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心“气候沙龙”探讨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福祉的影响及对策
导言:21世纪中心举办了第34期“气候沙龙”活动。来自公共卫生、环境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21世纪中心,围绕“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据科技部网站消息,2022年8月4日, 21世纪中心举办了第34期“气候沙龙”活动。来自公共卫生、环境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21世纪中心,围绕“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长聘副教授、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主任蔡闻佳做了沙龙引导发言,分享了《中国版柳叶刀人群健康和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的研究成果。从去年的甘肃白银马拉松事件、河南郑州720暴雨,再到今年备受关注的热射病,气候变化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毋庸置疑。放眼全球,国际上对于气候变化与健康影响关注已久。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公共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田怀玉介绍了Nature杂志刊发的一篇文章,指出气候变暖会带来野生动物迁徙,随之而来的是跨物种病毒的传播和溢出。这种现象被生动地形容为“一锅粥”,即全球变暖会把很多病原“煮”出来。21世纪中心副主任陈其针表示,国内外专家围绕气候变化与健康做了颇多研究,通过定量、定性、案例等研究方法证明气候变化的确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这一方向非常有价值。
与会专家尝试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解读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蔡闻佳用生动的比喻解读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鱼缸里的鱼和鱼缸里的水。当水清洁、卫生、没有剧烈变化时,里面的鱼才会健康。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戴瀚程则用地球健康和人类健康概括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间的动态关系:人类的技术进步、生产和消费升级、医疗服务保障都仰赖于健康的地球;当拥有提供足够资源供给的健康地球时,人类一方面有更好的支付能力负担医疗资源,另一方面有了食物充足、灾害更少的健康成长环境。“在应对气候变化健康风险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每个人都能成为推动这一工作的实践者。”21世纪中心总工程师孙洪对从“健康”角度切入气候变化讨论表示认同,气候变化同每一个人的健康福祉相挂钩,自然而然关注度会提高。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较量的有力武器,战胜气候变化带来的健康风险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目前学界研究亟需搭建气候变化与健康的数据共享平台。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教授黄存瑞提到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影响机制具有复杂性,目前的很多研究只是关联性认识,难以判断因果路径并进行明确归因。而突破这一研究瓶颈,要靠大数据、大量基线调查,并通过建立人群队列追踪数据,开展时空分析研究来实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刘起勇研究员亦坦言,针对风险因素,要想实现像雷达一样精准的监测预警,离不开大数据和数据共享。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副院长张路霞表示,在过去的5-10年间,在医疗领域的广泛数字化、信息化大潮助推下,多种前沿信息技术落地医疗,我国健康医疗数据呈现迸发状态,这为开展更加精准的环境健康研究提供了条件。目前,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的交叉研究渐成趋势,数据的复杂性对于处理和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路霞教授指出,要解决问题,就要打破学科间的藩篱,开展有组织的交叉学科研究。
21世纪中心主任黄晶在沙龙总结时指出,“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主题突出、内容综合交叉,沙龙汇集了来自高校、研究院的多位专家学者,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希望在促进跨学科交流方面起到积极作用。黄晶同时强调了数据的重要性,破解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难题要凝聚共识、共同发力,搭建好数据平台,为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参考。
21世纪中心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工作,“气候沙龙”自2018年举办以来,一直秉承“聚焦主题、自由讨论、启发思路、碰撞火花”的理念,逐步搭建起政策制定者、科技管理者、科研工作者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成为气候变化战略研究的重要补充形式。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