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商智慧白皮书系列:太空旅游不再是科幻小说情节
导言:维珍银河公司于2021年7月12日首先进行了亚轨道太空飞行、蓝色起源在2021年7月20日飞越太空边缘,Space X则在同年9月15日发射了坚韧号,携带着4名平民进入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搭载人员全为平民的航天器。
2023年9月13日,自古以来,人类就一直在观察天文现象,并梦想着探索地球以外的世界。1969年7月20日,当尼尔· 阿姆斯特朗第一次踏上月球表面时,他说:"这是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太空探索一直在驱动人类向前发展,虽然在过去这只限于专业航天员,但在今天,平民以私人形式飞往天际以外的宇宙已不再是虚无缥缈的一个梦。
维珍银河公司于2021年7月12日首先进行了亚轨道太空飞行、蓝色起源在2021年7月20日飞越太空边缘,Space X则在同年9月15日发射了坚韧号,携带着4名平民进入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搭载人员全为平民的航天器。
随着航天技术不断进步,太空探索已成为美国、中国等许多国家的一项关键任务。例如,美国计划在未来几年内重返月球以及建立基地。中国也在2022年建立了天宫空间站,并计划在2030年实现载人登月。空间技术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降低太空旅游的成本,因此我们可以预期太空旅游的市场将会迅速增长。预计到2027年,全球太空旅游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7亿美元,其中以美国和中国为两个最大的潜在市场。
让平民到太空旅行将会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突破。当太空旅游进入主流商业化,谁会更有兴趣花钱到太空一睹地球那令人叹为观止的面貌呢?再者,豪华太空旅馆Voyager Station计划在2027年开业。为了创造收入,太空旅游公司应该为地球轨道上的游客提供哪些活动和食物?太空旅游的价格预期仍将居高不下,那些无法负担太空旅行的民众如何能参与其中?是否有办法让他们以较便宜的方式体验太空旅游?寻求发展太空旅游的企业可以从中学习到哪些经验?
在这份由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发布的白皮书当中,我们会探讨这一新兴产业的最新发展。
太空酒店必备菜单与活动
尽管除了超级富豪之外,绝大部份普通人人仍然无法进行真实的太空旅行,但在可预见的未来,这将会慢慢变得不再是一个障碍。随着太空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人认为太空旅游的成本将下降,即使过程缓慢但最终会进入主流。
这份白皮书就此提供了几个方面的见解。第一,中国人参加太空旅游的意愿比美国人高,因为后者认为太空旅游的风险大。相关公司在西方市场推广太空旅游时,可采取提供更具体技术信息、在广告和社交媒体中强调安全性的策略,从而减少旅客的对风险的顾虑。另一方面,在针对亚洲市场时,太空旅行的广告可以强调其奇幻和非凡的体验。
第二,在考虑太空酒店的设施和服务时,美国和中国游客普遍希望能享用人工重力泳池和水疗/按摩室服务等基本设施。美国游客喜欢参加 "户外"太空导赏团,而中国游客更喜欢看电影等 "室内 "活动。提供太空旅游的公司可以考虑根据客户的不同偏好来定制服务。
第三,食物是旅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根据调查结果,太空酒店的 "必备菜单"上,应该包含牛排和汉堡,以满足美国和中国游客。由于火锅是中国游客最喜欢的菜肴,我建议未来的太空酒店应在菜单上加入火锅,来为中国游客塑造难忘的回忆。
普罗大众有机会到太空旅行吗?
第四,元宇宙的沉浸式技术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虚拟太空旅行。可是,当游客在虚拟现实中探索过太空以后,将来会不会不再有兴趣亲身到太空游览?我在2022年进行了一项调查,邀请了120名参与者体验5分钟的虚拟太空之旅,以欣赏地球的景色。在体验了宛如身临其境的VR太空之旅后,超过80%的参加者感到兴奋,并表示如果他们有能力负担的话,会去太空实地旅游。由此可见,利用沉浸式技术作为太空的旅程 "预演 ",可以吸引游客亲身到太空探索。
除了太空旅馆服务和餐饮,太空旅游公司还可以探索如何在不久的将来应用机器人为游客服务。机器人通常被用来协助航天员探测和完成危险、高风险的太空任务。事实上,它也可以充当人类在太空中的伙伴。
由于将机器人送入太空的成本比送真人进入太空要低廉许多(例如,它们可以被留在太空而不返回地球),所以采用类人型机器人在太空酒店为游客服务很具成本效益。 就消费者对服务型机器人的反应,我之前进行了一项研究,其结果表明,在酒店餐饮和旅游方面,顾客一般更喜欢与类人型机器人互动。当他们在寻问餐饮、观光等建议时,他们比较愿意使用外观友好的服务机器人(例如仿孩童样貌)。但在咨询跟退税或旅游保险有关的指示时,他们更愿意使用专业、看起来很干练的服务机器人(例如成人样貌的机器人)。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机器人在太空酒店的应用具有实际参考价值。例如,太空酒店可使用模仿孩童样貌的类人型机器人来迎接客人,从而提高他们的满意度。
太空旅游现在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在未来,前往太空旅游可能会像搭飞机到欧洲一样容易。在中大商学院,我们期待着探索太空旅游的最新发展,以及探讨酒店餐饮、旅游业能如何更好地抓住这些新兴的机遇。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