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中大博学院企业广州三星行业广东互联网品牌中国浼佷笟

更多
雷格设计
广州东尼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利富塑电
御美养生美容

企业发布

首页 > 企业发布 > 详细内容

国际铜业协会分享城市矿产最新研究 为资源循环利用提供支撑

2020/11/25 16:58:02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2020年11月18日,由国际铜业协会委托德国弗劳恩霍夫系统与创新研究所(Fraunhofer ISI)开展的全球研究《城市矿产的前景和局限》发布。

  11月18日,由国际铜业协会委托德国弗劳恩霍夫系统与创新研究所(Fraunhofer ISI)开展的全球研究《城市矿产的前景和局限》发布。研究探讨了城市矿产的定义,其在加强循环经济和原材料价值链方面带来的好处,现有的阻碍以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这一做法的方法。

  城市矿产这一概念强调城市、人类居住地和建筑环境作为原材料来源的潜力。现代社会大规模地将原材料转化为产品,从建筑物和电子产品到废物和矿井尾矿,这些所谓的“人类物质存量”可以看作是原材料来源,而城市矿产便是对此类资源进行回收利用。  

城市中可回收物的多种来源

  城市中可回收物的多种来源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铜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城市矿产中的铜存量也在不断上升。根据2018年的数据,北美和欧盟均有8000-9000万吨的在用产品铜存量,目前存量还在适度增长。而在日本,城市矿产的流出和流入几乎处于平衡状态,铜存量几乎不再增长。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中国在用产品存量大量净增加,即新产品的流入量远远大于使用期产品的延时流出量。报告指出,当前中国在用产品铜存量约为1亿吨,超过全球在用铜总量的五分之一。  

循环经济背景下的城市矿产

  循环经济背景下的城市矿产中国政府自2010年便组织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在有效缓解资源瓶颈约束和减轻环境污染的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并利用城市矿产资源带动相关领域发展。2019年初,国务院印发方案正式启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旨在最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的目标。

  再生铜作为解决资源焦虑的重要支柱,对保障铜的长期稳定供应具有现实意义,也是中国循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原生金属生产相比,每吨再生铜相当于节能1054千克标煤、节水395立方米、减少固体废物排放380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0.137吨,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也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际铜业协会在中国针对铜资源回收利用开展了大量研究,在11月20日由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城市资源循环利用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城市资源循环利用分论坛上,国际铜业协会亚洲区公共事务总监刘正作了题为“再生铜利用的重要性和资源回收利用概况”的主题报告,介绍了最新研究成果及未来研究计划。  

国际铜业协会亚洲区公共事务总监刘正在城市资源循环利用分论坛上作主题报告

  国际铜业协会亚洲区公共事务总监刘正在城市资源循环利用分论坛上作主题报告历史数据说明回收铜在过去十年间持续增加,根据清华大学、莱顿大学和弗劳恩霍夫研究所的联合研究,预计到2050年回收铜潜在供应量为1500万吨/年,意味着回收铜将成为满足未来铜供应的重要来源。此外,为了解中国废铜回收现状,为政府制定铜行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建议,国际铜业协会还开展了《中国典型终端产品用铜回收数据统计及回收模式》研究。项目首先聚焦中国电力电缆废铜回收市场,从终端推算回收率,了解回收流程,寻找提高回收率的机会。未来还将对更多铜典型产品进行研究,构建科学有效的回收率概念和方法论,为政策和规划制定提供科学数据化的支持。

  城市矿产潜力的开发目前仍受制于技术、环境、社会、政策和经济等一系列因素,例如收集和回收基础设施、回收激励措施、劳动力和回收技术成本、环境保护措施以及废料交易的管理。中国政府在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方面的积极举措,尤其是不断规范再生有色金属原料管理的举措,将有效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关于国际铜业协会

  国际铜业协会于1995年进入中国,并在北京和上海设立办事机构。在过去的20多年里,协会和国内外政府/非政府机构、研究院校、铜工业及下游企业等各相关利益方一起,积极探索与能源、生态、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解决方案在中国的运用和推广,具体包括:协助政府部门进行能源政策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积极探索新能源技术,产业技术升级和改造,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中铜的优势;帮助终端用户和消费者认识和树立产品生命周期即关注环境和生命健康的绿色消费理念;旨在通过科技进步与前瞻性的应用更有效地服务于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影响、人类生活品质提升等一系列实现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目标。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姚小冰]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传真:020-34333002  举报电话:020-34333002、13925138999(春雷) 举报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