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生命科学与医药创新论坛成功举办
导言:徐捷在开幕辞中表示,近来中欧、中德领导人会晤为未来深化双边科技合作指明了方向。自中欧科技合作协定签订以来,双方在医药健康、食品、农业和生物技术、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等领域深入开展了高水平合作,为双方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作出贡献,为增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活力。
据科技部网站消息,为落实中欧领导人会晤共识,“加强直接对话合作和沟通协作,更好共同应对能源危机、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2022年12月7日,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与德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成功举办了中欧科创共同体主题日系列活动暨中欧生命科学与医药创新论坛,旨在促进中欧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科技促进组织、学会协会等民间科技团体开展交流与合作,共同研讨生命科学与医药创新的全球性课题。中国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徐捷,中国驻德使馆公使衔参赞陈霖豪,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庄嘉,德国驻华使馆经济总处主任、公使衔参赞白翰德(Hendrik Barkeling),拜耳大中华区总裁周晓兰及拜耳处方药事业部高级副总裁Astrid Scherer出席论坛并致辞。在该领域对欧合作活跃的广东、四川、重庆、天津、海南等省市也专门组织了机构和院所线上参会。
徐捷在开幕辞中表示,近来中欧、中德领导人会晤为未来深化双边科技合作指明了方向。自中欧科技合作协定签订以来,双方在医药健康、食品、农业和生物技术、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等领域深入开展了高水平合作,为双方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作出贡献,为增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活力。期待未来双方在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拓展合作,共同引领全球生物技术和医药创新产业发展。
白翰德表示,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多年来双方科研人员和学生,大学、研究机构及企业之间开展了广泛合作,促进了两国之间的交流互信。生命科学与医药创新在应对新冠疫情挑战、促进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德国和欧洲愿在该领域与中国扩大合作,助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庄嘉表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强调要“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工作,架设民心相通的桥梁。她还重点介绍了中欧在生命科学与医药健康领域政府间联合资助项目管理情况及合作成效。
周晓兰表示,拜耳在华140年以来持续稳定扩大研发投入规模,2009年在北京设立了全球第四个处方药国际研发中心,未来将在细胞基因疗法、农作物改良育种等方面为促进中欧及世界人口健康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在心血管治疗、女性健康、眼科等领域持续创新产品,并加强对中国科技创新发展实践及中德中欧多渠道互利共赢科技合作成果的对外宣介。
陈霖豪在闭幕辞中表示,本次论坛为中外科研人员搭建了有效沟通的交流平台,是促进中欧生命科学与医药创新合作的成功实践。希望双方下一步扩大政策宣介,加强科研人员交流,鼓励更多创新型企业积极参与生命科学与医药领域合作项目,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与会专家们围绕细胞与基因治疗、抗肿瘤药物临床开发、抗生素耐药性、生物医用材料、慢病防治、研究型病房建设等科学前沿议题交流了研究进展,分享了该领域中德中欧政府间联合资助项目合作成果,展现了生命健康科学发展交叉融合、医药产业不断创新升级的新图景,为未来拓展中德中欧在上述领域科技创新合作提供参考性建议。来自中国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北大人民医院,拜耳北京、德国、美国研发中心和新加坡国家癌症中心、中国欧盟商会、中国德国商会等中外机构的专家学者50余人与会发言,实时直播吸引美、德、日及中国北京、上海、天津、四川、重庆、广东、江苏等地观众3000余人次参与线上互动。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