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三季报业绩说明会:全年净利润率不下降 四季度将实现双位数增长
2022/10/31 10:06:20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10月27日,伊利股份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实现营业总收入938.61亿元,归母净利80.61亿元,继续保持高位双增。至此,伊利已经连续29年持续增长。而在次日举行的伊利股份三季报业绩说明会上,伊利表示维持全年净利润率不下降,同时预计四季度业绩将实现双位数增长。
在宏观经济增长承压、疫情多点散发的不确定性环境下,亚洲乳业龙头再次交出了一份稳增的成绩单。
10月27日,伊利股份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实现营业总收入938.61亿元,归母净利80.61亿元,继续保持高位双增。至此,伊利已经连续29年持续增长。而在次日举行的伊利股份三季报业绩说明会上,伊利表示维持全年净利润率不下降,同时预计四季度业绩将实现双位数增长。
可以从市场数据看出,伊利业绩的稳健增长,有自己坚实的基础。来自尼尔森零研的前三季度品类数据显示:伊利液态奶规模和市场份额均稳居行业第一。其中,伊利纯牛奶、金典有机均实现双位数增长,明星产品金典有机、安慕希继续保持细分品类第一品牌,安慕希市场份额继续扩大。冷饮以绝对优势保持销量榜第一,并取得32.4%的高速增长。婴幼儿配方奶粉增速位居行业第一;成人奶粉稳居细分市场第一;奶酪同比增长高达30%以上。在各个品类仍然占据领先之势。
分析人士指出,在疫情等不确定因素下,伊利仍能保持千亿体量基础上的稳健增长,显示了龙头企业抵抗风险的经营韧性。事实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变,宏观环境改善后,将迎来最快速的反弹。
而从公司展现出的经营思路和布局看,公司没有在短期宏观环境压力下放弃战略投入,而是抓住发展窗口期重点布局高增长品类;没有选择短期激进营销策略,而是坚持健康可持续发展,足见公司作为乳业龙头的稳健和定力。
优势短暂被"封印"
但不短视
今年前三季度,疫情多地、多点散发给消费类企业带来不小的挑战。特别是在下线城市,严格的管控使得乳制品消费场景受到不小的影响。而伊利作为行业内下线城市渠道铺设最广、渠道渗透率最高的企业,受到的影响也相对较大,强渠道优势暂时被"封印"。
但这些影响都是短期因素。消费者对于健康食品特别是乳制品更加强烈的需求,快速养成的饮奶习惯,这些长期的刚性的因素没有改变。这意味着随着疫情形势趋缓,伊利的业绩增长也将重回快速增长轨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宏观环境压力下,有的企业会着眼于短期盈利,采用激进的买赠促销,以推动业绩快速增长。据行业人士透露,前三季度,伊利没有参与价格战,而是稳定价盘、优化库存,保障渠道生态良性发展,这在短期内可能会给业绩增长带来压力,但从中长期来看,稳固的价盘和健康的库存更有益于公司可持续的发展。并且,从三季报数据看,公司毛利率稳定中还提升了1.4个百分点,表现出了非常强的运营管理能力。
紧抓发展窗口期
战略布局重点领域
更为难得的是,在行业增长承压背景下,伊利能够抓住"时间窗口"对重点领域进行长期战略布局,为企业未来增长蓄积力量。
依托液态奶基本盘优势,伊利已经成功奠定其乳业绝对龙头地位。而在此基础上,公司正加速构建以奶粉、奶酪为核心品类的"第二增长曲线",并在资源投入上重点倾斜。
其中,奶粉业务凭借扎实的技术创新实力,借势"新国标"行业机遇成功突围,奶粉业务内生增速持续保持行业第一。而通过收购"羊奶粉龙头"澳优乳业,促成奶粉品线"牛羊并举"战略优势,使其已经具备问鼎"全球奶粉第一"的实力。
而在奶酪业务方面,伊利进入市场三年时间就已经迅速成为行业第二,上升势头同样强劲。据了解,公司目前奶酪渠道仍在快速扩展。
此外,在品牌投入方面,伊利也奉行长期主义。尽管面临外部宏观环境挑战,但公司没有因为短期疫情压力就放弃品牌发展窗户期的投入,而是继续强化品牌建设,围绕冬奥等顶级体育资源持续布局;并且对于高贡献度品类,公司在品牌投入上也有所倾斜,有望提高投入产出效率。而从上半年业绩就可以看出,公司品牌投放策略的有效性。
宏观环境改善
伊利将最快反弹
值得注意的是,伊利目前估值已经是近10年的低点。
从宏观经济趋势来看,PMI指数已经重新回到荣枯线以上,经济景气度持续改善;社融规模增长大幅超出市场预期,社零数据边际改善趋势明显。种种迹象显示,宏观企稳、消费回暖已经是大势所趋。而作为刚性消费的乳制品龙头,伊利将率先受益于这波趋势红利。
短期来看,安信证券在其研报中指出,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弱,液奶需求逐渐恢复,同时伊利在奶粉内生方面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澳优在渠道库存回归良性后增速恢复正常水平。此外,由于今年春节比较靠前,渠道备货也要提早,这些都有利于伊利今年四季度及明年全年业绩的走强。
而长期来看,经营思路足够清晰,核心竞争力足够坚实,发展定力足够强大的伊利,"2025年挺进全球乳业前三、2030年实现全球乳业第一"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依然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