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中大博学院企业广州null三星品牌行业广东互联网骞垮窞

更多
利富塑电
广州东尼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御美养生美容
金煌装饰

美容健康

首页 > 行业资讯 > 美容健康 > 详细内容

全球首个CTLA-4抑制剂逸沃在中国上市 患者援助项目同步启动

2021/10/13 10:04:47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10月12日,百时美施贵宝宣布,全球首个CTLA-4抑制剂逸沃®(伊匹木单抗注射液)已正式在中国上市

  10月12日,百时美施贵宝宣布,全球首个CTLA-4抑制剂逸沃®(伊匹木单抗注射液)已正式在中国上市。作为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在国内获批的CTLA-4抑制剂,逸沃将与PD-1抑制剂欧狄沃®(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联合,用于不可手术切除的、初治的非上皮样恶性胸膜间皮瘤成人患者。这是国内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的双免疫疗法,标志着国内双免疫治疗时代正式开启。为提升患者用药可及性,中国癌症基金会同步启动患者援助项目,为符合条件的患者提供药品援助,减轻患者治疗经济负担。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主任陆舜教授表示:“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罕见癌症,治疗选择十分有限,5年生存率不足10%[1]。欧狄沃联合逸沃是十数年来该领域首个获批的系统性疗法,双免疫治疗的获批改变了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治疗模式,有望为患者带来持久的生存获益,成为新的标准治疗。”

  打破15年无新药僵局,双免疫治疗为患者带来持久生存获益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原发于胸膜间皮的罕见且具有高度侵袭性、致命性的恶性肿瘤。中国每年确诊病例约为3,000例,占亚洲新发病例的1/3。其发病与石棉暴露高度相关,作为石棉生产和使用大国,我国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发病呈增长趋势。

  由于诊断困难,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恶性胸膜间皮瘤的预后一般较差,既往未经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12至14个月之间,五年生存率约10%。

  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生存率低的主要原因。在过去的15余年中,全球范围内没有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的新系统性治疗方案获批。2021年6月,欧狄沃联合逸沃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恶性胸膜间皮瘤一线治疗,为这一疾病类型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作为目前唯一证明一线免疫治疗能够改善不可切除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生存获益的III期临床研究,CheckMate-743为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获批提供了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三年随访结果表明,与含铂标准化疗相比,无论组织学类型如何,欧狄沃联合逸沃用于不可切除的恶性胸膜间皮瘤 (MPM) 一线治疗均能为患者带来持久的生存获益。

  “与化疗相比,双免疫联合治疗进一步将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了27%,近1/4的患者在接受双免疫治疗后生存时间超过3年。这意味着患者一旦获益于双免疫治疗,持续时间将会很长,这在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在内的多个瘤种中均得到了证实,展现了双免疫联合治疗为患者带来的持久疗效。”CheckMate-743中国主要研究者陆舜教授表示。

  不同于化疗,肿瘤免疫治疗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抗击肿瘤。欧狄沃联合逸沃是两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独特组合,分别靶向两个不同的检查点(PD-1和CTLA-4)以帮助杀伤肿瘤细胞,两者具有潜在的协同作用机制:逸沃能促进T细胞的激活和增殖,而欧狄沃帮助现有的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逸沃激活的部分T细胞还可以分化为记忆T细胞,从而牢记战斗,保持长期作战实力。开发欧狄沃与逸沃所基于的早期研究均已被授予诺贝尔奖。欧狄沃和逸沃也是全球唯一由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直接参与开发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与传统治疗有所不同,免疫治疗可能引起相应器官出现炎性症状,称为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以皮肤和胃肠道症状最常见。在多年的跨瘤种临床实践中,欧狄沃联合逸沃的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了解和管理,并且建立了行之有效的不良反应处理方式。

  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广东省肺癌研究所(GLCI)名誉所长吴一龙教授表示:“通过既定的不良事件管理方案,欧狄沃联合逸沃一线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安全可控,其安全性特征与该联合治疗此前在其他肿瘤研究中的安全性一致。相较于化疗,患者有机会在生活质量更高、副作用更少的情况下实现长期生存。随着双免疫治疗时代的到来,我们有望最终实现‘去化疗’的目标。”

  在最新发布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中,欧狄沃联合逸沃一线治疗非上皮样型和上皮样型胸膜间皮瘤成为唯一获得I级(1类证据)和II级推荐(2A类证据)的治疗药物。

  截至目前,以欧狄沃联合逸沃为基础的双免疫组合疗法已在五个瘤种的6项III期临床研究中显示出总生存(OS)获益,包括恶性胸膜间皮瘤、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黑色素瘤、晚期肾细胞癌和食管鳞状细胞癌。

  患者援助项目同步启动,提升创新药物可及性

  为了帮助更多患者实现高质量的长期生存,提升创新药物的可及性,在逸沃上市之时,百时美施贵宝携手中国癌症基金会在原“欧狄沃患者援助项目”的基础上新增恶性胸膜间皮瘤适应症。凡符合项目标准的患者,可自愿提出欧狄沃联合逸沃治疗的援助申请。

  项目新适应症的申请流程、项目材料将在中国癌症基金会官网(http://www.cfchina.org.cn/)及微信公众号“中国癌症基金会欧狄沃项目”公布。患者亦可拨打项目热线400-669-0906进行咨询。

  百时美施贵宝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总裁陈思渊女士表示:“作为免疫肿瘤治疗领域的先行者,百时美施贵宝将全球首个PD-1抑制剂欧狄沃和首个CTLA-4抑制剂逸沃分别带入中国,加速了全球创新治疗药物在中国的落地。此次双免疫治疗获批用于恶性胸膜间皮瘤是公司启动‘中国2030战略’后获批的第一个适应症,具有里程碑意义。未来,百时美施贵宝将一如既往地融入中国蓬勃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致力于成为根植中国、源于中国的创新领导者,并与合作伙伴一起不断提高创新药物可及性,通过科学创新改变患者生命。”

  关于CheckMate-743

  CheckMate -743是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随机I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对比标准化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或卡铂)用于既往未经治疗的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患者(n=605)的治疗效果。该研究排除了间质性肺部疾病、活动性自身免疫疾病、临床需要接受系统性免疫抑制、以及出现活动性脑转移的患者。在该研究中,303例患者随机接受欧狄沃(3mg/kg,每2周一次)联合逸沃(1mg/kg,每6周一次)治疗,持续治疗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性,最长治疗时间为24个月。302例患者随机接受顺铂(75mg/m2)或卡铂(AUC 5)联合培美曲塞(500 mg/m2)治疗,每3周一次,持续6个周期,或出现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性。试验的主要终点为所有随机患者的总生存期(OS),其他疗效结局指标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和持续缓解时间(DOR),由盲态独立中心审查委员会(BICR)根据改良的RECIST标准进行评估。探索性终点包括安全性、药代动力学,免疫原性和患者报告的治疗结局。

  关于恶性胸膜间皮瘤

  间皮瘤是一种原发于间皮细胞的罕见且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中国每年确诊病例约为3,000例[2],以胸膜间皮瘤为主[3]。其发病与石棉暴露高度相关[4]。因诊断延误,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疾病已进展或发生转移[5]。恶性胸膜间皮瘤的预后一般较差,既往未经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12至14个月之间,五年生存率约10%[6]。

  关于欧狄沃®(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

  欧狄沃是一种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独特地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帮助机体恢复抗肿瘤免疫反应。这种通过利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抗击癌症的特性,使欧狄沃已成为多瘤肿的重要治疗选择。

  基于百时美施贵宝在I-O治疗领域的科学专长,欧狄沃拥有全球领先的研发项目,涵盖多瘤肿的各期临床试验,包括Ⅲ期临床试验。截至目前,已有超过35,000名患者在临床研发项目中接受了欧狄沃的治疗。欧狄沃的临床试验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生物标志物对患者治疗选择的潜在提示作用,特别是识别不同PD-L1表达水平的患者如何能够从欧狄沃中获益。

  2014年7月,欧狄沃成为全球首个获得监管机构批准的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目前欧狄沃已在超过65个地区获得批准,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2015年10月,欧狄沃与逸沃联合治疗黑色素瘤成为首个获得监管机构批准的免疫肿瘤(I-O)药物联合治疗方案,目前已在超过50个地区获得批准,包括美国和欧盟。

  关于逸沃®(伊匹木单抗注射液)

  逸沃是一种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 结合。CTLA-4是一种T细胞活化的负调控因子,逸沃与CTLA-4结合后,能阻断CTLA-4与其配体CD80/CD86的相互作用。阻断CTLA-4已被证明能够增强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包括肿瘤浸润性效应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抑制CTLA-4信号传导还可减弱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这可能有助于T细胞反应性(包括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普遍提升。2011年3月25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逸沃(3 mg / kg)单药疗法用于治疗无法手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目前,逸沃已在50多个国家获批用于治疗无法手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逸沃正在多个肿瘤类型中开展更广泛的探索。

  [1]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010-2016.

  [2] https://gco.iarc.fr/today/data/factsheets/populations/160-china-fact-sheets.pdf

  [3] Daniel H Sterman, et al.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流行病学. UpToDate.

  [4] 唐善卫, 等. 恶性胸膜间皮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癌症进展. 2019,17(11): 1245-1250

  [5] Daniel H Sterman, et al.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表现、初始评估和预后 UpToDate.

  [6]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010-2016.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姚小冰]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标签 :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