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载光阴,与“食”俱进的齐云山
导言:一餐一食,既是平凡日常,又廓揽岁月风土。味觉记忆,是无处不在的生活哲学、是引人共鸣的年代养分、亦是跨越时间与山河湖海被唤醒的耐人“寻味”。
一餐一食,既是平凡日常,又廓揽岁月风土。味觉记忆,是无处不在的生活哲学、是引人共鸣的年代养分、亦是跨越时间与山河湖海被唤醒的耐人“寻味”。
人类对南酸枣的享用习惯历史悠久,古生物学者曾在福建省境内发现了1500万年前的南酸枣果化石,据考古文献显示,早在 8000 多年前,古人就已经开始食用南酸枣,并且将其果实储存起来待以食用。
世界上每一种珍馐美味的食物——俄罗斯鱼子酱、意大利松露等都因对生长环境要求极度苛刻造就了它的稀有珍贵,齐云山南酸枣糕也不例外,且不说一颗南酸枣树需要等待10年才能进入挂果期,就是每年的产量高低也完全依赖“天意”。每年的七、八月南酸枣始入成熟期,一颗颗金黄的南酸枣随风摇曳。南酸枣被当地山民们视为“珍宝”和“大自然的幸运馈赠”,每天天未亮,他们便早早地起床进山,在灌木中、草丛里、落叶间寻找昨夜随风坠落的南酸枣。
对于这些长在深山的野生南酸枣,它的知晓度并不太高。但要是说到包装上有一个大野人的齐云山南酸枣糕,想必吃过的人不在少数。1992年,江西齐云山食品有限公司首创了南酸枣糕。30年来,齐云山致力于山区野生食品资源开发利用,一直专注于南酸枣食品的研发和生产,持续技术创新,将一颗小小南酸枣做成了南酸枣食品类目NO.1。其酸甜韧滑的口感和绿色天然健康的产品特性,着实征服了几代人的味蕾,伴随了一代又一代消费者的成长和味觉记忆。
展露锋芒:抢占味蕾C位
一段经典的广告视频“丫-hoo,够野才够味,齐云山南酸枣糕!”让许多80后对齐云山南酸枣糕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好山好水好生态才能成就好的产品。崇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近三十万亩南酸枣这一不可多得的天然绿色食品资源,2004年崇义县因此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唯一的“中国南酸枣之乡”。勤劳智慧的齐云山人依托野生南酸枣为原料,应用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特殊工艺精制成一块块色如琥珀、酸甜韧滑的齐云山南酸枣糕,还充分保留了南酸枣中固有的南酸枣多酚、野果VC、天然果胶、有机酸、膳食纤维等。绿色天然营养健康的产品基因,好吃到停不下来的产品口感,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质量是第一竞争力”的企业理念,是齐云山公司牢牢稳居国内南酸枣糕生产技术最好、质量最优、产量最高、销量最大的公司重要法宝。
天道酬勤,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齐云山人30载的匠心努力和坚持赢得了社会各界和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获誉无数,齐云山南酸枣糕从最初不为人知的小众食品成长为享誉全国、蜚声中外的特色野果健康零食,产品远销海内外。早在1997年,酸甜韧滑的齐云山南酸枣糕就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是国内同类产品最早且唯一连续至今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的食品;也是唯一被授权使用“崇义南酸枣糕”地理标志的品牌。一颗南酸枣糕可为人体提供满满当当的多酚抗氧化物质、每日必需的维生素C,不仅能M容Y颜,还能解腻助消化,关键还这样好吃开味,怎能不火?
健康升级:零食高端化新时代
近年来,随着居民整体收入水平和健康理念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于休闲零食的高端健康需求愈发明显。齐云山公司研发团队历时数载潜心研发,再次引领着南酸枣食品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突破,重磅推出了「更天然更健康」的0添加南酸枣糕和减糖南酸枣糕。
新鲜的南酸枣果肉采用速冻、冷藏存储工艺,是保障南酸枣产品“零添加”的关键技术。为实现这一关键技术,齐云山公司投入上千万升级改造配套生产技术装备,成功实现了不添加任何防腐剂、色素、食用胶,琼脂,更天然、更健康的零添加南酸枣糕!
减糖南酸枣糕,在保持现有南酸枣糕口感的前提下,添加双歧因子,对人体更健康,还有助于保护儿童口腔健康。减糖南酸枣糕含糖量比传统南酸枣糕减少38%以上,更加适合忌糖的特殊人群和老幼人群食用!
为了满足消费者更多口味的需求,齐云山还陆续推新出齐云山南酸枣粒、齐云山百香果/芒果/生姜南酸枣糕、齐云山高纤夹心软糖、齐云山马蹄糕等系列新产品。
不得不说齐云山真正在用心关注和满足每一位消费者的需求。
2021年齐云山公司擢升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齐云山人用30载光阴的不懈努力把野生南酸枣变成农民的“摇钱树”,生态保护的“绿化树”,美好生活的“常青树”。在社会化的大浪潮中,齐云山公司始终立足于绿色天然健康食品领域,不断精益求精、创新迭代,一直引领着中国南酸枣食品行业的稳步发展,用酸甜韧滑出深山的齐云山南酸枣糕满足了一代又一代消费者对美味健康零食的需求。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相关网文
24小时热点图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