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创新生态,增强城市创新活力——深圳论坛·国际科技创新城市峰会圆满举办
导言:由科学技术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深圳开幕,同期举办深圳论坛·国际科技创新城市峰会。
据科技部网站消息,4月15日,由科学技术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深圳开幕,同期举办深圳论坛·国际科技创新城市峰会(以下简称论坛)。本届论坛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为支持单位,围绕“国际科技创新城市”主题,邀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主任刘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视频)、英国商业贸易部公使衔参赞施睿耀、以色列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高文、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首席科学家霍斯特•梵格教授、中智集团董事长卜玉龙等嘉宾,以圆桌讨论方式开展互动交流,增进互学互鉴,共同提升城市对科技创新要素吸引力,增强城市创新活力。论坛由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王辉耀主持。
刘华表达了她对中国创新成就的赞誉。她表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第二大用户是中国,中国第一大用户是广东,广东第一大用户是深圳;穗港深是全球第二大顶级科技集群,北京紧随其后位列第三,包括穗深港、北京、上海和苏州等在内,中国共有21个顶级科技集群,数量与美国持平,这些是按照各集群在产权组织PCT体系下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以及在科学引文索引(SCI)扩张版本中发表的科学出版物数量这两项硬性指标评选出来的实打实的成绩。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是我们组织在华的桥梁”,刘华称产权组织在华有四大发展战略,一是坚持以人为本,讲好知识产权故事,与更多新的、更广泛和更多样化的群体建立联系,特别是中小企业、女性和青年;二是不断加强与中国各界的联系,共创知识产权未来;三是提供更加高效和有效的服务,进一步推广产权组织的创新数字工具和服务,体现用户价值;四是打造知识产权政策工具,搭乘中国经济腾飞的福利,用知识产权赋能中国创新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于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陈国基在视频发言中表示,香港创科是国家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引领香港实现国际创科中心的愿景,特区政府在去年12月推出《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就香港未来的创科发展制定清晰的方向和重点策略,贯彻顶层规划和设计,按照四大发展方向推动香港创科发展。其中一大方向就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做好连通内地与世界的桥梁。特区政府一直跟中央紧密联系,推动制定更多政策措施,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动,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今年3月,特区政府与国家科技部在北京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快建设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安排》,多个重点包括深化两地科研合作、创新资源共享、成果转化、人员交流,发挥香港国际化优势以及强化统筹协调等。“我们将大力推动具体措施落地见效,让香港的人才、企业和科研机构更好的服务国家所需。”
施睿耀在论坛发言中表示,英国重视终身学习,英国的教育系统有助于创造复合型技能人才,并表示“中国有非常积极的政策和举措吸引来自全球的人才,我认为在很多领域都可以支持中英之间的合作”。他还针对如何吸引国际人才给出建议。中国许多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都建立了稀缺人才证书目录,这个证书目录包含了各方面需要的人才基准。“我们已经与相当多的城市合作,支持他们纳入高质量和国际认可的英国资格证书,以便他们吸引国际人才。”
高文在论坛发言中介绍了以色列创新“秘诀”。他表示,以色列缺乏自然资源的现实条件,倒逼智力型、知识型发展的转化,国家必须动用智慧进行投资、创新和发明。“只有通过科创,我们才能保持在国际上的地位。”他还分享了打造创新生态的三大基石,一是找到未来新趋势、新技术,二是将新技术规模化发展,三是解决全球性挑战。“中国找到了电动车这个庞大需求并打造了电动车生态,就是很好的例子。”
霍斯特•梵格在论坛发言中认为,通过全球合作与科学技术交流协作可以实现碳中和、生命科学、创新之城,中国完全具备这样的条件。作为生物化学领域专家,他看好粤港澳大湾区,表示深圳是实现生物和生命科学方面瓶颈攻关非常理想的地方,非常适合开展新药研发。
卜玉龙表示,在驱动科技创新、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各类要素中,人才是非常关键、非常活跃的要素,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最大的核心变量。城市要实现持续的科技创新,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进而塑造领先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把人才优先发展,引才、用才、留才放在首要位置,从而更好地为城市持续健康发展赋能。
来自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国资委的代表,驻外科技外交官,广东省、深圳市、各省区市科技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境外专家组织、培训渠道、专业机构代表等共计500余人出席论坛。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