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矿业集团科技创新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导言:近年来,淮北矿业集团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科技创新蓄能驱动,“六大产业板块”竞相绽放,已发展成资产超1000亿元、年产商品煤2200万吨、焦炭440万吨、甲醇40万吨、聚氯乙烯64万吨,电力总装机规模200万千瓦,连续3年跻身长三角三省一市百强企业榜,以煤电、化工、现代服务为主导产业,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能源化工集团。
近年来,淮北矿业集团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科技创新蓄能驱动,“六大产业板块”竞相绽放,已发展成资产超1000亿元、年产商品煤2200万吨、焦炭440万吨、甲醇40万吨、聚氯乙烯64万吨,电力总装机规模200万千瓦,连续3年跻身长三角三省一市百强企业榜,以煤电、化工、现代服务为主导产业,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能源化工集团。
扩量提质,离不开“高精尖”人才
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淮北矿业集团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出发,在“党管人才”的基础上,首创性提出“党管培训”,从源头优化设计、用政策导向扶植激励,持续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动力,从《人才开发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到《科技创新五年规划》……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政策文件密集出台。
为让新进高校毕业生吃下“定心丸”,对他们入职年工资实行“下有保底、上不封顶”政策;为完善高端人才梯队和储备,实施“淮矿英才”计划;为破解产业转型成熟人才紧缺难题,出台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为激发技能人才活力,实行“工匠大师”25万元、“工匠”20万元年薪制……
得益于完善的人才机制体系,一大批70后、80后,甚至90后优秀人才成长为行业领军人物。100余名各类优秀人才获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中华技能大奖,以及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称号,他们成为推进企业科技创新的中流砥柱。
质量齐升,科创平台能级跃起
乘势而上,在谋求人才和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淮北矿业集团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围绕智能化煤矿建设、安全高效开采、盐化焦化产业链延伸等技术、工艺、装备及综合保障体系开展科技攻关;依托“工匠建设行动计划”,搭建集工匠大师团队培训班、研修班,带课题科技攻关小组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平台;建成智能化开采、瓦斯防治等8个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开创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科技攻关深度融合新模式、新平台。
随着一个接一个基础性、前瞻性、引领性科技创新平台的不断落地,淮北矿业集团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呈现量质齐升、能级跃起之势。目前,已建成研发机构17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14个;拥有2支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3支淮北市“555”产业创新团队、36支企业科研领跑团队和24支技术大拿领跑团队;建成1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破零倍增,成果转化塑成优势
渠道成,水自来。2015年,朱仙庄矿“五含水害”治理项目,“帷幕截流墙”疏干开采技术,填补国内顶板侧向补给水害治理领域的空白;2018年,首个薄煤层智能化工作面——朔石矿业Ⅱ415薄煤层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建成投产;2019年,全国首台大倾角矿用盾构机“淮盾1号”在袁店二矿成功实现试运转;2020年,“煤泥减量化”洗选技术工艺在淮北选煤厂桃园分厂落地;2022年,继紫朔环境工程公司之后,金岩高岭土新材料公司入选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能级平台动能涌动,高层次人才汇聚而来。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印证着淮北矿业集团从“速度时代”到“质量时代”历史性跨越,绘制着转型发展的新时代生动画卷。
尤其是随着“四化三减”“十大科技创新攻关”及“323”短板攻关等一揽子科技创新战略落地,一项项涉及智能化煤矿开采工艺及装备、智能化工厂工艺及装备、信息化与互联网安全提效、采掘安全高效的科技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仅2021年,以第一完成单位完成的科技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3项,其中信湖矿物联网平台与单兵装备、桃园矿轨道电机车无人驾驶系统被国家能源局列入第一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
一个个“卡脖子”渐次破题,成为驱动淮北矿业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煤炭产业,从“劳动密集”转向“智能开采”,生产模式发生颠覆性变革;化工产业,从“培育成长”转向“成熟收获”,产业营收连年攀升;物流产业,从“以量为主”转向“量质齐升”,盈利能力节节高;金融产业,从“破冰探路”转向“稳健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现代服务产业,从“单一发展”转向“多元发展”。六大板块齐头并进,科技创新已成为破解企业转型困局、开创煤炭主业强链、化工产业延链、战新产业补链新局的坚甲利兵。
文章来源:安徽省国资委
标签 :
相关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