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中大博学院企业广州三星行业广东互联网品牌中国浼佷笟

更多
雷格设计
金煌装饰
广州东尼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利富塑电

美容健康

首页 > 行业资讯 > 美容健康 > 详细内容

再心生物科技将与阿斯利康联合开发首创人类心力衰竭模型

2019/11/27 8:40:34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国际干细胞生物技术公司再心生物科技(Novoheart,以下简称“再心”或“公司”)(多伦多证交所:NVH;法兰克福证交所:3NH)荣幸宣布携手国际生物制药公司阿斯利康(AstraZeneca)开发全球首个人类专属体外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 (HFpEF) 功能模型,为未来评估新疗法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心力衰竭是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病,2017 年全球估计有 6,430 万病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1],年度全球经济负担估计超过 1,000 亿美元[2]。

  • 两大干细胞生物及生物制药技术国际权威合作,旨在为未来评估心力衰竭新疗法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
  • 心力衰竭是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病,2017 全球估计有6,430 万病例,每年医疗成本超过1,000 亿美元
  • 药物开发人员目前缺乏有效的人源化模型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候选药物进行临床前测试

  国际干细胞生物技术公司再心生物科技(Novoheart,以下简称“再心”或“公司”)(多伦多证交所:NVH;法兰克福证交所:3NH)荣幸宣布携手国际生物制药公司阿斯利康(AstraZeneca)开发全球首个人类专属体外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 功能模型,为未来评估新疗法提供独特的解决方案。心力衰竭是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病,2017 年全球估计有 6,430 万病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1],年度全球经济负担估计超过 1,000 亿美元[2]

  HFpEF 约占心力衰竭病例的一半,是全球普遍面临的一个尤其重大且日益严峻的公共健康问题,在老年人和女性人群中尤其常见,据报道,80 岁以上女性心力衰竭患病率接近 10%[3]。然而由于 HFpEF 的病因复杂,医学界对其病理机制所知甚少,而且迄今为止可用的疾病模型(包括各种动物模型)在模拟 HFpEF 临床表现方面并不理想[4]。因此,药物研发者缺乏有效的工具为候选药物的疗效进行临床前测试,所以,HFpEF 的临床结果过去几十年都未有改善,也缺乏有效的疗法可供使用。 

  再心与阿斯利康心血管、肾脏和代谢治疗部门的合作,初期目标是建立一个新的体外模型,利用再心的专有 3-D 人类心室心肌空腔(hvCOC)技术再现 HFpEF 的关键表型特征。hvCOC 也称为“微型人类心脏”(human heart-in-a-jar),是迄今为止市场上唯一能够对人类心脏泵性能-- 包括射血分数和形成压力 -- 进行临床信息评估的人体工程心脏组织。人造 hvCOC 不同于动物模型,可使用特定的细胞和基质组分以及患者专属的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 (iPSC)进行构建,从而使模型的物理和机械特性能够人为控制,以模拟在 HFpEF 患者心脏中观察到的情况。该模型与 Novoheart 专有软硬件相结合,旨在提供一种独特的分析方法来揭示 HFpEF 的病理机制、识别新的治疗靶点,以及评估用于治疗 HFpEF 患者的新型疗法。再心将独家拥有新开发的 HFpEF hvCOC 模型的知识产权。 

  再心首席科学官 Kevin Costa 博士表示:“我们很高兴能与阿斯利康合作,阿斯康利是一家长期投资于心血管研究的机构,致力于为心力衰竭患者带来全新的治疗解决方案。我们期待共同将这一全新的 HFpEF hvCOC 模型打造成一种强大的全新工具,用以在世界各地对抗心力衰竭。”

  阿斯利康高级副总裁兼研究及早期发展,心血管,肾脏和代谢及生物制药研发部门负责人 Regina Fritsche Danielson表示,“HFpEF患者的治疗需求缺口巨大。通过将再心的专有 hvCOC 模型与我们的心力衰竭专业知识相结合,我们的目标是创建首个可再现HFpEF表型特征的体外模型,从而弥合动物体内模型与临床试验之间的差距,通过提供适用于人类的临床前数据,加快药物发现进程。” 

  [1]柳叶刀》。2018; 392:1789-1858
[2]《国际心脏病学杂志》2014; 171(3):368-76
[3]心力衰竭临床》。2014; 10(3):377388
[4]JACC Basic Transl Sci.2017; 2(6):770-789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乔姗]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标签 :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传真:020-34333002  举报电话:020-34333002、13925138999(春雷) 举报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