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机制持续完善
导言: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决策部署,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江西省财政对现行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进行了修订,印发了《江西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赣财预〔2023〕38号,以下简称《办法》)。
据江西省财政厅网站消息,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决策部署,支持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江西省财政对现行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进行了修订,印发了《江西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赣财预〔2023〕38号,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主要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22〕27号)、《江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等有关文件要求,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完善,力求资金分配科学精准,资金管理严格规范,资金使用高效提质。
一是拓展补助支持范围。落实我省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主体功能区划分,将补助范围拓展为长江经济带所在地区、国家公园所在地区、国家级禁止开发区域、省内其他功能重要地区、重点生态县域、生态文明示范工程等试点示范地区和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所在地区等六类地区,并首次将国家级湿地公园、五河源头、东江源头、鄱阳湖滨湖保护区、长江流域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等纳入补助范围。
二是优化转移支付分配。积极运用零基预算理念,将原先保基数、分增量的模式调整为分总量、保基数的模式,对存在多种补助类型的地区采取就高不就低、不重复的补助原则分配资金,增强分配的合理性和精准性。落实实施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等要求,将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及其占国土面积的比重作为资金分配重要因素加以应用。优化设置转移支付系数,运用减收增支系数和财政困难程度系数对资金分配结果进行调节,突出对困难地区的倾斜支持。
三是强化生态激励引导。突出对中央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结果及我省生态环境质量考核结果应用,对生态环境质量变好的地区予以一次性奖励,对生态环境质量变差的地区一次性扣减该地当年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总量的5%。对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一经发现,相应扣减转移支付资金,形成鲜明政策导向,引导各级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深化生态文明建设。
为进一步加大生态投入力度,在中央补助基础上,省财政今年首次安排配套资金2.5亿元,2023年度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总量达到30.2亿元,较上年增长17.5%。根据《办法》,省财政对上述资金进行了测算分配,其中安排长江经济带补助6.8亿元,重点生态县域等其他补助22.8亿元;安排激励引导资金5000万元,共有南昌市湾里管理局等26个县市(区)获得激励。
获得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地区应将资金统筹用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民生,不得用于楼堂馆所及形象工程建设和竞争性领域,加强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考核和资金的绩效管理。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