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管网安全运行监测 提升供热管网安全性能 “新型武器”助力供暖“保卫战” 天富水热产业启动“红外热成像仪”+智能地下管线探测仪 监测
导言:天富水热产业是八师石河子供热保障单位,配套供热一次供回水管网达到240.3公里,换热站326座,具备保障2900余万平方米的采暖供热能力,承担全市的供热任务。户外供热管网多采用直埋敷设,因老化、腐蚀、断裂等易导致“跑冒滴漏”,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通讯员刘建光报道)天富水热产业是八师石河子供热保障单位,配套供热一次供回水管网达到240.3公里,换热站326座,具备保障2900余万平方米的采暖供热能力,承担全市的供热任务。户外供热管网多采用直埋敷设,因老化、腐蚀、断裂等易导致“跑冒滴漏”,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现查漏有多种方法,其中人工巡检法效率低,成本高,而压力、流量、声音等分析方法,较适用于大面积停热、泄漏失水等情况,对进程缓慢的管道腐蚀和泄漏等缺陷较难在早期发现,漏点位置也较难定位,施工损失也大。
“该处管网运行已近30年,老化较为严重。”天富水热产业供热管网所副所长刘宁介绍,“以前冬季找漏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查看地面漏水和管线沿途下水井有无热气冒出。虽然直观,但效率不高,有时整条管线周围下水井都有热气冒出,很难判断具体漏点。这次,我们采用了“新型武器”——手持式红外热像仪+智能地下管线探测仪来查找问题,也可在地下供热管线深埋条件下,对失水量大的供热主管网和供热小区进行地下管线普查和详查,对疑似漏点进行精准确认,帮助抢修人员进行有效开挖和补漏,保障城市供热。”
通过新技术排查,并根据热成像仪图像显示初步判断泄漏面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居民用热影响,抢修人员于当日夜间23:00进场施工。挖出基坑工作断面后,供热管道泄露点被准确找到——位于管道正上方焊口处,与 “新型武器”此前的判断完全一致。泄漏点处约100℃以上的热水不断喷出,而管网正上方就是电力电缆,施工难度大,短时间内难以彻底解决。抢修工作组现场“诊断”后,立即采取临时性措施堵住泄漏点,之后采用不影响居民正常用热的带压补漏方式对漏点连夜抢修。经过连夜奋战,全部抢修任务终于完成。
天富水热产业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红建说:“这是更可靠的查漏和普查热网管道走向的方法,红外热成像仪和智能地下管线探测仪可有效辅助查找漏损点,泄漏管网位置直观可视,减少停暖抢修时间,降低抢修费用,同时能够节约能源,确保供热质量可靠。”
天富水热产业员工通过智能型红外热像仪,检测供热管网表面温度,还用智能地下管线探测仪辅助检测埋置位置较浅的热力管网,通过表面土壤温度变化来判断泄漏分布及泄漏位置。辅助判断腐蚀、泄漏等问题,隐患早发现、早处置。
据介绍,热成像仪和智能地下管线探测仪数据采集新技术,与传统供热管道查漏方式相比,不仅大幅减少了破路查漏的工作量、缩短了查找热网管道时间、节省了破路恢复费用,还能为制定科学抢修方案提供数据依据,极大提升了供热管网抢修效率,让居民觉察不到供热管网抢修导致的室温变化。该项新技术的应用为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发挥了重要作用。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