14.04万公顷(210.55万亩),占1.30%;其他林地38.10万公顷(571.48万亩),占3.53%。韶关市、清远市、梅州市、河源市和肇庆市等5个地市林地面积较大,占全省林地的59.93%。
草地面积23.85万公顷(357.77万亩)。其中,天然牧草地31.58公顷(0.05万亩),占0.01%;人工牧草地0.04万公顷(0.55万亩),占0.16%;其他草地23.81万公顷(357.17万亩),占99.83%。湛江市、清远市、惠州市、韶关市和河源市等5个地市草地面积较大,占全省草地的40.26%。
湿地面积17.89万公顷(268.40万亩)。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7个二级地类。其中,红树林地1.06万公顷(15.96万亩),占5.94%;森林沼泽0.02万公顷(0.27万亩),占0.10%;灌丛沼泽0.01万公顷(0.20万亩),占0.07%;沼泽草地0.01万公顷(0.18万亩),占0.07%;沿海滩涂14.90万公顷(223.54万亩),占83.29%;内陆滩涂1.87万公顷(28.02万亩),占10.44%;沼泽地0.02万公顷(0.24万亩),占0.09%。湛江市、江门市、阳江市、茂名市、珠海市等5个地市湿地面积较大,占全省湿地的74.96%。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76.38万公顷(2645.74万亩)。其中,城市用地45.11万公顷(676.69万亩),占25.58%;建制镇用地44.72万公顷(670.86万亩),占25.36%;村庄用地80.79万公顷(1211.85万亩),占45.80%;采矿用地4.08万公顷(61.24万亩),占2.31%;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67万公顷(25.11万亩),占0.95%。
交通运输用地面积32.74万公顷(491.03万亩)。其中,铁路用地1.50万公顷(22.55万亩),占4.59%;轨道交通用地0.22万公顷(3.28万亩),占0.67%;公路用地20.13万公顷(301.98万亩),占61.50%;农村道路9.65万公顷(144.76万亩),占29.48%;机场用地0.49万公顷(7.28万亩),占1.48%;港口码头用地0.71万公顷(10.65万亩),占2.17%;管道运输用地0.04万公顷(0.54万亩),占0.11%。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134.23万公顷(2013.46万亩)。其中,河流水面33.33万公顷(499.90万亩),占24.83%;湖泊水面0.14万公顷(2.11万亩),占0.10%;水库水面19.67万公顷(294.98万亩),占14.65%;坑塘水面68.29万公顷(1024.42万亩),占50.88%;沟渠9.73万公顷(146.01万亩),占7.25%;水工建筑用地3.07万公顷(46.04万亩),占2.29%。
(三)快递物流业出现蓬勃向上的井喷趋势。
2024年全年快递业务量达425亿件,同比增长19%,连续16年居全国首位;快递业务收入3040亿元,同比增长7%。全省邮政行业业务收入3457.24亿元,增长6.2%,其中快递业务收入占比超88%。其中同城快递完成36.1亿件,同比增长15.7%;异地快递完成369.9亿件,同比增长19.1%;国际及港澳台快递完成19.9亿件,同比增长36.4%(全省);邮政函件业务完成1.33亿件,增长17.3%;包裹业务368.7万件,增长16%;报纸业务量7.32亿份,增长9.2%,杂志业务量同比下降13%。
广州市全年快递业务量142.5亿件,占全省总量的33.5%,同比增长21.9%;快递业务收入986.2亿元,占全省快递收入的32.4%,同比增长10%。全省快递业务量中,珠三角占比超87.4%(异地快递为主),区域集中效应显著。全年开展“粤消费粤精彩”等促消费活动超4300场,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直接拉动快递业务增长。全省货运量38.48亿吨,增长0.5%;港口集装箱吞吐量7749万TEU,增长7.5%,为物流网络提供支撑。2025年预计全省快递业务量达466亿件,增速10%;快递业务收入3270亿元,增速8%。
(四)现代农业渔业特色突出并效益显著。
2024年全省全年粮食总产量1313.43万吨,同比增长2.2%,达2006年以来历史高位。全省粮食播种面积3355.13万亩,增长0.3%(较上年增加10.87万亩)。单产391.5公斤/亩,增长1.9%(较上年提高7.2公斤/亩)。早稻播种面积1304.52万亩,增长0.4%(增加5.58万亩);单产404.5公斤/亩,下降0.8%;总产量527.68万吨,下降0.4%(主要因灾害天气影响)。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同比增长3.6%,保障市场稳定供应。园林水果产量增长3.2%,其中粤东粤北地区特色水果(如潮州茶叶)带动明显。茶叶总产量增长7.2%,潮州茶叶产量3.62万吨,龙头产业作用突出。粤东粤北领跑,潮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4%,汕尾(5.3%)、梅州(5.2%)、河源(5.1%)紧随其后;特色农业(如茶叶、水果)成为增长核心动力。珠三角及粤西,广州粮食播种面积45.55万亩,增幅0.9%;总产量15.9万吨,增幅4.6%;粤西部分城市(如湛江、茂名)农林牧渔产值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约2.5%-3.5%)。海水养殖产量,2023年全省海水养殖总产量达357.3万吨,其中海水鱼类养殖产量90.4万吨,居全国首位;2024年持续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规划到2027年海水养殖总产量提升至440万吨,2030年达500万吨。全国首个海洋渔业全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明确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体系,推动“深海渔业资源聚捕”“海产品加工技术”等核心技术研发。2024年启动“深海渔业资源定向聚捕与智能捕捞装备技术”“珍稀濒危水生生物保护关键技术”等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强化海洋渔业科技支撑。深远海养殖装备累计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超5678个,新增“格盛1号”“海威2号”等大型桁架式网箱养殖平台,实现深远海智能化投喂和规模化投苗。海洋牧场试点,珠海万山、湛江雷州半岛等海域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推广“现代化海洋牧场+旅游”“海洋牧场+能源”等融合模式。产业链延伸,2024年海产品加工率提升至35%,推动预制菜、海洋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产业发展。
(五)交通运输高密度高频次多项指标全国第一。
2024年全年完成公路水路投资2142.2亿元,居全国第二;省管铁路投资1082.9亿元,约占全国铁路总投资的1/8。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17万公里,连续11年居全国首位;高铁运营里程突破3000公里,稳居全国第一。港口集装箱吞吐量7749.89万TEU,机场旅客吞吐量、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等多项指标全国第一。广东省国省道一、二级公路总里程为1.9万公里。全年货运量38.48亿吨,同比增长0.5%;货物周转量31107.43亿吨公里,增长4.8%。港口货物吞吐量22.83亿吨,增长3.1%,其中广州港、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贡献显著。全省客运量9.14亿人次,同比增长10.6%;旅客周转量4158.22亿人公里,增长17.8%。铁路运输占比超40%,民航及公路运输分别占31.9%和25.9%,水路客运保持平稳。广州统筹推进532个道路及轨道交通项目,新建成深中通道、南中高速、地铁3号线东延段等重大项目,新增高速公路34公里、地铁运营里程52.3公里。深中通道2024年6月建成开通,成为继港珠澳大桥后又一世界级跨海工程,推动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加速形成。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后强化珠江西岸与粤西地区的交通连接。
(六)医疗卫生急诊急救服务体系覆盖粤港澳大湾区。
截至2023年底,广东省共有三甲医疗机构(含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院)165家,较2022年增加6家。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24年全年院前医疗急救出车量达8086车次,同比增长20%,在全市综合医院中排名第一。2024年广州市新增红十字救护员7.06万人,占全省新增总数的28.7%。急救响应效率高,深圳市2023年完成规范化急救培训1682人次,并通过考核提升急救人员技能。花都区第二人民医院2024年院前急救出车4809趟次,救治4647人次,出车量在全市146家急救网络医院中排名前十。花都区妇幼保健院2024年院前急救出车量2148人次,较2023年增长25.6%。番禺区中医院2023年出车量4619次(全市排名第9),东莞市大朗医院急诊科2023年急救出车量6000趟/年,保持全市前列。
(七)消防事故高压态势连续16年挂牌整治火灾高风险区域。
2024年上半年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共接报处置各类警情84411起,出动车辆21.28万车次,救援人员110.9万人次,营救被困人员25363人,火灾扑救占3.2万余起。同期火警数量同比上升1.1%,火灾直接财产损失同比下降24.9%。截至2024年10月31日,全省累计接处警情16.7万起,营救疏散群众4.3万人;火灾事故5万余起,亡96人、伤216人,直接财产损失5.2亿元。上半年处置抢险救援警情4288起,占比24.6%。上半年处置社会救助类警情7191起,占比41.2%。火灾高发城市广州、深圳、湛江、佛山、东莞为火灾集中区域。高风险场所居住类场所、工业建筑、餐饮场所等火灾频发。全省累计消除火灾隐患800余万处,连续16年挂牌整治火灾高风险区域。
(八)台风频发海上救援的难度和危险程度加剧。
2024年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全年开展海上搜救行动278起,成功救助遇险人员1721人,人命救助成功率达96.6%。广东海事局全年组织开展搜救行动285次,救助遇险人员1765人。第二季度接报水上险情80起,救助遇险人员603人,人命搜救成功率97.8%。全年救助渔船遇险人员282人,涉及遇险船舶62艘。云浮市全年协调应急搜救行动20次,救助遇险人员157人,人命救助成功率连续五年达100%。成功防御13次编号洪水和10个台风(包括“摩羯”等),组织3.3万余艘次船舶避风,保障海上安全。推动沿海县(区)级搜救机构成立,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海上搜救合作,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九)无人机农业生产服务居全国前列。
广东省无人机飞行时长居全国前列,2024年全国累计飞行2666万小时(广东占比超20%),农业应用占比预计较高。广东省无人机企业数量占全国21.6%(超7600家),产业链集聚效应显著,推动农业无人机技术研发和应用场景落地。2024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9701.21亿元,特色农产品产量全国领先。广东省政府提出“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支持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商业化运作,并通过《广东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报告(2023—2024)》明确农业升级目标,清城区在2024年春季农业生产中大规模应用无人机技术,通过空中盘旋精准播种和机械化插秧,显著提升春耕效率。该区域早稻育秧进度达80%,育秧能力提升至7000亩/年,种子良品率提升至98%。广州市作为无人机生产核心区域,2024年民用无人机产量同比增长1.4倍,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长22%,为农业服务提供硬件支持。
二、广东低空经济超前规划日新月异发展迅猛
(一)发展规划与政策支持。
广东省政府将低空经济纳入“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出台《广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30年)》,重点推进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场景拓展。深圳获批建设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广州、珠海等地出台专项政策,支持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研发和商业化运营。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协同发展规划正在编制,计划建立跨境空域协同机制。设立省级低空经济产业基金(规模500亿元),重点投资核心技术研发和示范项目。对无人机适航认证、飞行测试等环节给予最高30%的财政补贴。
(二)产业基础与市场现状。
一是产业链布局。上游覆盖碳纤维、芯片、电池等原材料,广深地区集聚欣旺达、德赛电池等核心供应商。中游包括大疆(消费级无人机全球市占率70%)、亿航智能(全球首个eVTOL“三证”企业)、小鹏汇天(飞行汽车量产基地)形成制造龙头。下游包括物流配送(顺丰、京东无人机)、旅游观光(大湾区低空游览航线)、应急救援(省应急厅合作试点)等场景全面铺开。
二是市场规模与竞争力。2024年全省低空经济规模突破1500亿元,占全国30%以上,工业级无人机全球市占率超50%。广深低空经济企业数量分列全国第一、第二位,深圳企业存量占全国25%。
(三)核心应用场景与商业化进展。
一是物流配送。广州黄埔区试点医疗物资无人机配送,单日运力达10吨;顺丰在粤东粤西开通山区无人机物流专线,成本较陆运降低40%。
二是城市空中交通。亿航智能在珠海横琴开通全球首条eVTOL跨海航线(横琴-澳门),单程15分钟,票价300元/人次。
三是能源巡检与农业植保。南方电网应用无人机巡检沿海风电,效率提升5倍;大疆农业无人机服务覆盖全省超5000万亩耕地。
(四)基础设施与技术创新。
一是基建进展。全省建成通用机场23个、起降点150个,规划2025年新增50个通用机场,重点覆盖粤北山区和沿海岛屿。深圳建成全国首个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集成5G通信、北斗导航和空域管理平台。
二是技术突破。亿航智能完成全球首个无人驾驶航空器城市群调度系统测试,支持100架次/小时起降。小鹏汇天飞行汽车X3实现量产,续航200公里,目标售价80万元。
三、广东低空经济发展方向和投资策略
(一)低空经济市场需求分析。
综合各领域需求,广东省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在2025年突破1000亿元,2030年可达3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0%。建成3个国家级低空经济示范区。中长期目标(2030年),培育万亿级产业集群,eVTOL载人航线覆盖大湾区主要城市。其中:物流配送,受益于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无人机物流在山区、海岛及农村地区的末端配送需求迫切,预计市场规模超500亿元/年。应急救援,结合地质灾害、医疗急救等场景,低空救援设备与服务需求潜力达200亿元/年。低空旅游,(直升机、无人机观光)在滨海、山地景区市场潜力约150亿元/年。农业植保,针对超5000万亩耕地与果园,无人机植保服务市场规模约80亿元/年。能源巡检海上风电、油气管道巡检需求推动无人机技术服务市场规模约100亿元/年。
(二)低空经济补链强链与投资策略。
一是空域管理。低空空域审批流程复杂,军民空域协调机制不完善,限制商业化应用。无人机适航认证、数据安全等法规滞后,跨境物流涉及港澳的空域规则需统一。设立粤港澳低空经济合作试验区,试点跨境无人机物流“绿色通道”。简化空域审批,推动“一网通办”平台建设,分类划设低空飞行走廊。
二是基础设施。通用机场仅23个(2023年),覆盖密度低,起降点、充电桩等配套设施不足。2025年前新增50个通用机场及300个起降点,重点覆盖粤东粤西沿海和北部山区。布局无人机充电网络和5G+北斗导航基站,提升海洋、山地信号覆盖。
三是技术研发。长续航、高载荷无人机研发不足,海洋环境抗风能力待提升。5G+北斗导航覆盖率不足,影响偏远地区无人机作业稳定性。设立省级低空经济研发基金,支持氢能无人机、智能避障等核心技术突破。推动高校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
四是产业协同。无人机制造、运营、服务产业链分散,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五是生态与安全风险。低空飞行对鸟类迁徙、电磁环境的潜在影响需评估。人口密集区无人机事故风险较高,监管手段待升级。打造大湾区“广深珠”低空经济产业带、粤东“汕汕深”和粤西“珠茂湛”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吸引大疆、亿航等头部企业形成集群效应。建设无人机共享服务平台,整合物流、农业、应急等场景资源。
五是安全与生态保障。建立低空飞行动态监控系统,强制接入电子围栏和保险机制。开展生态影响评估,划定禁飞区和限飞时段。
广东省凭借政策、产业和地理优势,有望成为全国低空经济标杆。通过打通粤港澳空域协同、完善产业链生态,未来可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助力“制造业当家”和“海洋强省”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企业网讯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