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国企创新产业央企创业乡村振兴大数据大湾区天业天辰

广州东尼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雷格设计
御美养生美容
利富塑电

美容健康

首页 > 行业资讯 > 美容健康 > 详细内容

乙肝防控之路:预防先行,共筑健康防线

2024/10/29 10:22:44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10月28日,乙型肝炎是全球疾病负担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1],也是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乙型肝炎作为曾长期困扰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10月28日, 始于1993年的"世界造口日"旨在号召全社会对造口人群的关注与关爱,10月5日是2024年的世界造口日,逢此重要纪念日,康乐保邀请到领域内专家大咖上海长海医院肛肠外科主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张卫针对肠造口术后相关知识展开科普,希望借助造口知识宣传切实改善造口人群生活质量。

  肠造口术是一种将肠道通过腹壁引出体外并开口,用于排便的手术。根据造口部位、形态及时间可分为结肠造口、回肠造口,单腔、双腔或袢式造口,以及临时性与永久性造口。此术式根据需要应用于直肠癌、炎性肠病及其他需行肠造口的疾病患者。

  尽管肠造口术解决了患者的排便问题,但由于疾病原因和护理不当,患者也极易发生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全面了解并及时管理这些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一、常见肠造口并发症及处理建议

  肠造口具有"腹壁新鲜切口+腹壁缺损+造口肠管(粪性污染源)"三位一体的属性,这3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是发生各类并发症的根源。各类常见肠造口并发症按发生特点可分为5大类:肠管及系膜并发症、肠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腹壁造口隧道并发症、造口处腹壁切口并发症和肠功能紊乱及代谢并发症1。接下来为您介绍这5类常见的造口并发症及处理措施。

  第一类、肠管及系膜并发症

  造口出血

  出血多发生在造口黏膜与皮肤交界处,常因肠液的腐蚀刺激局部血管破裂。大部分轻微出血可通过局部压迫止血,但如出血不止,需就医处理,可能需要缝合止血。

  造口水肿

  指肠造口黏膜不同程度的肿胀,呈淡粉红色、半透明状。术后常见,易出现于造口开放早期。若症状轻微,可不予处理,水肿会自行消失。若水肿较严重,可使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以消肿,通常可在数日内缓解1,2。

  造口坏死

  为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在术后24-48小时内发生,局部或全部造口黏膜颜色由暗红或紫色逐步变成黑色1,2。坏死的处理依据其范围及深度,可选择保守治疗或再次手术3。

  第二类、肠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造口周围皮炎

  由于护理不当或肠液刺激,造口周围皮肤可发生慢性溃疡性炎症。造口周围皮炎会影响造口袋的密封性,导致粪便外漏,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应尽早就诊,进行局部清洁和专业护理3。

  第三类、腹壁造口隧道并发症

  造口脱垂a

  10月28日,乙型肝炎是全球疾病负担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1],也是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乙型肝炎作为曾长期困扰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多年来,我国实施以预防接种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控策略,在乙肝防控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乙肝防控之路,并非一蹴而就,其经验也为更多疾病防控带去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乙肝疫苗普及接种 加速消除疾病威胁

  2016年,世界卫生大会提出了"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3]。作为乙型肝炎负担最严重的前20个国家之一[4],中国也在持续进行有效应对,在乙肝疫苗免疫接种覆盖率、乙肝病毒新发感染控制和乙肝相关肝细胞癌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摘掉‘乙肝大国'的帽子到向消除肝炎目标迈进,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医疗及疾控机构付出了大量努力,制定并实施了多项防控策略。大规模使用乙肝疫苗,特别是推广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策略,是其中重要一项。"暨南大学疾病预防控制研究院院长、暨南大学讲席教授梁晓峰回顾了我国肝炎防控的历程,分享了推进乙肝疫苗策略实施的成功经验,"上世纪80年代,默沙东将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技术转让给我国。除了转让技术,默沙东还承担了培训技术团队、指导搭建生产线等诸多工作,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套先进的基因重组疫苗生产线在北京和深圳两地组装成功,并投入生产。随着疫苗生产能力的逐步提升,1992年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管理[5],200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6],2005年实现了新生儿乙肝疫苗免费接种,并要求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5]。"

  30余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之下,我国乙肝防控取得了显著成绩。从多年实践来看,乙肝防控成果的取得有赖于多方协作,包括乙肝疫苗技术转让、免疫规划政策推进,以及广大医务人员和公共卫生人员的努力。梁晓峰指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5]。乙肝防控的成功经验提示,对于其他疫苗可预防传染病,提升群众对疫苗的知晓度、提高疫苗安全性等手段都值得借鉴,可以提高疫苗接种率,更好地保护群众健康。"

  坚持"预防先行" 经验助力更多疾病防控

  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7],中国在乙肝母婴传播防控方面的经验和成就,通过大规模的疫苗接种达成"预防先行"的效果,其经验与成果也给予了更多有着类似传染路径的疾病更多参考和借鉴价值。

  近年来,国家在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方面付出很多努力,实施了多项重要政策和举措,包括推进疫苗接种普及率、加强宣传教育等,成效颇为显著。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王临虹提到:"多年来我国在消除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实现了全国范围的广泛覆盖,确保母婴传播防控工作无死角、无遗漏。其次,防控病种从单一向多元化扩展,成功将艾滋病、梅毒、乙肝纳入同一防控体系,显著拓宽了防控范围。2015年,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已覆盖全国,所有孕产妇可享受免费的艾滋病、梅毒、乙肝筛查服务。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国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率均已在99%以上[8]。"

  乙肝与"艾梅乙"母婴传播防控的成效,在疫苗预防方面,也给予了包含宫颈癌在内等备受关注的妇科疾病更多启发和经验借鉴。梁晓峰介绍,以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为例,母婴传播也是其传染途径之一[9],而接种HPV 疫苗是预防HPV 感染的有效方法[10],已经在全球范围很多国家和地区推广并实施[9]。提升HPV疫苗接种率,将极大地助力宫颈癌的防控。王临虹补充科普道:"2023年《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印发,提出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宫颈癌综合防治机制,同时表示通过为年轻女性接种HPV疫苗、在适龄女性中开展宫颈癌筛查、及时治疗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等三级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防控并最终实现消除宫颈癌[11]。世界卫生组织提出9-14岁女孩是接种HPV疫苗效果最好的年龄段[12]。"

  展望疾病防控的未来发展,梁晓峰表示:"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理念,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同时,面对传染病、慢性病威胁,以及公共卫生资源不足、公众健康素养有待提升等现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也亟待加强。除了疫苗,更多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也在加速,政府部门、医疗及疾控机构、社会组织、科研院所、企业等应携起手来,加快创新研究,深化国际合作,发挥数字化健康管理、人工智能等在疾病监测和防控中的作用,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11-2024-CN-HPV-01966

  此内容由默沙东提供支持

  若您想了解更多有关疾病知识的信息,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指造口肠管全层或部分通过造口部位由内向外翻出,表现为皮肤刺激、器具安装困难和粘膜溃疡,长期粘膜暴露会导致出血。急性造口脱垂需要及时手法复位,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以防肠管坏死3。

  造口狭窄

  表现为造口口径缩小(有文献指出,造口直径<1.5cm),患者排便困难1。轻度狭窄可通过手指或器械扩张,严重狭窄需进行再次手术修复。

  手指扩张具体做法2:小指带指套,涂抹润滑剂后缓慢插入造口至第2关节处,在造口内停留5~10分钟,再使用食指同样的方法操作,每天1~2次,让造口内径保持在2.5cm。

  第四类、造口处腹壁切口并发症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

  表现为造口与皮肤界面愈合不良,可能由感染、营养不良等引起。此类情况需加强营养支持,并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局部伤口护理3。

  第五类、肠功能紊乱并发症

  高排量造口

  指肠造口术后肠功能紊乱导致造口排泄量大,约16%患者会发生1,3。回肠造口患者常见,肠造口排泄量24小时内超过1500毫升,此情况持续3天或以上,伴随脱水、口渴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肾功能衰竭1。应立刻就医,进行补液及其他治疗3。

  二、肠造口术后护理要点4-6

  术后早期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腹压骤增,保持适当休息。避免感染,特别是造口周围的卫生护理尤为重要。

  饮食管理

  术后恢复期应采取少量多餐的饮食方式,避免高纤维(爆米花、坚果、芹菜等)及刺激性食物,减少肠道负担。另外,应充分咀嚼食物,每天喝1.5~2升液体(水、果汁、汤)。

  定期复查

  定期到医院复查造口情况,确保造口的功能及周围皮肤的健康状况。特别是早期,需密切关注排泄物的性状及造口的变化。

  及时就诊

  如出现出血、排泄物异常、造口脱垂等情况,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严重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中国造口管理协作组,等.肠造口并发症的分型与分级标准(2023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23,26(10):915-921.

  2. 闻双双,等.肠造口术后并发症护理进展(综述)[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1):81-82.

  3. Tsujinaka S,et al. Current Management of Intestinal Stomas and Their Complications. J Anus Rectum Colon. 2020 Jan 30;4(1):25-33.

  4. Burch J. Examining stoma care guidance for nurses[J]. Gastrointestinal Nursing, 2015, 13(6) 17-25.

  5. Burch J. Resuming a normal life holistic care of the person with an ostomy[J]. British journal of community nursing, 2011, 16(8) 366-373.

  6. Cross HH. CE: Nursing Care for Patients After Ostomy Surgery. Am J Nurs. 2023 Aug 1;123(8):34-41.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姚小冰]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标签 :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