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尚斋红木馆董事长钟杰武分析红木市场“淡季不淡”
导言:红木家具消费市场的容量在不断扩大,从长远来看,红木家具的消费需求肯定增加,企业既要着眼当下,又要放眼未来市场发展动向,做出积极的发展规划。
据了解,从去年由交趾黄檀带领下,红木材料一路高涨,到今年上半年以来,红木家具市场增长开始放缓,缅甸花梨、奥氏黄檀等材料渐有成为主要材料的趋势,红木原材市场的变化搅动着红木家具生产企业的心,在此情况下,红木企业一方面加强对原料市场的掌控,一方面加强产品品质,力求以精品家具取胜。业内人士表示,红木家具消费市场的容量在不断扩大,从长远来看,红木家具的消费需求肯定增加,企业既要着眼当下,又要放眼未来市场发展动向,做出积极的发展规划。
针对这一现象中国企业新闻网采访到雅尚斋红木馆董事长钟杰武,请问红木家具原材料价格的增长,会不会影响红木家具的需求?
钟杰武:去年6月,交趾黄檀被列入CITES公约,限制出口,从今年4月份以来,大红酸枝进入了一个大涨潮时期,受此影响,大果紫檀、奥氏黄檀等材料的价格也出现上升。价格的上涨,一方面为红木家具企业带来利润增长,但另一方面,对于行业中的大部分企业来说,必须从名贵木材生产制作中出局,转向价格相对低廉的木材加工制作,行业洗牌正在进行。
钟杰武表示,虽然去年红木市场遇冷,但从整体来看,红木家具的消费需求仍在上升。在今年,多家外地企业品牌进京、专业红木卖场数量的增加,都体现了红木市场的需求。
随着人们消费层次的提升,购买红木、喜爱红木、收藏红木的人群都在不断扩大,我认为,红木家具兼具实用、艺术、收藏等多种性能,会越来越受欢迎。目前红木家具的消费群体还是以中年人为主流,以高收入以及知识阶层等为主,红木的消费人群逐步年轻化。
中国企业新闻网:红木家具作为家居行业中的特殊分支,行业发展势头受房产市场影响较为明显;同时,红木家具具有投资升值的属性,红木家具的发展势头又与国家经济发展形势息息相关。而从房产市场来看,似乎并不乐观。对这一现象您怎么看?
钟杰武:5月份全国房地产指数系统百城价格指数显示,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均价与去年同月相比涨幅继续缩小,是2014年连续第5个月缩小。红木家具属于房产市场的下游行业,但其发展也具备一定特点,并非完全受房产市场影响。虽然2014年上半年消费市场“遇冷”,但从整体来看,消费需求仍在持续增加。根据中国红木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5月份全国红木制品市场景气指数(HMPI)为98.6,环比上升3.9%。业内人士认为,5月份全国红木制品市场景气指数在淡季里并没有下降,反而有小幅度的上升,这说明今年的红木市场将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局面,不会有较大的起伏。中国红木委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红木资源的稀缺性已经引起社会的关注,社会需求是稳定增长的。同时,其他行业的一些人员、资金进入红木行业,也是造成景气程度“淡季不淡”的原因之一。
中国企业新闻网:面对原材料的上涨,红木家具行业将会发生怎么样的调整?
钟杰武:人们对红木的消费市场有个误区,可能认为经济越发达、人均GDP越高的城市,红木家具越好卖,其实并非完全如此。红木家具具有文化、升值、实用多种特性,以我的观察,在传统文化氛围越浓厚的地区,红木家具更受欢迎。当然,根据当地的经济消费水平,企业也要有合适的产品定位于营销策略,只要定位恰当,产品适宜,红木家具在重视传统文化消费的地区都很受欢迎。”
中国红木委秘书长车畅表示,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行业企业既要“做行情”,重视某一种或几种红木的上涨行情,更要“做布局、做市场”。在行业结构调整大背景下,做好自身战略布局,创新销售模式,加强品牌建设,挖掘潜在市场空间,重视市场销售和服务,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中国企业新闻网:红木家具行业会选择开辟新渠道吗?
钟杰武:红木家具消费的需求在增加,在北京市场上,专业的红木卖场、独立的红木品牌专卖店也在增多,这是一件好事,只有高度的品牌市场化和充分的竞争才能让这个市场大浪淘沙,使优秀的品牌和最好的作品脱颖而出。相对来说,目前北京市场红木家具的经营业态和营销方式比较低端、散乱,与红木家具的品质和消费档次格格不入。
众多红木企业将尝试新突破,例如将书法、绘画等古典文化与红木的市场营销结合起来等方式适应高端消费人群的购物习惯。
钟杰武先生喜欢在雅尚斋红木馆中拉高亢婉转的二胡,还喜欢邀一些爱茶的友人在馆内品茗,古典的红木家具,经典的茶具,香气四溢的中国特色茶三者融入在一起,让人忘了烦恼,忘了时间,这也是一种独有的方式,让人们真正体会到一种舒适忘我的境界,一种内心最纯净的洗礼。(文/赵雪晴)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相关网文
24小时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