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金信研究院院长况文川:全栈全域 助力金融数字化转型
导言:9月17日,以“科创中国:金融科技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
9月17日,以“科创中国:金融科技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政府领导、院士专家、金融机构高管、科技界精英齐聚一堂,共同解读金融科技发展新机遇,剖析金融科技技术创新方向,产业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发布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前沿报告,展示金融科技与数字化转型创新成果。中电金信研究院院长况文川应邀出席活动并带来题为《全栈全域 助力金融数字化转型》的主旨演讲。
当前,以数字科技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在数字科技不断成熟,产业不断转化的同时,不断有新的颠覆性科技创新涌现,我国经济发展已处在深度数字化转型时期。况文川从全域数字化、趋势与政策及数字化技术三方面带来了关于深度数字化助推经济持续发展的案例与思考。其中就数字化技术带来的变化方面,况文川指出:“云原生带来了IT架构和生产方式的革命,5G到未来6G驱动的万智互联,多种模态的数据应用,以及基于零信任的安全方法等技术,正在催生社会形态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其中将产生一些更新的服务生产模态和社会形态。整个金融科技市场将会在新的环境下会迎来更多样化的发展。”
数字化的转型创新了金融服务模式和业态的同时,也面临各种类型的供应链安全风险和网络安全挑战。怎样在技术供应体系重构的同时做到可持续发展?为此况文川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中电金信全栈全域技术解决方案的理念和价值。
全栈垂直打穿多层次组合优化性能
“全栈是指中电金信基于系统工程理论的实现垂直打穿,提供从芯片到整机外设、操作系统、数据库、云平台、安全、技术中台、业务中台和行业应用全栈的技术适配和服务”,况文川介绍道。
中电金信采用系统工程的思维,通过全栈的垂直适配、打穿和优化,提供覆盖分布式平台、数据中台、行业AI平台、移动技术平台、自动化开发测试部署运维等全功能的数字化底座,帮助金融机构实现从传统集中式技术架构向分布式云计算架构和新型技术体系的转型。该解决方案目前支持多云、跨云、多芯、多操作系统、多数据库和多语言,做到技术层的解耦,为金融行业提供完整、便捷、可以灵活选择的数字化转型方案。
况文川也提及了关于全栈理念的思考:“全栈需要的是整个产业链的通力合作、协力创新。通过核心应用及重大工程,通过产业链的适配和联合的攻关,标准和生态的建设,包括混合云计算、开源和闭源相结合的商业服务模式等,才能形成一个更强的产业链。”
全域横向覆盖全方位支持敏捷创新
随着技术的发展,金融机构处在开放的金融环境中,或跨云的协同生产,或云原生的协同的开发等。标准化的产品或者单一技术、产品、服务已经不能满足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为此中电金信提出全域的概念,在较完整的产品线基础上,通过构建灵活、敏捷的创新的环境,快速组装产品及能力,实现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持续重构与过程迭代,满足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需要。
况文川从产品、服务、生态三方面阐述了中电金信“全域”的价值。
产品方面,中电金信基于银行、保险、证券的长期积累,提供包括数字化业务、数字化营销、数字化风控,数字化运营四大类的上百种解决方案。中电金信通过标准组件化、微服务等方式,可以与行业方、需求方的数字化底座做结合,提供灵活可组装的重构解决方案。
服务方面,除了解决方案,中电金信可以为企业提供贯穿整个数字化的价值链的多元的服务,包括数字化转型的策略、企业架构的设计、数字化运营支撑、服务治理和数据的治理,云架构迁移等。并且在基于国产化环境的整装集成的服务,中电金信经过两年多的积累,已经具备了相对完整的能力。
生态方面,中电金信倡导合作共赢,通过合作让大家共同参与到全栈技术的适配和优化,把系统、把场景和内容结合起来;把私有云、公有云和开源社区的能力结合起来;把国际国内的技术结合起来,推动金融行业及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纵向垂直打穿、横向全域覆盖,中电金信全栈全域解决方案为金融机构带来了功能先进、性能高效和用户体验良好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满足了金融行业深度数字化转型的业务先进性要求,也解决了金融体系的安全问题。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随着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我国金融科技产业愈发重视安全与创新发展。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重点部署下半年的经济工作。其中提到,下半年经济工作要点之一,是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中电金信也将以国家工作部署方向为指引,依托中国电子强大的资源与优势,不断加强金融科技研发投入,以应用为牵引,加强引领性科技的创新攻关,为我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供创新方案,助力金融机构安全、高效的迈入深层次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