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信息:以存储筑基,让智慧医疗有“数”可依
导言:近日,2022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NC)在深圳举办,浪潮信息存储产品线副总经理刘希猛在会上发表了《新存致远,数聚向新》主题演讲。浪潮信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持续加强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为医疗机构打造场景化、个性化数据基础设施。
近日,2022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NC)在深圳举办,浪潮信息存储产品线副总经理刘希猛在会上发表了《新存致远,数聚向新》主题演讲。浪潮信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持续加强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为医疗机构打造场景化、个性化数据基础设施。目前,浪潮存储已经为全国数百家大型医疗机构构建了数据基础设施,其中中国Top100医院,近半数选择了浪潮存储。
浪潮存储 服务中国数百家医疗机构
释放数据之力 提速智慧医疗
伴随医疗数字化飞速发展,国内主要医疗机构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数字化建设,医疗大数据、互联网+医院、医共体等新应用的兴起使得海量医疗数据不断产生,IDC发布的《数字宇宙驱动医疗行业数据增长》报告显示,医疗行业在数字宇宙中占比显著,数据量每年以48%的速度增长,是增速最快的行业之一,这对医疗的数据存储基座提出了挑战。
在关键业务领域,承载院内信息中心大量核心业务系统的数据存储可谓是至关重要。中国部分大型医院,年门诊量超过200万人次,日均门诊量超过8000人次,HIS、LIS、RIS、EMR等核心生产业务每天会产生大量的业务数据。数据存储的稳定可靠与性能高低,直接决定着智慧医疗建设的可持续性。
在临床影像领域,CT、彩超、核磁、手术机器人等设备,目标就是病症可视,让“看不见”的人体器官呈现在医生面前。然而,随着医疗影像设备越来越精密、精细,对数据存储设备带来了挑战——
一方面,医院影像数据增长快速。以协和为代表的TOP医院每年产生上亿张影像,影像数据年增量达到PB级。同时,影像数据需要长期留存,按照国家卫健委对影像数据存储要求,PACS影像门诊数据需要保存不得少于15年,住院数据需要保存不得少于30年。因此,需要建设数十年影像数据保存的建设方案,保证需要的时候能快速进行影像的获取。
另一方面,影像访问实时性要求高。影像业务的特点是连续写、顺序读。当前,患者拍一次三维CT影像检查就会获取数千幅切片、数据量能达到10GB,影像数据实时写入对存储带宽提出了挑战。而PACS影像以单序列单线程读取,每序列200至1000张切片,要求单影像序列首幅加载时间小于3秒,单线程每秒超50幅影像,这就考验存储设备对海量小文件的处理能力,如果性能不够,医生调阅影像就容易出现卡顿、马赛克,影响阅片体验。
在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中,透过HIS、PACS这些典型应用,折射出数据存储对于医疗数字化的重要意义。刘希猛认为,就整个医疗行业来看,未来医疗将向三个方面转变:面向患者,从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患者健康为中心”;面向医护,从“信息共享”向“高级辅助决策”演进;面向医管,从“普适性”科研攻关向打造“高精尖”的医疗数字化应用演进。这三个转变,都需要数据存储基座来发挥更大支撑作用。
既稳又快为智慧医疗打造存储基座
面对医疗数字化转型,浪潮存储基于通过“全闪存储和分布式存储”提供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智慧医疗数据基础设施,为医院的数据融合、患者就医体验提升、远程医疗服务等夯实了基础,助力医院智慧医疗建设走得既稳又快。
浪潮存储
首先,HIS、LIS等核心业务对安全可靠有着永恒的追求。为了让诊疗行为不中断、业务操作不卡顿、安全威胁不担忧,浪潮基于集中式全闪存储提供了医疗双活存储解决方案,能够在单台存储发生故障时,将业务自动转移到其他正常的存储设备,实现前端业务无感知运行。同时,浪潮全闪存储还具有业界领先的性能,高端全闪产品在SPC-1国际评测中以超2300万IOPS夺得性能全球第一,能够高效支撑大型医院的峰值业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其次,在PACS影像存储系统建设中,浪潮存储基于分布式存储提供在线、近线、离线的分级存储方案,在线部分部署高性能分布式存储节点,通过性能较高的SSD和SAS HDD硬盘混插,并采用小文件聚合技术,将医疗影像海量小文件访问性能提升5倍,实现百亿级文件快速检索。对于影像数据的归档,则部署高密度分布式存储节点,采用低成本、大容量的SATA 盘,在充分满足了医院影像PACS系统的数据存储需求的同时,降低了TCO。
目前,浪潮存储出货容量位居全球前三、中国第一,已经在同仁医院、天坛医院、上海瑞金医院、齐鲁医院、郑大一附院、湘雅医院、武汉中南医院、武汉协和医院等大型医院提供了支撑和保障。未来,浪潮基于“存储即平台”战略,将持续加大数据存储核心技术研发投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加速医疗数字化转型。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