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中大博学院企业广州广东三星行业品牌互联网null鍝佺墝

利富塑电
广州东尼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金煌装饰
御美养生美容

创新创业

首页 > 创新创业 > 详细内容

安徽阜阳市“五云联动”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2023/6/16 15:41:56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今年来,阜阳市不断强化资源要素支撑,集中开展“云宣讲、云培训、云招聘、云擂台、云风采”系列活动,通过搭平台、架桥梁、优服务等方式,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今年来,阜阳市不断强化资源要素支撑,集中开展“云宣讲、云培训、云招聘、云擂台、云风采”系列活动,通过搭平台、架桥梁、优服务等方式,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一、经验做法

一是“云宣讲”占领政策知晓新阵地。在政策宣传上持续发力,围绕人才招引措施、就业创业政策、办事途径等方面提供专业权威、通俗易懂的政策解读。通过政务视频号、人社官方抖音号以及“两微一端”等打造全媒体政策宣讲传播矩阵。目前,首期10集政策宣讲短视频上线并广受好评,累计在线浏览近8万人次,让更多青年人才能够熟悉、用好政策,充分享受就业创业政策红利。

二是“云聘会”丰富供需互动新内涵。持续举办“阜阳云聘”短视频专题招聘活动,每期“阜阳云聘”精心挑选4-6家优质企业,拍摄前与企业多次沟通,了解企业用工需求,为企业招聘精准施策。在招聘视频播出后,跟进了解企业实际招聘情况、持续做好跟踪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发布105期短视频招聘节目,520多家企事业单位发布9600多个招聘岗位,短视频浏览量突破20万人次,2400余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三是“云擂台”激发青年筑梦新动力。以“奋斗正青春,筑梦在阜阳”为主题,举办阜阳市高校毕业生求职竞演“云擂台”大赛,吸引来自30余所高校的近2000名大学生踊跃报名,经层层选拔,来自阜阳师范大学、西安音乐学院、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阜阳幼儿师范高等高校的18名决赛选手和百余名阜阳本地高校学子参加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11.85万人次在线观看。

四是“云风采”聚焦城市发展新活力。拍摄“筑梦未来阜阳挺好”系列短片,以青年人才的视角讲述在阜阳创业就业故事,宣传阜阳就业环境、创业优势,培养阜阳籍青年人才热爱家乡、留在家乡、建设家乡情怀。首期12集高校毕业生乐业阜阳风采短视频已在阜阳电视台、阜阳人社抖音号、视频号等媒体播放,通过宣传全方位的政策保障机制,以人才对接、以才引才等方式,加大人才招引力度,累计吸引近20万人次观看。

五是“云培训”延伸就业服务新形式。发挥线上云平台作用,联合该市高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大中型企业、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组织系列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与求职能力实训活动,目前,推出职业指导精品微课程7期。课程内容涵盖青年人才关注的求职准备、技能拓展、职场心态、职业规划等,不断提升青年人才的素质,实现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截至目前,已有近7000人在线进行学习。

二、存在问题

一是“慢就业”情况日趋明显。该现象在95后新生代高校毕业生群体中尤为明显,并呈上升趋势,他们与80后、90后相比有着更加充足的物质基础,就业观更加多元化,部分95后群体存在“宁可吃土创业,绝不委身打工”的思想,他们对当前具体就业形势和国家政策缺乏正确认知,盲从择业、离职现象较为突出。

二是市级层面掌握全面就业信息难度较大。目前,各类高校主要由省级以上教育部门负责管理,市级教育部门没有管理权限,导致市级层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掌握不够精准,开展就业帮扶缺乏针对性。

三是应届高校毕业生身份界定不够明晰加剧了就业矛盾。目前,各类报名公告对“应届毕业生身份”的界定相对笼统,有的报考公告中明确“毕业2年内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都可按应届毕业生对待”,而有的政策规定“应届毕业生”仅是当年度毕业的学生,导致高校毕业生无所适从。一些毕业生为了保留考编、考研等资格,宁可选择先不就业,反复报考体制内就业岗位,以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慢就业或不就业现象。

三、相关建议

一是加强就业认知教育。建议充分发挥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加强就业思政教育,将省情教育、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等情况融入高校指导教育中,强化毕业生就业观念引导,帮助他们合理确定就业预期。

二是加强高校毕业生信息共享。建议省级教育部门及时向各级教育、人社部门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便于市、县两级层面更加精准开展就业帮扶。

三是进一步明晰“应届毕业生身份”标准。建议统一明确“应届毕业生身份”的审核标准,如明确择业期时间,沿用择业期“应届毕业生身份”政策,明晰择业期为两年,并在招考公告中作以明确说明,以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途径,缓解就业压力。

信息来源:阜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怡伽]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标签 :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