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推动内蒙古羊草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导言:草种业是草原生态修复与草牧业发展的“芯片”,羊草是内蒙古具有优势的多年生优质乡土草和天然草场上的重要牧草,推动以其为代表的优质乡土草种业发展对内蒙古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自治区种业振兴和科技兴蒙两大战略的引领下,内蒙古在草种业领域持续加强与国内大院大所的科技合作交流,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鉴定、良种繁育等方面联合实施了一批国家和自治区重点科技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部分研究走在了国内羊草研发的前沿。
草种业是草原生态修复与草牧业发展的“芯片”,羊草是内蒙古具有优势的多年生优质乡土草和天然草场上的重要牧草,推动以其为代表的优质乡土草种业发展对内蒙古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自治区种业振兴和科技兴蒙两大战略的引领下,内蒙古在草种业领域持续加强与国内大院大所的科技合作交流,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鉴定、良种繁育等方面联合实施了一批国家和自治区重点科技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部分研究走在了国内羊草研发的前沿。
内蒙古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合作打造独具特色的“羊草小镇”草种业发展模式,建立了5万亩中科羊草原种繁育基地,汇集了28家来自北京、内蒙古等11个省市自治区的种植企业,是目前全国中科羊草12万亩原种繁育基地中面积最大的区域。2021年,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创建生态草牧业科技体系”落地呼伦贝尔市,并专项设置羊草基因资源发掘及分子育种研究内容。
在国家和自治区级多个项目的支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在呼和浩特市建立了世界羊草资源类型最多、规模最大、种植保存最为规范的羊草种质资源异位保存圃,保存种质资源700多份。首次开展了羊草全基因组测序和转录组、蛋白组及谱系地理学等研究,先后自主选育出6个中草系列羊草新品种和3个新品系,基本解决了羊草抽穗率低、结实率低、发芽率低的“三低”问题,发芽率平均在80%以上,种子产量平均每亩35斤以上。
内蒙古大学祁智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依托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收集了内蒙古草原野生羊草种质资源200多份,对收集保存于北京、河北、内蒙古的上千份羊草种质资源进行了初步的生物学性状评价,并对部分种质资源进行了扩繁,选育出4个高钙羊草新品系,在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建立羊草种子繁育基地1000亩,并在锡林郭勒盟乌拉盖建设了羊草种植小区及施肥样地。
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签订《内蒙古自治区特色草种遗传改良与产业化示范创新平台合作协议》。双方科研团队通过深入合作,选择羊草作为底盘资源,建立了羊草的植物遗传转化及基因组编辑技术体系,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鉴定了羊草重要性状控制基因,搭建了先进的羊草遗传转化与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平台。已在呼伦贝尔和乌拉盖开展8500亩羊草抚育和1000亩良种繁育试验示范工作。
2018年以来,自治区科技计划支持草业相关的科研与成果转化项目达到26项,支持资金累计达到1亿元以上。近年来开展了羊草全基因测序,挖掘抗旱、抗寒、耐盐碱等关键性状相关的重要基因10余个,构建首张羊草高密度遗传图谱,鉴定明确相关性状QTLs位点36个;研制出羊草专用收获机械,使总损失可降低到5.3%以下,净度提高72.6%以上;开展半干旱区节水混播放牧型草地建植和利用技术研究,研制了羊草切根专用设备及羊草草地生态修复配套技术,示范推广1万亩以上。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草产业的健康发展。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在种业领域率先以“揭榜挂帅”机制启动实施科技重大示范工程,将“羊草和冰草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技术研究”纳入支持重点,由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兰州大学等17家草种业上下游科研单位和企业组成草种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揭榜攻关,将围绕羊草开展种质资源精准鉴定和系统评价,创制结实率与产草高的羊草新种质,培育优质高生产性能新品种(系),逐步建立完善的育繁推一体化产业科技支撑体系。
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将以提升草种业创新能力为重点,聚焦草种业全产业链的主要瓶颈问题,持续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加快创建国家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加强草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乡土生态草种和优质饲草品种培育、草繁育加工技术研发等方面的系统布局,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新型科研组织形式,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应用为导向,产学研创新联合,覆盖种质创新、良种繁育、示范推广全链条的技术支撑体系,为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提供源头科技支撑。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