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0日,重庆市委“一号文件”《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巴渝和美乡村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再次强调,“全力推进鲁渝协作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打造鲁渝协作新标杆”。
鲁渝协作历史悠久。可追溯至2010年,鲁渝扶贫协作全面启动。十四年来,山东14个地市与重庆14个原国家级贫困区县开始结对帮扶,累计实施1770个项目,山东赴渝贫困地区投资企业121家,山东88家医院、100多个乡镇、154家企业、163所学校加入“鲁渝协作大家庭”,累计向重庆投入财政援助帮扶资金24.2亿元,各方面捐款捐物近4亿元。2023年以来,山东与重庆共达成产业协作项目64个,合同投资额322亿元,项目覆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医药健康、现代农业、食品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2023年,鲁渝全面升级消费协作,山东直接采购重庆农特产品近8亿元、协助销售近15亿元。
鲁渝农业协作亮点频出。重点围绕“四个方面、十项重点、八大行动”扎实合作,“四个方面”涵盖产业、人才、消费、文化;“十项重点”包括打造提升特色产业园区、加强两地农企互动交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配合做好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支持开展农业科技交流、开展人才交流培训、拓展产品销售渠道、支持鲁渝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支持发展乡村旅游等;“八大行动”包括实施提升壮大鲁渝协作特色产业园区行动、实施打造鲁渝协作乡村振兴示范镇村行动、实施农牧渔业优良品种选育行动、实施农业技术研发行动、实施鲁渝农业协作品牌培育行动、实施农业企业引进行动、实施专家人才培养行动、实施鲁渝农业协作先进典型评选行动。
“2023鲁渝农业协作十大典型案例”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济宁—万州芦花鸡、日照—黔江蚕桑、潍坊—开州“寿光模式”蔬菜、临沂—城口山地鸡、枣庄—丰都马铃薯、烟台—巫山秋月梨、淄博—石柱天麻、德州—秀山山银花、东营—酉阳高山大闸蟹、聊城—彭水百部中药材等案例脱颖而出。开州区厚坝镇复兴村的鲁渝(寿光)蔬菜现代产业园内,业主杨小勇正种植的24亩辣椒,亩产量能超过1万斤。聊城-彭水百部中药材项目,建成高标准、规范化中药材种植基地6830亩,其中种植百部3830亩,并被评为彭水县中药材种植规范化示范基地,被中国医药集团指定为中药材GACP(药用植物种植和采集质量管理规范)种植基地。
“成渝联动”十三年,“麻辣味+浓香酒”共烹盛宴
2011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开启成渝双城联动发展。2021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
一江两岸,独具特色的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2021年9月,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四川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规划》,提出到2035年率先在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包括重庆市中心城区及万州、涪陵等29个区(县),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等15个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建成全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国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全国农业农村改革开放先行区、西部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按照《规划》,构建“一轴三带四区”空间格局。“一轴”,即建设成渝主轴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三带”则包括沿长江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带、沿嘉陵江现代高效特色农业转型发展示范带、渝遂绵现代高效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四区”则分别为重庆主城都市区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渝东北川东北现代农业统筹发展示范区、川南渝西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到2025年,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的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升,第一产业增加值7100亿元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6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600万吨以上,生猪出栏稳定在6850万头左右,蔬菜产品达到5700万吨,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4500个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万元以上。到2035年,率先在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共养“一头猪”做强川渝生猪产业链。四川一直是全国生猪生产大省,2023年,出栏生猪约7000万头,保持全国前列,较上年增长3.7%;重庆全市共有500余家生猪加工企业,年加工量可达2000多万头。前不久,重庆市与四川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共建创新平台,实施科技创新项目以及协同推广项目;按照规划,将建立川渝生猪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合川黑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内江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其中,川渝生猪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是联合组建的一个生猪健康养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中心,将聚焦猪品种培育与繁殖、猪病防控、猪营养与饲料、养猪设施设备、猪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共研共建共享,推动川渝生猪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共酿“一壶酒”做大川渝酒粮产业链。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宜宾、泸州及江津三地的白酒产业产值总和已超过3500亿元,接近三地当年GDP总和的一半。今年3月四川省、重庆市联合发布《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总体方案》后,这一区域近期再度受到酒业关注。《方案》提出,川南渝西将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其中围绕酒类产业,两地将发挥全国唯一“浓香、酱香、清香”白酒产区独特优势,支持宜宾、泸州、江津等地白酒产业园区提档升级、联动发展,建设全国领先的白酒生产基地和智能酿造基地,带动自贡、荣昌等地原粮种植、设计包装、基酒酿造等产业发展,培育一批优质白酒产业集聚区,提高白酒全产业链发展水平。在“推动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2023年联席会”上提出,泸州老窖、宜宾五粮液、江津江小白三大知名白酒品牌,将发挥全国唯一“浓香、酱香、清香”白酒产区独特优势,加快培育食品饮料优势产业集群。联席会明确,将推进宜宾、泸州、江津等地白酒产业园区提档升级、联动发展,发挥白酒龙头企业作用,带动区域酿酒专用粮种植、产区建设、生态洞藏、技术创新、品牌打造、市场拓展、酒旅融合等全产业链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