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才价值体系,友邦人寿致力打造引领行业的“健康职场生态”
导言:近日,友邦人寿人才开放日活动在友邦大厦举行。来自中欧、复旦、交大的MBA学子相聚外滩,围绕友邦“健康生态圈、康养生态圈”及相关职业机遇,与友邦人寿首席人力资源官张颖、首席客户官姜利民等做深入交流。
近日,友邦人寿人才开放日活动在友邦大厦举行。来自中欧、复旦、交大的MBA学子相聚外滩,围绕友邦“健康生态圈、康养生态圈”及相关职业机遇,与友邦人寿首席人力资源官张颖、首席客户官姜利民等做深入交流。
友邦人寿首席人力资源官张颖在现场分享了围绕组织、人才、文化三个层面所展开的友邦人才战略及价值主张。她表示,未来的竞争早已不再是人力的竞争,而是人才的竞争。“以人为本”也成为了和“以客户为中心”同样重要的发展原则,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对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创造卓越的价值。
组织升级,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作为外资险企的典型代表,拥有百年历史的友邦保险的成功得益于高质量发展的经营策略、对于“长期主义”的坚持,以及对持续的创新突破,从而实现对客户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创造。
基于长期以来的行业优势及品牌影响力,友邦保险在人才吸引力不断提升的同时仍持续关注人才的职业诉求。通过助力人才价值的实现,将进一步形成个体与组织的合力,并落实到企业社会责任的践行和商业目标的达成上。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友邦人寿在2022年展现出了扎实的基本面与强大的发展韧性,直至2023年一季度仍然保持骄人成绩。财报显示,友邦人寿的新业务价值在2023年Q1取得同比双位数增长。
当然,老牌险企同样也看到了内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今年年初,友邦人寿前瞻性地开启了“新五年计划”,以三大核心关键词(客户驱动、创新驱动、区域发展)及四大战略支柱(产品与服务、卓越营销员渠道、卓越多元渠道、地域扩张及差异化策略),激发跨越式发展的新动能。
友邦深信,保险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行业,始终需要以富有感召力的文化凝聚人、培育人,从而服务人。只有卓越的人才与组织、严谨的财务管理、科技赋能和投资能力共同发力,才能迎来企业再上新台阶,续写投资中国、引领行业的百年辉煌。因此,在公司战略引领之下,友邦人寿目前正着力推进组织运营模式的升级、人才生态系统构建及文化深耕,以孵化与培育“业内最顶尖的卓越人才”。
友邦人寿首席人力资源官 张颖
面向未来,直击高端人才择业痛点
事实上,作为雇佣关系的另一面,人才在择业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痛点。高端人才往往拥有高远的职业理想,他们渴望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希望在卓越的企业平台中发展,提升个人价值的同时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此外,多元的工作环境、与精英人才共事,以及拥有更高的“职业天花板”也是他们所追求的。
然而,高端人才在职业选择中也更容易面临错配的风险。因此,在友邦人寿看来,一套完备的人才价值生态体系是实现人才与企业共赢的核心。
张颖在分享友邦人寿未来三年的人才战略时坦言:“随着公司业务辐射到更多区域,业务的多样性与复杂度不断提升,对于内部人才的需求和机遇也越来越多。我们既需要有足够的梯队和面向未来的精英人才来承接,更需要提供一个充满机会的平台,让我们的优秀人才快速成长。”
友邦人寿的人才战略恰好匹配了人才择业的特殊痛点。首先,解决“许不许”的问题。张颖介绍,友邦人寿的整个管理架构和体系旨在能够快速响应人才的职业发展需求,更好地赋能员工,让大家找到自己施展才华的土壤和环境。其次,落实“能不能”的问题。这指的是能够让员工在公司提供的生态系统里与公司共生长。然后,回答“愿不愿”的问题。友邦的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模式正是为了激发员工内心深处的认同感,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产生共鸣。
而作为雇主究竟能为员工创造什么价值,则需要从更宏观的视角去看待。友邦人寿正是基于对当下人才择业需求的洞察,从如何“选行业、选公司、选文化、选团队、选发展”五个部分进行解构,以此展现公司所倡导与坚守的人才价值观,也代表了公司愿与大家携手共成长的承诺 -- 更好才正好。
友邦保险全新员工价值主张“更好才正好”
践行愿景,推动人才高质量就业
友邦人寿立志“成为中国最受信赖的保险公司”,以切实行动推动人才实现更高质量就业,践行社会责任与担当。企业社会责任是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富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的长期实践,是企业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品牌价值的集中体现。以友邦为代表的头部外资险企,自觉将自身创新创造融入时代发展,努力探索社会责任的多维建设,以此塑造和巩固高度负责的行业典型代表形象。
张颖表示,“这意味着更健康的职场生态和更丰富的发展机会。同时,我们也将加码资源投入,让员工更加明确自身发展路径、把握更多学习资源。我非常期待看到更多优秀的人才能够在友邦的平台上不断历练、突破自我。因为我们坚信,走对的路、做对的事、用对的人,好的结果自然来。”
消息来源:友邦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