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亳州市规模工业运行情况分析
导言: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盯全年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六一”战略,规模工业经济整体保持稳中有进态势。但是,在发展进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亟待关注与解决。
据亳州市统计局网站消息,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盯全年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六一”战略,规模工业经济整体保持稳中有进态势。但是,在发展进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亟待关注与解决。
一、基本情况
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增幅、位次较1—2月分别提高1.4个百分点、4个位次。增幅比阜阳市、宿州市分别高0.8和3.1个百分点,居皖北六市首位。
二、运行特点
1.多数行业保持增长。一季度,全市31个行业大类中有19个行业增加值保持正增长,增长面为61.3%。其中,增加值占比达41%的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11.1%,拉动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4.4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分别增长84.1%、18.6%、27.5%和17.8%,分别拉动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1、1.4、1.3和1.1个百分点。
2.亿元企业支撑有力。一季度,全市64家亿元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5.2%,高于全市平均5个百分点,上拉全部工业10.7个百分点,整体保持稳中有增的发展态势,是全市规模工业稳增长的“压舱石”。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伯希和户外运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煤新集利辛发电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合计上拉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6.4个百分点。
3.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装备制造业是现代经济的主体部分,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发动机和推动器。今年以来,全市装备制造业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一季度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6%,高于全市平均9.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84.1%、37.2%。
4.企业发展整体较优。前2个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11.8%,高于全省2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规模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73.77元,同比减少2.21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12.63元,同比减少0.4元。营业收入利润率9.8%,高于全省6.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产销率为95.8%,比1-2月提高0.5个百分点。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行业下滑明显。汽车制造业受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3月份该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5.2%,低于全省58.8个百分点,下拉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0.7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受订单减少、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3月份该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6%,低于全省8.8个百分点,下拉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0.6个百分点。金属制品业主要受市场需求不足、业务转移影响,3月该行业增加值下降11.3%,低于全省25.5个百分点,下拉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0.4个百分点。
2.生产下滑企业较多。受市场需求不足、订单减少等影响,3月全市852家规模工业企业中,生产下降企业398家,占全市规模企业数量比重达到46.7%,下降幅度37.1%,拉动全市规模工业产值下降14.9个百分点。其中停产半停产达166家。分行业看,医药、非金属、农副食品加工下降企业数居前三,分别为99、59和37家。
3.县区发展差距明显。全市三县三区六个载体生产总体保持稳中有进,但彼此间呈现比较明显的分化。利辛县体量较小,重点企业伯希和户外运动、中煤新集利辛发电有限公司保持较快增长,增加值增长22.8%,稳居全市首位;涡阳县、蒙城县受辖区内重点企业鸿路集团、道阳电源、繁枫科技、牧原农牧等生产形势较好影响,增加值分别增长16.9%、11.9%。亳州高新区受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形势较好影响,增加值增长9.8%(若剔除古井影响,增加值下降4%);亳芜产业园区随着天马国药、汉盛药业等企业对地区拉动作用减弱,增加值仅增长6.5%,增幅低于全市平均;谯城区主要受辖区内药企整体生产形势下降等因素影响,增加值下降2.8%,与全市、其他载体均存在较大差距。
4.民营企业发展活力不足。目前,全市民营工业企业占规规模工业的比重为93.3%,是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主体,但受原材料、用工成本上升和订单减少影响,发展活力不足。一季度,民营企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41.7%,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5.1%,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2个百分点,较同期回落2.6个百分点,拉动作用减弱。
5.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前2个月,全市小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下降3.7%、利润总额下降36.4%,分别低于全市平均2.2、48.2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88.9元,同比增加0.31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7.57元,同比增加0.65元;亏损企业数、亏损额分别增长15.7%和38.1%。“两金”(应收账款、产成品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为56.4%,比全市平均高12.5个百分点,“两金”占比偏高,不仅加剧了小微企业资金周转压力,也严重影响了小微企业的运行质量和盈利能力。
四、建议
1.强化政策落实与服务优化。全面梳理国家、省市出台的助企纾困政策,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政策宣传解读,确保企业知晓并能充分享受优惠政策。建立政策落实跟踪机制,定期对企业享受政策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优化政务服务流程,简化办事手续,提高服务效率,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2.精准帮扶困难企业。深入企业一线,全面排查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和帮扶台账。针对不同企业的问题,分类制定帮扶措施,扎实做好“六找一接”。如对资金困难企业,协调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支持;对市场开拓困难企业,组织参加各类展销会、洽谈会,帮助拓展销售渠道。建立问题解决反馈机制,及时跟踪帮扶措施的落实效果,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促进县区协调发展。深入调研县区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产业规划、招商引资、发展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做大做强部分重点县区在全省影响。同时,要主动转变思想,一手抓存量企业分类指导,一手抓双招双引和营商环境建设,积极培育新的增量。
4.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突破困境。搭建原材料集中采购平台,汇聚企业需求,增强议价能力,降低采购成本。加强与职业院校、高校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民营企业输送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完善金融服务体系,设立民营企业专项贷款,发展供应链金融,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搭建小微企业与大型企业的合作平台,鼓励大型企业带动小微企业融入产业链,减少“两金”占比,缓解资金压力。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企业网讯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