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非加速“双向奔赴” 外贸额年均增长25.1%
导言:依托中非经贸博览会和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等平台,湖南省对非洲外贸快速发展。据统计,2018年至2023年,湖南对非洲进出口额从181.8亿元增至557.3亿元,年均增长25.1%,6年累计进出口额2194.6亿元。
图为:关员对进口的非洲牛油果进行实验室检测
据海关总署网站消息,8月31日,产自肯尼亚的3033公斤新鲜牛油果搭载航班运抵长沙机场口岸,经长沙黄花机场海关快速查验放行,这批牛油果随即进入销售市场。
依托中非经贸博览会和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等平台,湖南省对非洲外贸快速发展。据统计,2018年至2023年,湖南对非洲进出口额从181.8亿元增至557.3亿元,年均增长25.1%,6年累计进出口额2194.6亿元。今年前7个月,湘非进出口额305.3亿元,湖南成为全国对非经贸合作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海关统计显示,湖南企业开展对非贸易热情高涨,2018年至2023年,湖南省共计有6991家企业对非洲有进出口实绩。今年前7个月湖南省对非外贸企业中,规模10亿元以上的有4家,1亿元以上的有50家。“今年来公司对南非等国出口拖轮6艘,货值超过2亿元。”常德达门船舶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受益于企业获得的AEO资质,在出口成品船舶时,查验率大幅降低,帮助企业有效拓展非洲市场。
非洲优质农食产品加速“入湘”。在海关总署指导下,长沙海关先后参与完成24项非洲输华食品准入评估任务,其中肯尼亚野生水产品、坦桑尼亚野生水产品和几内亚比绍腰果已实现准入;卢旺达干辣椒、肯尼亚鳀鱼干在湖南口岸实现全国首次进口。从2023年起,位于岳阳的劲仔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续大批量进口非洲野生鳀鱼干,公司负责人介绍,这些鳀鱼干被加工成具有湖湘风味的小吃,深受国内消费者欢迎,公司也在非洲当地投资设厂,进一步扩大农产品采购规模。据统计,2018年湖南进口非洲农产品8016.7万元,到2023年增至3.4亿元,年均增长33.4%。
围绕“中非坚果全产业链项目”等,长沙海关指导企业快速完成海关收发货人和进口食品进口商备案,实现自主申报进口,设立属地查检“绿色通道”,产自非洲的夏威夷果等坚果畅销湖南市场。今年前7个月,湖南自非洲进口干鲜瓜果及坚果4218万元,同比增长31.6倍。
长沙海关还积极助力湖南工程机械、杂交稻种等特色优势产品出口非洲。6年来,湖南对非出口各类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10万余台,有力推动了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基础建设。湖南的杂交水稻也在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落地生根、茁壮成长,“我们研发的杂交水稻品种在当地的平均产量能够达到7.5吨每公顷,是常规稻种的3倍。”湖南袁氏种业高科技有限公司马达加斯加分公司副总经理李艳萍介绍。针对水稻种子播种时间紧的特点,长沙海关优化通关流程,支持企业根据出口总订单,集中对种子进行熏蒸处理后再分批申报,海关逐批核销,做到随报随放,提高了出口通关效率。6年里,湖南累计对非洲出口杂交稻种750吨,主要出口至马达加斯加、安哥拉、尼日利亚等国。
为方便企业,由海关总署主办、长沙海关承办,创设了中国-非洲国家SPS合作信息网,于2023年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期间上线。截至目前,这一网站已收集、发布中英文信息14.4万条,基本上涵盖了中国与非洲各国在进出口贸易方面的海关、检验检疫要求,外贸企业可以便捷地一站式查询到想要的信息。此外,长沙海关还建立了“技术性贸易措施调查研究中心(非洲)”,搭建对非出口产品功能平台,助力中非经贸合作“双向奔赴”。(林俊、何明、苏立/文)
标签 :
相关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