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通信布局发力海洋产业 全力打造“蓝色引擎”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导言: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烽火通信)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持续践行海洋强国战略,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120亿元,申请专利61件,授权专利42件,参与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2个,牵头或参与的省级科技项目7个,全面提升海洋网络建设自主可控水平,成为全球唯一自主打通芯片器件、岸基与水下设备、光棒海纤海缆、海洋工程装备四大核心技术领域的企业。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烽火通信)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持续践行海洋强国战略,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120亿元,申请专利61件,授权专利42件,参与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2个,牵头或参与的省级科技项目7个,全面提升海洋网络建设自主可控水平,成为全球唯一自主打通芯片器件、岸基与水下设备、光棒海纤海缆、海洋工程装备四大核心技术领域的企业。
聚焦安全支撑,服务海洋强国战略
一是凝聚战略共识,研判未来发展新方向。烽火通信紧紧围绕信息通信“国家队”和“主力军”的主责定位,每年滚动更新以5年为周期的战略规划,定期举行战略研讨会、专题推进会,研判未来5-10 年是全球海底光缆建设的高速发展期,动态优化中长期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以陆地光通信为主业,以算力、海洋通信为“孵化”方向的战略共识。二是放大产业优势,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斥资近30亿元打造亚洲规模最大的海洋通信产业园,集海底光缆制造、岸基与湿端通信设备研发、入海码头、海洋工程及施工建造于一体,具备年产10000公里海底光缆、1000个中继器等核心设备能力。通过引入产业基金、长期投资者等方式成立合资公司,打造“丰华21号”、“丰华23号”两艘无限航区海缆敷设船,准备建设的“丰华25号”,可以满足千米水深需求,具备国内领先的深远海光缆敷设能力。
强化产业控制,布局产业关键节点
一是坚持自主可控,维护海洋安全。烽火通信紧紧围绕自主、安全、可控的目标,自主研发长距离光收发核心器件、泵浦激光器等,成功实现海洋通信领域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替代,在光棒-海纤-海缆方面,拥有全产业链布局,海缆产品体系可满足全深海、全场景应用。自主研发第二代海底中继器,突破结构平台化组件设计、激光器冗余备份设计、高压绝缘和水下散热等关键技术,成果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部署了国内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海底无源固定阵观测网和国内单跨距最大的海底有源监测网系统,助力国家“水下长城”建设。二是推进联合创新,抢占技术高地。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区域创新中心,扎实推进产学研用联合创新体,由烽火通信牵头,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电科院等十家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组建“湖北省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打造贯穿基础科研、芯片/设备研发、数字化及产业应用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与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等企事业单位组建创新联合体,先后开展了“超长跨距大容量海洋光传输系统研究与应用示范、面向海洋的硫系光子芯片集成水听器及系统研究、海洋碳元素原位探测集成光子器件”等多个专题合作。
围绕科技创新,释放全链条要素活力
一是完善科创制度,激活创新引擎。烽火通信为更好地适应海洋网络全生命周期特征,有针对性开展科研管理与经营考核机制改革,将考核周期延长至2-3年,以重大技术突破作为主要管控节点,适度淡化初期业绩考核要求,强化后期投入回报产出的核算与分配。公司还通过设立“对赌机制”,与核心团队成员签署对赌协议,承诺核心技术攻关目标与市场经营指标,对研发团队给予关键控制节点(KCP)奖励和项目特别奖金,提升研发人员、市场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企。烽火通信坚持人才获取的全球化视野,先后引进“百千万”国家级人才1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名,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名,其他各类高端人才50余名。针对关键岗位采取“一人一议”的薪酬策略,对重大项目攻关实施“揭榜挂帅”制度,通过设擂台、立规矩、明奖惩等方式引导鼓励“关键少数”积极参与。
文章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企业网讯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