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佛士医院助力战胜"溜溜球式"减重,让体重管理更科学
导言:2022年,我国超22万人因高BMI导致非传染性疾病过早死亡[1],按平均寿命计算,健康寿命损失年数超840万年。
近年来,我国的肥胖问题日益严峻。2022年,我国超22万人因高BMI导致非传染性疾病过早死亡[1],按平均寿命计算,健康寿命损失年数超840万年。今年3月,《柳叶刀》杂志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超重和肥胖人数总计4.02亿人,成为全球超重和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肥胖并非我国独有的难题,而是全球普遍面临的挑战。《柳叶刀》研究人员分析全球204个国家和地区后发现,1990年至2021年,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最高的三个国家分别是中国、印度和美国。更严峻的是,研究者预测,若不加以控制,到2050年,全球超重和肥胖人数将达38亿,占全球成人人口的50%以上,几乎每两人中就有一人超重。[2]
面对中国超4亿超重肥胖人群带来的健康挑战,莱佛士医院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积极投身体重管理与慢病管理服务。作为新加坡旗舰医院标准的践行者,莱佛士医疗中国采用独具特色的"团队行医"模式。该模式设立了严谨的临床监管架构,高度强调团队医疗理念,全力确保由不同专科医生所组成的医疗团队能够协同合作,切实践行循证医学,为患者提供值得信赖的优质医疗服务。
这一创新服务模式有望为众多深受肥胖及慢病困扰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健康体重与BMI
首先,你需要了解自己的BMI和腰围情况。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按照我国标准,中国成年人(>18岁)超重率为34.3%,肥胖症患病率为16.4%,6-17岁青少年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6.8%和3.6% 。
计算BMI: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
根据中国的BMI分级 超重为BMI≥24kg/m2 肥胖为BMI≥28kg/m2 |
根据WHO的BMI分级 超重为BMI≥25kg/m2 肥胖为BMI≥30kg/m2 |
腰围警戒线: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5厘米。 |
与BMI正常者相比,超重/肥胖者的并发症患病率更高。超重/肥胖参与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脂肪肝、前驱糖尿病("临界"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BMI越高,并发症越多。
莱佛士医院体重管理服务
莱佛士医院的体重管理服务专为不同需求的超重及肥胖人群设计,尤其适合BMI超出国内外参考标准、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仍难以减重,或伴有体重相关并发症的非妊娠患者。该服务也针对运动员等特殊人群提供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方案,帮助各类人群实现健康减重目标。
服务涵盖体型体态管理、运动方式指导及饮食结构调整等全方位干预措施,同时结合药物管理和血脂管理等医疗手段,确保减重过程科学、安全且有效。通过多学科协作的模式,团队将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综合管理计划,全面提升减重效果和长期健康水平。
莱佛士国际化多学科医疗团队
医院汇聚了高年资内科医师、药学部专家、营养师和理疗师等专业人员,组成多学科医疗团队(MDT),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基于循证医学的优质医疗服务。团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确保每位患者都能获得科学、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方案,助力达成健康目标。
个性化减重方案,三管齐下破解难题
为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莱佛士医院量身定制个性化减重方案,从科学饮食管理、运动处方和行为干预三个方面入手。
特色医疗干预,提供多元安全选择
为了帮助患者科学减重,莱佛士医院推出了系列"科学体重管理套餐",多学科医生通过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结合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测结果,为患者量身定制饮食方案及科学减重方案。
药物干预
如需药物干预,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等药物已到院,建议在医生及药剂师指导下使用。
胃转流支架系统
胃转流支架技术是一种创新的微创介入治疗方式,通过调整食物与消化液的接触路径,帮助减少营养吸收。该技术需通过规范的胃镜操作完成,适合经医生评估后确定适用的患者,为体重管理提供新的选择。
InMode体态塑形
通过高频能量治疗技术,结合医美科医师评估与操作,帮助改善身体轮廓线条。治疗效果因个人体质差异而有所不同,欢迎咨询了解是否适合患者的情况。
莱佛士小贴士:药物与医疗干预只是健康管理的辅助手段,保持均衡饮食和规律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才是体重管理的长久之道!
莱佛士医疗中国网点
莱佛士医疗集团作为新加坡私立综合医疗集团,自1976年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每年为超过280万名患者和7000家本地及跨国企业提供医疗服务。在中国,集团在北京、上海和重庆拥有三家医院。无论在京沪渝还是新加坡,莱佛士医疗集团都致力于遵循"循证医学"理念,参考国际通行的研究成果和诊疗标准,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高标准医疗照护和服务,竭尽所能守护患者健康。
莱佛士医疗集团大中华区副总裁潘展明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科学的体重管理服务,帮助更多人实现健康生活,这是我们对'健康中国2030'的切实贡献。"此次一体化服务的推出,无疑将是其助力健康中国建设道路上的又一大步 。
[1] 数据来源:《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2年)》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发布),关键内容:"高BMI(体重指数≥25)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NCDs)的主要风险因素;2022年,中国因高BMI导致的NCDs过早死亡(30-70岁)人数约22万,占全球同类死亡的12%(全球数据参考IHME研究)。" |
[2] 数据来源:《全球肥胖趋势报告(2023)》 (世界肥胖联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发布),核心结论:"当前全球肥胖人口(BMI≥30)约10亿,超重人口(BMI≥25)约20亿;若现行趋势不变,到2050年:超重+肥胖人口将达38亿(占成人人口50%以上);中低收入国家的肥胖率增速将超过发达国家。" 数据支持:World Obesity Atlas 2023(第12-15页) |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企业网讯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