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中大博学院企业广州三星行业null广东品牌互联网鍝佺墝

更多
广州东尼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金煌装饰
雷格设计
利富塑电

食品饮料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饮料 > 详细内容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你点我检”系列活动(六)夏季慎防米酵菌酸等毒素中毒

2021/8/5 14:03:53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从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获悉,近期,全省天气炎热多变,米线(米粉)、濑粉等湿米粉以及银耳和木耳等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

  从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获悉,近期,全省天气炎热多变,米线(米粉)、濑粉等湿米粉以及银耳和木耳等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椰毒假单胞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如果储存不当或时间过长,细菌繁殖产生的米酵菌酸毒素就会导致食物中毒,这样的例子此前并不少见。下面就由省市场监管局带您一起来学习如何预防米酵菌素中毒吧!

  一、什么是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 Bongkrekic acid)

  分子式:C28387

  化学式:

  1.毒性强: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2.病死率高: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可达40%以上。

  3.耐高温: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

  二、米酵菌酸中毒有哪些症状?

  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为1至2天。

  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燥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无发热。

  注意:米酵菌酸中毒后,必须迅速就医。吃了同样食物的人,不管有没有症状,都应一律送医院检查。

  三、米酵菌酸中毒严重可致死。

  椰酵假单胞菌产生的米酵菌酸的耐热性极强,经100℃煮沸和高压也不能破坏,所以无论制成何种食品、无论采用何种日常的烹煮方法,都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仍可引起食物中毒。

  米酵菌酸中毒后死亡率在40%以上,不仅如此,米酵菌酸这种毒素目前在医学上还没有特效的“解药”,通常只能通过血液透析(血浆置换)来稀释毒素,病后恢复情况与摄入的毒素的量有关。

  如果毒素已经到达各脏器,就医又不及时,很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危及病人生命。

  四、如何预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

  食品经营者在购进上述食品时,应落实经营主体责任,做好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工作,确保来源可追溯,质量有保证;冷藏保存并在保质期内销售完毕。

  储存销售散装的湿米粉、银耳、木耳等食品应当在储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

  (二)家庭制作要注意冷藏储存和及时食用。

  湿米粉、银耳、木耳等食品一旦储存不当受到污染产生了米酵菌酸毒素,加热烹制也无法消除,食用后仍可引起中毒。湿米粉要冷藏储存且应在当天食用完。

  泡发木耳、银耳前应检查其感官性状,发现受潮变质的不应食用;

  泡发木耳、银耳时间不宜过长,泡发后应及时加工食用;

  不能食用隔天泡制加工的银耳、木耳及其制品;

  不要采食鲜银耳或鲜木耳,特别是已变质的鲜银耳或鲜木耳。

  出现可疑症状,立即就诊。如果怀疑发生疑似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并及时送医院救治,对症治疗。

  此外,其他易中毒的食品,如:没熟的豆角、醉虾、醉蟹……也会产生毒素,大家在食用时一定要多加警惕!

  1.没熟的豆角:食用加热不充分的扁豆、豆角会出现腹泻等中毒症状,扁豆、豆角含有植物红细胞凝聚素,必须充分加热方能灭活;

  2.醉虾、醉蟹:可造成寄生虫感染,引起癫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不提倡生食醉虾、醉蟹。酒并不能有效杀灭寄生虫和致病菌;

  3.红心的甘蔗:霉变甘蔗中含有的3-硝基丙酸属于神经毒素,如中毒严重,及时抢救过来,神经系统也会受到不可逆的损伤;

  4.溏心蛋:溏心蛋的蛋黄未全熟,而鸡蛋中可能含有沙门氏菌,食用后就会出现腹泻等症状,如果鸡蛋生产过程中没有被细菌污染,溏心蛋食用风险不大,但从安全角度讲,鸡蛋煮熟灭菌才最安全;

  5.太亮的瓜子:为提高卖相,有商贩用滑石粉对瓜子抛光,滑石粉具有慢性毒性,长期食用对肺功能影响很大;

  6.自酿葡萄酒:葡萄酒自酿过程如果处理不当,会产生甲醇等有害的副产物,应选择正规商场出售的葡萄酒,自酿葡萄酒应选择酿酒用葡萄,并控制好发酵温度。来源:食品生产处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怡伽]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标签 :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