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两年建成35万亩高标准农田
导言:“尽管上半月高温少雨,可我承包的1000多亩稻田,没有因为灌溉而发愁,全都经受住了‘大烤’。”8月23日,在攸县新市镇大同桥村,正在田间查看晚稻长势的种粮大户谭国兴说。
“尽管上半月高温少雨,可我承包的1000多亩稻田,没有因为灌溉而发愁,全都经受住了‘大烤’。”8月23日,在攸县新市镇大同桥村,正在田间查看晚稻长势的种粮大户谭国兴说。
今年以来,株洲降雨量整体偏少,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但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生产由过去的“天说了算”变成“地争口气”。“仅2019年和2020年,株洲就建成高标准农田35.08万亩。”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张芳介绍。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举措,肩负着排涝、排渍、输水、生态等多项功能。此前,由于田间道路不通、沟渠不畅,农田得不到及时灌溉、排涝,农业基础设施亟待改善。
从2019年开始,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归并到农业农村部门。为破解“靠天吃饭”,株洲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真正做到“旱能浇、涝能排”。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株洲坚持精心“选种”,选取相对集中连片、规模以上的项目区,建立了项目库,做到建一片、成一片,开发一片、收获一片。同时,悉心“护苗”,选取项目村责任心强的“五老”等参与项目质量监管,邀请“两代表一委员”现场“挑刺”,严把项目建设质量关。同时,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签订管护协议,努力延长项目使用寿命。
与此同时,株洲还通过“政府投入+社会资本”,解决资金来源。比如,攸县出台《攸县水稻种植区小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统筹整合稻谷补贴资金1900多万元,撬动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投入700多万元;醴陵尝试与渌江集团合作,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按照群众自愿、承包关系不变、土地性质不变的原则,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张芳表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缓解了农田项目建设资金难题,实现了多方共赢。
如今,走进田间地头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土壤肥沃的高标准农田内,水稻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根据计划,今年株洲将完成20.9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目前各县市区已完成项目选址、现场勘测、设计招标、计划批复等前期工作,等晚稻收割后将集中推进。”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张智敏信心满满地表示,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持续推进,株洲将继续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做好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稳产的文章。
来源:株洲市政府门户网站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