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尼韦尔携创新科技参展第四届进博会 与中国伙伴共创绿色未来
导言:霍尼韦尔连续第四次参展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携30余项产品和解决方案亮相技术装备展区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以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技术为主线,集中展示公司在航空、智能制造、智慧楼宇、仓储物流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同时,霍尼韦尔还将与中国企业在众多领域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
霍尼韦尔连续第四次参展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携30余项产品和解决方案亮相技术装备展区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以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技术为主线,集中展示公司在航空、智能制造、智慧楼宇、仓储物流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同时,霍尼韦尔还将与中国企业在众多领域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
霍尼韦尔以“合作创新 -- 为我们共同的绿色未来”为主题,设立“热爱飞行”、 “低碳智炼”、 “智造未来”、“共筑未来”、“智慧仓储”等版块,展出多项着眼于解决行业挑战和满足客户需求的高科技产品与解决方案,阐释霍尼韦尔长期致力于改善客户环保表现和社会经济效益的不懈追求。今年霍尼韦尔展台面积增加至去年的两倍以上,充分展示企业进一步把握“进博机遇”的信心与决心。
“霍尼韦尔很荣幸能够连续四年参与进博会这一世界级的开放合作盛会,展示公司在低碳技术、先进制造和数字化等领域的前沿技术。我们期待继续借助进博会与中国客户并肩共进,携手共创绿色低碳的产业生态。” 霍尼韦尔中国总裁林世伟表示,“在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公司将继续执行‘东方服务东方’、‘东方服务世界’的中国发展战略,把握‘双碳’目标给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在寻求业务增长的同时用科技的力量助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霍尼韦尔在可持续发展和节能方面拥有100多年的丰富经验,公司约50%的新产品研发都以改善客户的环保表现和社会效益为出发点。在中国,公司通过不断开发满足客户能源和环境需求的产品与技术,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本届进博会上,霍尼韦尔聚焦碳中和主题,一站式展示公司的低碳技术及其应用场景,同时携手多家中国客户签署和低碳技术相关的合作协议,共建更为低碳、高效、安全、健康的绿色生态。
在霍尼韦尔的“热爱飞行”展区,占地17.5平方米的飞行模拟器搭载了霍尼韦尔在航空领域的多项创新产品和技术,包括机场滑行指引系统、跑道冲出告警系统、智能视景系统和智能交互导航系统等。观众可通过操控飞行模拟器切实体验飞机的起飞、降落、滑行和通信等,并基于霍尼韦尔互联飞机解决方案,了解飞机运行中的各项数据。通过这一覆盖飞机整体的安全数据集成平台,航司可分析数据并据此改善关键性能和运营指标,优化运营效率并减少碳足迹。
在“低碳智炼”和“智造未来”展区,观众可以通过互动沙盘了解霍尼韦尔“未来炼厂”解决方案。对炼化行业而言,“双碳”目标对推进行业的绿色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炼厂”解决方案助力炼厂实现炼化转型和炼化一体化,提高生产安全性、产能产率、可靠性和盈利能力,并有效减少碳足迹,做到环保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霍尼韦尔将在进博会上正式发布《炼化行业低碳发展白皮书》,针对炼化行业及企业面临的转型挑战和创新需求,提出策略指导和技术建议。
在“共筑未来”展区,沉浸式的展台让观众在智慧机场、智慧医院、数据中心和商业楼宇四大场景中自由切换,在互动中了解霍尼韦尔智慧楼宇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涵盖消防、安防、楼宇自控、智能生活、智控电气以及建筑智能一体化,广泛应用于商业楼宇、机场、医院、数据中心等各个行业,定制化的软件以及楼宇运营全生命周期服务也能够通过物联网与大数据促进智慧建筑的平稳运营、能效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在 “智慧仓储”展区,超大型的ASRS多层穿梭车系统是霍尼韦尔智能自动化仓储解决方案的重要构成。该产品基于中国市场需求进行本土研发,能够更好地满足中国客户需求。在一站式智能仓储解决方案下,仓储经过物品拣选、输送、自动存取等流程,高效准确的货物流转及订单拣选得以完美实现,能够有效帮助仓库和配送中心实现智能化,助力物流仓储行业加快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流通体系,实现从传统型仓储物流向数字化智慧物流的转型升级。
此外,霍尼韦尔展台还将介绍一系列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包括可使用航空生物燃料的新型涡轮发电机、霍尼韦尔绿色航空燃料、氢气净化提纯技术和整体解决方案、再生资源与材料循环利用、可用于生产绿色柴油的Ecofining™工艺、电池储能系统平台、低全球变暖潜值氢氟烯烃(HFO)系列产品、凯勒特燃烧技术与设备、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以及霍尼韦尔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等。
作为一家深耕中国市场80多年并成为中国经济有机组成部分的企业,霍尼韦尔将继续开发符合中国市场的需求的高科技产品和解决方案,携手合作伙伴助力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