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中大博学院企业广州广东三星行业品牌互联网null鍝佺墝

雷格设计
御美养生美容
利富塑电
广州东尼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财经产经

首页 > 财经产经 > 详细内容

财政部内蒙古监管局:构建“4+3+1+N”工作机制 高质量开展属地财政经济形势分析

2023/5/19 9:31:24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做好属地财政经济形势分析工作是监管局落实新职能、服务财政中心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发挥“哨兵”“探头”“参谋”作用的重要抓手。

2023年5月18日 来源:财政部内蒙古监管局

做好属地财政经济形势分析工作是监管局落实新职能、服务财政中心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发挥“哨兵”“探头”“参谋”作用的重要抓手。内蒙古监管局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坚持政治引领,立足监管职能,突出风险导向,构建完善“4+3+1+N”工作机制,不断提升财政经济形势分析工作质效。

一、增强工作的协同性,打造“4个维度”联合工作机制

积极整合利用各方力量,从“内外上下”四个维度搭建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一是“对内”抓好统筹协调。从全局层面加强统筹,合理调配人员力量,抽调各处室负责财政运行分析、转移支付资金监管、金融监管等工作的青年业务骨干成立工作专班,充分利用全局各项监管成果,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对外”抓好信息收集。拓展信息渠道,加强与财政、统计、发改、税务、人行、银保监等部门协作共建,围绕经济形势分析、财政运行及收入监控、债务监管、金融监管等重点工作,建立完善数据共享、信息互通、联合调研、协商会商的协作机制。三是“对上”抓好沟通联系。积极主动向财政部相关司局请示汇报,了解财政经济形势分析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找准定位,定好选题,领好任务。定期以专题报告、调研信息的形式向财政部报告情况,及时反映内蒙古财政经济形势变化趋势及问题困难等。四是“对下”获取第一手资料。借助地方财政运行分析机制,选取部分旗县作为联系点,动态了解基层经济指标变化、产业经济发展、财政收支运行等情况,第一时间获取基层第一手资料,掌握基层旗县经济财政的新变化、新趋势、新特点,进一步提升分析的时效性、敏感度。

二、提升分析的系统性,构建“3个模块”特色化分析机制

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实际情况,以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为基础,不断优化财政经济形势分析框架,实现对地方财政经济运行情况“立体画像”。一是经济运行分析模块关注内蒙古区域特点。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入手,聚焦投资、消费、外贸等重点领域,突出高新产业发展等经济新动能,关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及新能源产业,提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二是财政运行分析模块聚焦地方财政可持续。从收、支、余及债务的财政运行全链条着眼,实现对全区103个旗县区财政运行监控的全覆盖,密切关注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问题和财政风险点,助力县级财政强化预算收支管理。三是经济与财政关联分析模块集成反映规律和趋势。把握好经济运行与财政运行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财政经济的规律性分析。立足于内蒙古区域特色,以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以及中央重大财税政策落实情况为切入点,重点分析经济形势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和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深入剖析财政指标与经济指标之间的联系,判断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变化对财政经济运行的影响,提炼财政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政策建议。

三、注重调研的深入性,实现“1+N”成果报告机制

紧扣中央聚焦和地方关切深入开展调研,提高分析成果质量。一方面,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突出专题调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围绕中央领导指示批示精神和贯彻落实情况,对照财政部办公厅信息选题指引,主动延伸工作链条,紧盯热点、难点、重点开展专题调研,深挖细究,提出更加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政策建议。近年来,工作专班分别赴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等地,聚焦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中小银行金融风险、能源经济结构转型等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连续深入开展调研,提高了分析的深度,有效提高分析报告质量。另一方面,将以往单一的季度、年度分析报告转化为一篇总报告附带多篇专题材料的“1+N”成果报告机制,即总分析报告后附多篇专题调研报告,既有全面分析,也有专题研究,既全面客观,又深入细致,为财政部准确掌握内蒙古财政经济形势提供科学参考。2021年以来,我局工作专班已形成财政经济形势季度、年度分析报告4份,专题调研信息13篇,3次获得财政部领导批示肯定,2篇专题材料被财政部采用。

来源:财政部网站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怡伽]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标签 :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