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宁德工业坚定前行
导言:2024年,面对外部宏观复杂严峻挑战,我市工业经济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持续影响,加之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工业经济爬坡过坎,但随着政策组合拳发力显效,市场经营主体信心有效提振,工业经济运行积极因素增多,主要指标边际改善,工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定步伐。
据宁德市统计局网站消息,2024年,面对外部宏观复杂严峻挑战,我市工业经济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持续影响,加之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工业经济爬坡过坎,但随着政策组合拳发力显效,市场经营主体信心有效提振,工业经济运行积极因素增多,主要指标边际改善,工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定步伐。
一、主要特点:缓中趋稳,坚定前行
2024年,宁德工业总体走势呈现缓中趋稳,工业增加值增长从一季度的2.6%,上半年的0.6%,前三季度的0.2%,再到全年的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0%、-0.8%、-3.3%和-3.4%。
(一)工业经济大盘稳定
近六成行业实现正增长。分行业看,全市32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8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达56.3%,分月累计增长面全年稳定在60%左右。其中,10个行业保持两位数增长。特别是体量居前五位的主要行业“四升一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四大行业增加值合计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5.0%,同比增长15.1%,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个百分点。超七成产品保持增长。分产品看,全市列入统计的81种工业产品中,58种产品产量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71.6%。产量增长的主要产品中,钢材同比增长20.0%;十种有色金属增长10.3%;发电量增长6.8%;铸铁件增长7.0%;锂离子电池增长5.4%。
(二)主导产业支撑有力
一是主导产业“总盘稳”。2024年,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集群产值接近5500亿元大关,形成了两个产值超两千亿、一个超300亿、一个超百亿的产业集群现代工业体系。二是主导产业“比重升”。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2.2%,占比逐季提高,分别较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提高0.5、1.6、0.3个百分点。三是两大主导产业“贡献足”。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个百分点;铜材料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7%,拉动全市增长1.0个百分点。
(三)民营经济持续回暖
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比重76.1%,增加值同比下降1.2%,累计增速较前三季度收窄0.3个百分点,特别是12月增速实现由负转正,同比增长13.3%。龙头企业宁德时代上榜“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位列第14位;宁德时代、青拓集团携手包揽福建民企百强前两席。民营工业企业效益较好,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占规上工业利润总额的比重为81.8%,比去年同期提高8.0个百分点。
(四)工业经济新增长点稳步推进
一是新增长点企业拉动有力。2024年,全市已投产的54个新增长点项目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1%,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个百分点。二是新增入库企业彰显活力。截至12月,全市月度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家,增加值同比增长169.5%,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3个百分点。三是新动能朝高质量发展迈进。全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41.3%,较前三季度提高1.0个百分点。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159.55亿元,同比增长4.8%,快于营业收入增速12.0个百分点;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5%,较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五)关联指标呈现积极变化
一是“两新”政策激发潜力。全市工业投资增速同比增长7.5%,呈逐季上升趋势,分别较前三季度、上半年、一季度提高10.3、18.6、33.3个百分点,为全年累计增幅最高值。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1.7%,高于固定资产投资26.3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4个百分点。二是工业用电量增势平稳。全市累计工业用电量264.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增速稳居全省第四位,其中12月工业用电量创历史新高,达24.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3%,为7月以来单月最高增幅。三是交通运输指标平稳增长。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同比增长5.3%,水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6.5%,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6.2%。
(六)工业企业效益和信心持续向好
一是企业效益总体持续。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9.2%,增速居全省各设区市首位。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9.49元,同比减少5.72元,自2月以来已连续10个月同比减少。二是产销衔接持续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8.8%,分别较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提高6.9、2.0、1.0个百分点,呈逐季回升态势,产销率创今年以来新高。三是企业和企业家信心保持“双景气”。四季度规模以上工业经营景气状况调查显示,我市工业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25.98、127.57,企业景气指数总体处于较为景气区间,分别较上年同期温和上升0.1、1.5个百分点;四季度产能利用率为68.5%,较三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
二、存在困难:积势蓄能,勇于挑战
(一)部分传统产业仍有待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企业数达1024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的87.3%,但其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仅17.8%,同比增长0.3%,累计增速逐月回落,处于低位运行区间。全市六个传统产业增加值呈现“三升三降”的局面,其中食品加工、冶金特钢、合成革制造增加值增速同比分别下降18.2%、2.9%、0.2%,三者合计影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5个百分点。
(二)宏观环境不确定性上升影响出口
受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地缘政治冲突交织影响,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实现1020.48亿元,同比下降33.1%,降幅较前三季度扩大4.3个百分点。一是“关税壁垒”对我市电动汽车进口征收反补贴税,外向度高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受此影响,汽车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72.5%,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9.4个百分点;二是美国、欧盟推出的“碳壁垒”,对我市龙头企业海外布局及外贸业务造成深远影响,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28.6%。受此影响,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两大主导产业仍未回归上升通道。
(三)市场需求总体仍显不足
1-12月,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5%,两项指标当月降幅虽环比有所收窄,但整体价格水平仍在下降,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减弱。从成本角度看,锂电行业原材料碳酸锂价格较年初价格下降20%左右,虽锂离子电池产品产量同比增长5.4%,电池产能仍在释放,但锂电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1%,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5.2个百分点。
三、展望2025年:实干为要,追则可达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工业经济回升向好首当其冲。全市上下持续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推动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项目落地见效,加力提效落实各项增量政策,持续稳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生产,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此,建议:
(一)聚力做强主体促增长。深入贯彻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市场主体培育提升行动。强化政策供给,更大力度降低企业融资“门槛”、物流成本,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纳统;强化助企帮扶,做实“宁德企业家日”,为市场主体提供“永不下线”的服务,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二)壮大传统产业“金娃娃”。实施传统产业转型提升工程,加快智改数转步伐;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持续推进电机电器、船舶修造、食品加工、汽摩配等传统产业“智转数改”,建设一批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和示范工厂,推动锆镁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等产业创新发展,为工业经济注入新动能。
(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建成宁德时代创新实验室,创建国家级不锈钢工程研究中心和省级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培育高层次创新主体,实施重点产业领域关键技术“揭榜挂帅”,支持龙头企业加强前沿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扩面升级专项行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扶持计划,落实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10条”、制造业梯度培育“5条”,提高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面;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力推时代金垂、福鼎时代5#超级工厂等新一代电芯项目和新一代薄膜太阳能电池实验线加快建设,谋划布局低空经济发展,在新领域加快抢滩经济发展新赛道,新质生产力不断赋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培育壮大县域重点产业链。坚持“一个龙头企业打造一个产业集群”产业发展思路,以龙头企业带动县域产业链发展,带动周边县域积极融入产业链供应链。如以发挥宁德时代总部功能,充分释放四大基地产能;动工建设青拓中厚板等系列项目,推动青山钢管总部产业园投产,拓展不锈钢中下游精深加工;围绕建设全球领先的新能源产业集群,着力引进电机、底盘、传感器等新能源汽车上下游配套企业等。同时深入创新“出海”模式,推动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电机电器、水产品等“宁德制造”“闽东好货”稳健出海,减弱出口市场风险,推动工业经济稳健发展。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企业网讯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