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中大博学院企业广州广东三星行业品牌互联网null鍝佺墝

雷格设计
御美养生美容
利富塑电
广州东尼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发布

首页 > 企业发布 > 详细内容

软通动力:以全栈工业互联网能力促新型工业化发展

2023/3/14 10:58:13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近日,数字中国、制造强国等议题再次被热议,工业互联网还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是从2018年以来连续第6次被写入当年工作报告,足见国家对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视。

  近日,数字中国、制造强国等议题再次被热议,工业互联网还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是从2018年以来连续第6次被写入当年工作报告,足见国家对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视。

  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迅速,国内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300多个、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8000万台(套),工业App数量近30万个,工业互联网与各行业的融合也进一步走向深入,对产业的赋能、赋智进一步彰显。

  新形势下,市场对工业互联网赛道的入局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懂数字化技术更要懂行业,能深刻理解客户需求,并通过技术和服务赋能客户,将技术真正转化为客户内生的能力,为客户带来商业价值。

  软通动力是工业互联网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不久前,软通动力发布了《工业互联网能力建设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对如何打造工业互联网能力,通过数据驱动、平台加持、软件定义使能企业,让企业的价值提升等进行了全面总结和阐述,对工业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和行业用户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入局,正是好时候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转型大潮,工业互联网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渗透到国民经济众多行业,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而且不只是大企业,众多中小企业也开始青睐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调查数据显示,工业互联网在中小企业应用普及率近年来持续走高,近两年提升近5个百分点,83%的企业表示应用工业互联网后生产经营效率明显提升。

  软通动力创新研究院创新合作中心部长闫欣表示,工业互联网市场的高速发展是国家产业政策的驱动、需求侧的拉动和供给侧的进步等多方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工业互联网正在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

  在政策方面,既有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宏观指导,也有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以及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实施细则的推动。

  在需求侧,用户需求和技术供应方之间存在很深的鸿沟,市场空间巨大。软通动力去年曾经对50家大型央企的CIO进行了调研,发现虽然很多企业都在尝试建设工业互联网,但普遍对工业互联网的认知不足,对于如何建工业互联网、如何用好工业互联网并不清楚。

  而在供给侧,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产业格局的变化,一批新兴力量正在崛起。

  "相比电信服务商、应用软件商和平台厂商,像软通动力这样的数字技术服务企业更多时候是背后的支撑者与赋能者。实际上,软通动力具备了工业互联网全栈服务能力,从数字咨询到解决方案定制开发、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和运营,以及规模化的人力资源供给等。面向制造业产业集群、行业链主企业,工业互联网园区等,实时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并从中不断孵化裂变自身的数字化创新服务与产品,逐步形成了点-线-面-体的综合服务能力。"闫欣表示。

  《白皮书》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推出的。闫欣说,《白皮书》源于软通动力多年的行业积累,其发布一方面是展现软通动力的专业认知,积极参与并推动产业进步,同时还有一个朴素的想法是让外界能够重新认识软通动力这样的商业服务模式,看到数字技术服务商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所发挥的作用。

  促进IT与OT融合,打破行业壁垒

  工业互联网从2012年被美国通用电气第一次提出以来,得到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手段。今天,中国、美国、德国等世界上诸多制造大国普遍将工业互联网上升到国家战略,正在大力推广工业互联网的应用。《白皮书》对目前工业互联网在美国、德国的应用进行了调研,并对工业互联网的国内现状进行了分析。

  调研发现,美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是IT技术向工业领域渗透,OT逐渐拥抱IT,IT 技术被越来越多地融合到了OT技术之中。随着5G的不断发展,未来IT、OT、CT 还将紧密地融合。德国则稍有不同,德国拥有世界一流机器设备、装备制造业与自动化工程,但在软件和互联网技术上并非强项,因此,德国将工业4.0的发展定义为发挥制造业本身的强项,让信息技术为生产制造服务。

  "不管是德国还是美国,都是先有‘机电软一体化'基础,再提的互联或叫物联网,都是在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基础上,从制造向服务的延伸后提出的,它们对数据的掌控能力已经很强。"《白皮书》作者之一、软通动力工业互联网事业本部架构师洛克指出。

  在《白皮书》中,我们能看到,中国与美、德的发展路径有很大区别。我们的工业基础不如美、德扎实,工业自动化水平、数据的连通程度都落后它们。国内是先有互联网,在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向工业渗透的,这一特点影响了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工业know-how门槛是比较高的,大部分从业人员对互联网比较了解,但普遍缺乏工业、缺乏工业领域的相关知识。"洛克说。

  洛克有机械工程自动化和软件工程双学位,并在工厂一线有多年工作经历,在工作中仍然感觉对工业行业理解不够深入。这种感受在去年软通动力的调研访谈中也得到了印证:几乎所有CIO都谈到综合性人才不足影响了技术在工业生产端的落地。

  软通动力看到了行业痛点,也看到了自己的机会。闫欣表示,软通动力是一直陪伴着工业客户成长的,长期为龙头企业提供贴身服务,使软通动力能更容易洞察到客户需求,赋能客户业务,这是很多平台厂商、产品和解决方案商所不具备的优势。

  比如,软通动力的很多工业互联网项目是从咨询开始,到前期规划、战略落地到落地执行,甚至到最后运维,一直参与和陪伴着客户,非常了解客户的需求并实时响应,这确保了项目的最后成功。

  "懂客户"是软通动力的独特优势,也是在众多头部工业互联网厂商业务遭遇困境的背景下软通动力依然决定加大投入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初软通动力将工业互联网业务单列编制,将以往独立在不同部门的工业互联网业务整合到了一起。

  构建全栈工业互联网能力,使能企业

  除了对工业互联网的应用现状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架构进行了分析,《白皮书》对当下工业企业构建工业互联网能力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白皮书》指出,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的过程其实就是基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需求所做出的工业互联网能力构建和提升的过程。工业企业需要通过工业互联网的建设来构建供应链网络协同一体化能力、智能化生产能力、平台化设计能力、产品个性化定制能力、运维服务一体化能力、数字化管理能力这六大服务能力。工业互联网的价值就是通过构建出上述6大核心能力来使能企业,而使能企业的基础是实现数据驱动,关键则是平台赋能,以及软件定义的加持。  

  洛克解释说,工业互联网项目考验的是厂商全面的技术和能力,包括咨询、产品集成、交付以及运营能力等,任何短板和疏忽都可能会为项目的最后失败"埋雷"。比如,当下很多工业互联网项目没有开展前期咨询,导致缺乏顶层设计;很多企业对后期的实施服务不够重视,实际上只有通过实施服务才能完成平台的装配;最后的运营服务常被忽视,实际上它非常重要,它让项目可持续迭代,让平台赋能真正可持续。

  而一个成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构建需要深入分析行业关键需求,以一体化的数字化能力提供"云基础设施+终端连接+数据分析+应用服务"端到端解决方案,覆盖需求、研发、生产、运营、服务等全价值链,从全局视野优化企业的经营。

  《白皮书》总结了一套构建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的标准方法论,建议工业企业推进工业互联网的具体操作步骤上,可以采用现状调查分析、成熟度评估、工业互联网蓝图设计、工业互联网实施落地设计、项目实施与持续升级这五步来不断迭代完成。

  与此同时,其还提出了一个全栈可信工业互联网体系来帮助企业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能力提升。该全栈可信工业互联网体系主要聚焦适配性、智能性、协同性、准确性、敏捷性、安全性六大核心优势特性,帮助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下实现以最低的成本、做最好的产品、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完成更科学的管理决策。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入发展,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也面临新的形势。根据《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明确要求,到今年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量质并进,新模式、新业态大范围推广,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很显然,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多方的合力。市场需要软通动力基于其在该领域积累的全栈式服务能力,为这个行业注入更多创新,而软通动力也可以在满足客户需求、推动行业成长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市场价值,最终实现整个行业的健康繁荣。

  消息来源: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姚小冰]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标签 :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