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聚力“创新深化”打造“科教产共同体”
导言:《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日前出炉,浙江10个地市登上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数量位居全国第三。此外,《报告》还收录了浙江8个创新发展典型经验,“宁波:打造‘科教产共同体’”案例榜上有名,生动展现浙江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经验和成效。
《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日前出炉,浙江10个地市登上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数量位居全国第三。此外,《报告》还收录了浙江8个创新发展典型经验,“宁波:打造‘科教产共同体’”案例榜上有名,生动展现浙江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经验和成效。
近年来,宁波市聚焦科教资源薄弱、科产城融合不充分等短板,以迁校至慈溪市的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为试点,探索“科教产共同体”建设,推动科教人才资源与产业资源的跨界纵横协同,构建环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共育共享,搭建“血缘式”现代产业学院。深入桥接企业,以企业捐赠、品牌冠名等模式,打造品牌化育人载体,引导学院学生提前与企业“结缘”。相继成立“公牛学院”“慈星智能产业学院”“新海学院”“小家电新电商学院”“芸济无人机学院”“福山创意学院”等产业学院,“长华班”“力玄班”“方太电商精英班”“尤尼研学旅行班”“宁波市小家电智能制造产教融合联盟”等产业班和产教融合联盟,创新实施合同契约制、理事会制、院长高配制、自治协调制、“2+2”分段制、“四共”保障制等六大运营机制,瞄准与县域经济、宁波湾发展等结合点,不断调整战略方向,优化专业结构,增强人才培养活力。
教研结合,形成“实战化”人才培养模式。采用“项目”驱动办学模式,整合双师型教师和企业资深技术工程师形成联合导师团队,采用企业标准项目管理方式完成项目课程实践教学,即前2年完成原专业课程,经选拔后2年进入产业学院学习,将市场走访、进驻企业、精益实战工具应用、企业参访、高管分享、企业实习等众多实战工具融入大学课程理论体系,为企业打造人才储备站。
立地研发,深化“接地气”产学研合作。面向县域产业转型升级、科技需求强烈问题,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推动“战略+科研”双轮驱动。战略层面,成立国内首个湾区经济研究院——宁波湾区经济研究院,集聚人才和智力优势,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决策咨询研究,获批宁波市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研发层面,成立应用技术研究院,联合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打造宁波仅有的家电可信制造行业平台,携手宁波中大力德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和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分别成立“智能制造应用联合实验室”和“密封结构设计与性能测试实验室”,联合区域内高校院所组建132名联企特派员队伍,下沉企业与车间,在生产线上找课题、解难题,协同攻克行业关键技术。
就地创业,完善“校政企”协同孵化体系。“校政企”合作共建大学生创业园和专业型产业园,建有2500平方米的众创空间“沁园·智科慧创”,形成“大学校园—大学生创业园—专业型产业园”三园融合联动发展的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体系。其中,“三园”各自打破壁垒、开放资源、联动发展,以企业、行业、产业反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通过“科教产共同体”建设,培养出一批符合产业需求的创新人才,如“公牛学院”首届毕业生全部获得由企业行业认定颁发的“精益人才认证卡”,就业率达100%;每年组建创业团队200余个,助力孵化注册企业300余家:与英国、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50余所高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带动一大批优质创新资源、创业人才到慈溪落地。
来源:宁波市科技局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