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势见效
导言:2022年4月,国家批复湖北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武汉科创中心),在湖北布局建设全国第五个科技创新中心,赋予湖北打造“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创新增长极的新使命。
2022年4月,国家批复湖北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武汉科创中心),在湖北布局建设全国第五个科技创新中心,赋予湖北打造“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创新增长极的新使命。
获批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武汉科创中心建设,将其作为湖北建设科技强省、打造中部创新支点、支撑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总开关、总引擎,建立武汉科创中心建设组织领导机制、工作推进机制、协调调度机制和保障评估机制,加快推进以“光谷科学岛、东湖科学城、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武汉都市圈”为主体的武汉科创中心建设,辐射引领湖北全域创新能级持续提升:湖北区域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排名跃居全国第7,较上年上升1位,创近5年最高位次。
一、集聚国家级创新平台 原始创新策源能力加快提升
高标准建设科学特征明显、创新要素集聚、策源能力突出、科创活力迸发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东湖科学城,构建原始创新强大引擎。新获批建设8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全省通过优化重组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总数达18家,数量居全国前列。湖北时珍实验室正式挂牌,10家湖北实验室加快独立运行。脉冲强磁场优化提升等8个重大设施列入国家建设和规划,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建设通过国家验收。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布局建设。
二、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世界级产业创新高地加快形成
规划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创新联动轴和产业功能区,两年实施总投资2306亿元、239个重大科创项目,“一核一轴三带多组团”廊区建设布局初具雏形。持续发力“集光、强芯、展屏、拓端、织网”,推动“中国光谷”加快进阶“世界光谷”。围绕特色产业实施“五个一”工程,加快建设激光、创新药等五大特色产业基地。获批创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光电与医疗装备未来产业科技园,武汉超算中心项目建成投运、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医工融合标志性项目光谷国际医学创新中心启动建设。
三、推进开放融合创新 高效能协同创新网络加快构建
强化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创新协同,武汉都市圈“创新策源在科学城—孵化转化在大走廊—价值溢出在都市圈”的协同创新格局初步成型,襄阳“一核三城”、宜昌科教城辐射带动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创新高质量发展。每年举办长江科技创新要素大会,联合湖南、江西共同建设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共同成立综合科技服务联盟、共同发起中部天使投资联盟、共同创建长江中游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长江中游协同创新共同体。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布局建设湖北科创中心、科创园区,推动优质创新资源互联互通;深化与上海科创中心合作,加快打造承东启西、双向互济的创新合作格局。打造中非创新合作“一会一坛一赛”三大标志性活动,中非创新合作倡议等多项工作列入国家外交成果清单,加快境外科技合作平台“布点组网”,加快构筑湖北特色对外科技合作网络。
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科创示范区”加快打造
加快创新要素向一线集聚,以“用”为导向建设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探索实施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推广“企业出题、政府立题、联合答题、市场判题”项目组织模式,企业牵头或参与省级技术创新项目比例超过70%。强化金融产业融通发展,省、市分别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楚天凤鸣科创天使基金和武汉创新发展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创新金融产品和模式,全国首例农业制种知识产权保险在汉落地,首个地方版科技保险业务和服务标准出台。聚力打造全国人才集聚平台,武汉获批中央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城市,东湖高新区在全国首创人才注册制和评价积分制。创设举办2023东湖论坛,打造全国性国际化“科普+科创”论坛品牌,联合湖北卫视推出“你好,赛先生”栏目,不断以创新模式开辟科普人才工作新局面。
来源:湖北省科技厅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