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海关这十年 | 从中转站到新“引擎”
导言:在大连大窑湾综合保税区卡口通道内,各类进出区车辆有序通行,区内企业仓库一片繁忙景象,跨境商品、转口货物、原木板材从这里源源不断走向国内或发往世界各地…
在大连大窑湾综合保税区卡口通道内,各类进出区车辆有序通行,区内企业仓库一片繁忙景象,跨境商品、转口货物、原木板材从这里源源不断走向国内或发往世界各地……
关员于洋是大窑湾综合保税区开关运作的参与者之一。作为企业联络员,他和同事们每个月都要到区内企业走访,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和实际困难。
于洋说:“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这里刚获批保税物流园区,当时区内还显空荡,有的地方甚至是一片黄土地,能够经常性开展进出口业务的只有十几家企业,业务类型也是清一色的保税仓储和转口贸易。几年来,海关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挖掘港区联动的功能优势,研究落实国家政策,全力帮助物流园区发展。”
大连保税区美加连物流有限公司是于洋负责联络的保税仓储企业,“十几年前,这家企业刚入驻时面临生存发展难题,我们主动引导其利用特殊监管区域政策优势,承接大连地区船用部件‘保税一日游’业务。借助大连装备技术水平、造船质量高等优势,该物流企业迅速发展起来。”
2013年,海关制定了“分批出区,集中报关”监管模式,有效缩短了货物出区通关时间,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2017年8月,海关再次帮助该企业开展首批平行进口汽车的保税仓储业务。2020年,在日常调研中发现企业自有仓库常年闲置情况后,海关推荐企业申请开展“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业务,有效盘活既有的仓储库容。
美加连物流仅仅是大窑湾综合保税区内众多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缩影。海关在助力区内企业在做强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物流汇集、仓储分拨业务的同时,继续拓展保税增值服务、跨境电商保税备货、平行进口汽车展示交易等十余种业务类型,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注入了动力。
十余年来,大窑湾综合保税区从最初年进出口值不到6亿元的保税物流园区,发展成为具有区位优势、政策优势、港口基础和物流枢纽优势的综合保税区,年进出口值突破400亿元,区内注册企业140多家,营商环境得到企业认可,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
2021年10月,大窑湾综合保税区通过验收。“我们改变多一些,企业就更方便一些,最终促进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大窑湾海关关长周培荣说。
2021年,东北地区首家进境粮食保税加工项目落地大窑湾综合保税区。区内四分之一以上的仓储企业开通了分类监管业务,全年非保税货物出入区约7万吨,同比增长322.4%。
2022年以来,海关在综合保税区内先后推出了“云核查”、出口装船“云处置”、保税卡口智能化等数十项自贸创新举措,其中“保税仓储平行进口车区外展示”新模式入选辽宁省第五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创新案例,平行进口汽车“一站式”查验模式列入大连自贸片区“微创新”案例。
“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倾听企业的合理诉求,聚焦业务发展中的‘堵点’‘痛点’‘难点’,紧扣企业需求开展创新工作,切实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和问题,积极推动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大窑湾海关关长周培荣说。大窑湾海关将继续笃行不怠、锐意进取,以综合保税区持续创新发展助推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冯夫光、李显霖/文)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