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万尾东海银鲳人工鱼苗入海 宁波市首次实现银鲳规模化放流
导言:银鲳是东海四大经济鱼之一。为保护野生银鲳资源,自2000年起,宁波市进行前瞻性部署,由宁波大学牵头主持,联合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浙江大学以及多家企业,开展银鲳人工繁殖、人工育苗等技术研究,并在2015年列入宁波“十三五”海洋种质工程四大主要地方特色水产养殖品种之一,设立重大科技专项进行攻关。
9月18日中午,宁波市象山县在象山港涂茨近海海域举行增殖放流活动,7.5万尾东海银鲳人工鱼苗放流大海。这是人工规模化繁育的银鲳鱼苗首次正式进入海洋增殖放流序列。
当天活动共放流鱼苗67.3万尾,包括银鲳、黑鲷、黄姑鱼三个品种。这是象山海上风电建设工程实施生态补偿的一个项目,今年要分五次,共放流多品种鱼苗1850万尾。希望通过增殖放流,在建设海上风电的同时,做好海洋渔业资源保护。
银鲳是东海四大经济鱼之一。为保护野生银鲳资源,自2000年起,宁波市进行前瞻性部署,由宁波大学牵头主持,联合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浙江大学以及多家企业,开展银鲳人工繁殖、人工育苗等技术研究,并在2015年列入宁波“十三五”海洋种质工程四大主要地方特色水产养殖品种之一,设立重大科技专项进行攻关。
经过长期不懈的技术攻关,2016年,项目团队首次实现了东海银鲳规模化人工养殖,首批养出了1万多尾,打破了之前业界“银鲳不能养”的“魔咒”。
目前,宁波市每年繁育的银鲳鱼苗数量保持在20多万尾,主要用于科研。渔业科技人员致力于破解银鲳规模化养殖的技术难题,希望这一品种早日实现商品化生产,打造银鲳全产业链。
来源:宁波市科技局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