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藤峡工程仿自然生态鱼道过鱼种类达49种
导言:近日,大藤峡公司组织完成2022年度大藤峡工程南木江副坝仿自然生态鱼道过鱼效果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本年度南木江鱼道过鱼种类达49种,较2021年增加28种。
据水利部网站消息,近日,大藤峡公司组织完成2022年度大藤峡工程南木江副坝仿自然生态鱼道过鱼效果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本年度南木江鱼道过鱼种类达49种,较2021年增加28种。
南木江副坝仿自然生态鱼道为大藤峡工程水生态保护体系的“双鱼道”之一,具有河湖连通功能和鱼类洄游、栖息等重要生态科研及实践价值,鱼道全长5.4公里,由工程鱼道段、生态湖和生态鱼道段组成,其中生态鱼道长4.8公里,通过模拟自然河道设计为形态深浅不一、蜿蜒多变的“下洼式绿河”,河滩、河湾和湖泊交叉重现,植物茂盛,特别是生态湖滋养了大量的着生藻类、底栖动物和水生维管束植物等饵料生物,为多种鱼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形成了一个多样化的生物栖息地和鱼类涵养地,生态价值非常突出。南木江鱼道于2020年4月投入运行,累计放水量近3亿立方米,2021年首次开展过鱼观测,观测到鱼类21种。
2022年,大藤峡公司在总结2021年监测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鱼道运行与过鱼效果监测方案。在水量调度方面,基于鱼类游泳能力测试与鱼道优化设计成果,动态调节鱼道启闭闸门,确保鱼道流量在适宜区间;在监测投入方面,结合南木江生态鱼道实地条件,科学增设监测断面,合理加密监测频次;在监测手段方面,不断优化监测方法,运用定置网、超声波探测、水下视频监测和射频芯片跟踪的“四合一”观测技术体系对鱼道过鱼设施效果进行监测,为过鱼效果评估及水量优化调度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据过鱼效果监测团队负责人介绍,在鱼道的上中游、生态湖和下游缓流处可以观测到大量的四大家鱼和鱤鱼等洄游性鱼类蜂拥而上、成群上溯,累计观测到过鱼种类达49种,过鱼效果良好。
下一步,大藤峡公司将持续做好鱼道过鱼观测工作,进一步加大鱼道过鱼智能观测技术攻关,不断提高鱼道运行管理水平,努力将大藤峡工程打造为“人水和谐、生态多样、工程壮美”的一流生态水利工程。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