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苗乡情到篮球热,美国学子中秋来黔探访“村BA”发源地
导言:今年以来,“72/144过境免签”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成为外国游客“说来就来”游中国的“流量密码”,也成为中国不断扩大开放的“政策名片”。1月至7月,我国入境旅游人次大幅增长,外籍人员来华观光达到572.2万人次,同比增长403%。随着越来越多外国游客来华旅游,他们亲身感受到了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多彩中国。
今年以来,“72/144过境免签”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成为外国游客“说来就来”游中国的“流量密码”,也成为中国不断扩大开放的“政策名片”。1月至7月,我国入境旅游人次大幅增长,外籍人员来华观光达到572.2万人次,同比增长403%。随着越来越多外国游客来华旅游,他们亲身感受到了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多彩中国。
2024年9月17日,恰逢中国传统节日中秋,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邀请、美中青少年学生交流协会组织、贵州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协助接待,在中国银联的支持服务下,美国青少年“青春同行”华盛顿州代表团 “Shared Journey of Friendship”Washington State Youth Exchange Delegation的80名美国学生,齐聚“村BA”发源地——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台江县台盘村,与当地民众共同庆祝中秋传统佳节,感受激情现代体育运动与多彩民族文化的完美融合。
代表团学生们首先来到紧邻台盘村的阳芳村,这里被誉为“村BA”的后花园,是台江县最大的民族风俗旅游村,依山傍水,景色宜人。苗族村民以传统的拦门习俗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短暂的仪式中充满了浓浓的民族风情。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生们亲手制作了地道的苗家酸汤,酸中带辣、回味无穷的特色滋味,让学生们赞不绝口。
(图为代表团学生学习制作酸汤)
学生们与苗家人学习吹芦笙、唱苗歌、跳苗舞,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吹奏和舞蹈技巧,还与当地村民一起进行了精彩的合奏共舞,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村寨。学生们还在这里品尝了月饼,聆听了流传千古的中秋传说以及月饼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对“团圆味”有了更深的理解。
(图为代表团学生学习吹芦笙)
(图为代表团学生与苗族村民载歌载舞)
在领略多彩的苗族文化后,代表团学生们走进“村BA”发源地台盘村,这里的村民大多都是苗族,打篮球更是台盘村从1936年延续至今的传统。“村 BA”掀起了乡村全民体育的热潮,也成为了“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代表团学生来到球场,观看“村BA”球王争霸赛全国晋级赛第六周F组赛事,甘肃临夏州队与湖南梅山战神队晋级赛火热开打,极具农趣农味的乡村篮球赛点燃了学生们的运动激情。
夜幕降临,中美双方篮球友谊赛接踵而至,青春与竞技的火花在赛场上碰撞,台江县姑妈篮球队与美国华盛顿州女子青年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姑妈篮球赛”;男队比赛的两支队伍,则是由华盛顿州与贵州的青少年们组成的“皇家熊猫队”和“流星队”,借助篮球运动的魅力,中美两国的青少年球员汇聚在一起,释放青春活力,加强友好交流。
(图为中美双方篮球友谊赛 女队比赛)
(图为中美双方篮球友谊赛 男队比赛)
中国篮球名人堂的成员宋晓波、丛学娣也来到现场,并向代表团学生赠送亲笔签名球衣。
(图为中国篮球名人堂成员宋晓波、丛学娣和银圆圆现场助威)
男队友谊赛的中场节目由美国华盛顿州青少年交流团表演《青春火花》和县苗疆艺术团表演《反排木鼓舞》轮番上演。反排木鼓舞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一部舞蹈史诗,是苗族祭鼓节重要的活动环节,更是连接苗族社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文化纽带。
深山音乐会如约而至。歌伴舞《望乡》《但愿人长久》《故乡的云》《彩云追月》等曲目,为中秋佳节营造了浓厚节日氛围;中国内地男高音歌唱家张英席,歌手阿冗和来自美国华盛顿州青少年交流团倾情献唱。代表团学生们带来的歌曲串烧《月亮代表我的心》+《Stand by me》,演唱间隙将鲜花献给现场观众,传达了跨越国界的友谊与温情。
(图为代表团学生演唱)
学生们还亲身体验了“村BA”赛场上一道独创的亮丽风景线——“蹦苗迪”。它融合了多个非遗文化和电声组合,加上有“东方迪斯科”之称的摆手舞,使球场变身为民族文化大舞台。
(图为代表团学生体验“蹦苗迪”)
互赠礼品的温馨一幕则见证了中美青少年间深厚的友谊与共同记忆,美国青少年“青春同行”华盛顿代表团向台盘村赠送球衣,台盘村回赠银绣给代表团。这个中秋,代表团学生在苗族文化的深度体验中,感受了火热的竞技氛围,品味了淳朴的乡土人情,聆听了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文化故事,为中美文化交流的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新意连连、惊喜不断的文化交流之旅背后,贴心的支付服务正成为中国入境游的“新配套”。破除“支付壁垒”大大降低了来华游客的“融入门槛”。如今,“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也逐渐成为外国游客津津乐道的中国体验。中国银联不仅为来华人士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支付平台,更重要的是,它架起了一座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促进多元文化的深度交流与共鸣。
文体交流日益滋长,“锦绣中华”开放包容。未来,中国银联将继续秉承“服务民生、促进发展”的宗旨,不断优化支付体验,为更多的外籍来华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让他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共同编织一幅幅美好的文化交流画卷。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