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重症医护 守护生命之光
导言:由《医师报》社主办,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支持的“让时间停止把生命留住 -- 重症的100个瞬间图文故事征集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由《医师报》社主办,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支持的“让时间停止把生命留住 -- 重症的100个瞬间图文故事征集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重症科室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时刻上演生死时速的战场。本次活动旨在邀请广大重症医学工作者拿起手中的相机,从工作、生活和学习等多角度,记录和分享重症科室里那些鲜为人知的瞬间、感人至深的故事,共同见证ICU病房里一次次上演的生命奇迹、展示重症医学工作者为生命护航的坚强、执着和风采,以此向全社会传递正能量。启动仪式上,多位重症医学工作者分享了工作和生活中的难忘瞬间,呼吁全国的医学同道们积极参与这一活动。
《医师报》常务副社长张艳萍女士、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杜斌教授、东南大学副校长邱海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德昌教授、东部战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维勤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院长康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护师邵小平老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呼吸治疗师刘凯老师,以及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成人营养事业部总监朱志祥先生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动。
礼敬重症医护 共谱生命赞歌
重症科室里,上演着太多的悲欢离合。在这里,重症医护人员竭力阻止生命的流逝,为患者延续生命的希望。相较于普通患者而言,危重症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变化快,病情发展随时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重症医护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并确定治疗措施,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医师报常务副社长张艳萍女士致辞医师报常务副社长张艳萍女士:“重症医护在疾病肆虐的危急关头义无反顾,不离不弃,他们在命悬一线的紧急时刻挺身而出,无畏无惧。那些创造生命奇迹后的喜悦,来自病人和家属发自内心的感激,以及生活中的种种确幸,构成了重症医护工作者忙碌、充满挑战且平凡的生活。本次活动就是希望通过重症医师的双眼去发现,用他们手中的相机去定格那些感人的瞬间,让更多人见证生命的奇迹,共同点亮生命的光芒。”
纽迪希亚成人营养事业部总监朱志祥先生致辞
纽迪希亚成人营养事业部总监朱志祥先生:“纽迪希亚始终致力于为广大中国消费者、医生提供专业的医学营养品以及营养相关的临床解决方案。纽迪希亚旗下的肠内营养系列药品,目前已经成为重症患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我们衷心地希望能够通过此次活动,多维度、多视角地展示重症医护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唤起公众对重症医护的理解、关爱与尊重,并将这种人文关怀推向全社会。”
重温难忘记忆 回顾温暖瞬间
多位知名重症专家参与了此次启动仪式。在活动上,各位专家真情流露、分享了职业生涯中难忘的瞬间。重症科室中,那些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的故事,深深触动了在线的20万观众。专家们对活动寄予了殷切期望,呼吁全国同道积极参与,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杜斌教授 - 让重症医学更有温度
“这张照片是2020年疫情时,我跟邱海波教授去同济中法院区的医院巡查时拍的。当时因为有配餐员被感染了、其他配餐员被隔离,所以很多人都没吃上饭。我们要赶着去下一个医院,随手拿了片面包就走了。在重症科室里,其实没有那么多奇迹;我们每天要做的,就是把那些常规的工作做好。有时即便没有办法改变病人的临床结局,我们也希望给这些病人、包括他们的家属,最好的治疗和关怀。让重症科室不是只有冰冷的治疗设备,还能成为一个有温度的科室。这个活动,可以把重症医学神秘的大门打开,促进医务人员之间、医患之间更多的理解和交流,让公众能够更多地了解我们,对创造和谐的社会、健康的中国,可能都会有一些帮助。”
东南大学副校长邱海波教授 -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每次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我都会觉得挺温暖的。这张照片是去年武汉抗疫时,大年三十那天拍的。当时大家天天都忙于工作,根本没觉得进入春节了。早上起来,发现酒店非常暖心的为我们布置了这样火树银花的节日场景。虽然当时武汉的疫情非常严峻,一些重症病人还在等待床位,即便在那样的‘至暗’时刻,大家能从照片上看到,我和我的同事们仍然信心满满。我们相信,只要有这群医生护士在,我们一定会战胜这场疫情。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重症病人都被收进了ICU,其他较轻的病人也都在医院或者方舱等到了床位。那年,武汉的春天虽然有些迟到,但还是来了;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陈德昌教授 - 点滴之间,传递时代的正能量
“2020年,我有幸参加了首批援鄂医疗队入住金银潭医院,也经历了很多难忘的瞬间。记得第一天晚上,我们安排了8个ICU护士去接管病区。因为是传染性疾病,病房里不允许开空调,武汉还下了大雪,天气特别冷;我们的护士里面穿着单衣套上防护服,不吃不喝,整整在病区冻了14个小时。早上出来,有两三个护士几乎要虚脱了,面色非常难看。即使这样,他们出了病房之后,又坚持了两个小时,整理好流程、把第一晚的经验传授给其他医护人员。这次征集活动,正好可以把这样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来体现我们重症医护人员大无畏的精神,来传递我们时代的正能量,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
东部战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维勤教授 - 在条件限制情况下完成重症救治任务
“时间总是匆匆而过,曾经的梦想、喜悦、汗水和烦恼都随着岁月流逝,慢慢的模糊了,通过这些照片,再现重症人的奋斗和辉煌,展现重症人的理想和精神非常有意义。这张照片,记录的是2020年2月2日,我们到达火神山医院当晚,我和同事们打着手机的手电筒,在工地上连夜修改ICU建设方案的情形。在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6天内建一个传染病的ICU并满负荷运转,想想看有多困难,首先负压等各种系统、各种设备、连接装置、插口、数量繁多耗品、耗材,最头疼的是很多不匹配;其次,我们这个重症团队来自37个单位,水平参差不齐,如何最短时间内成为战斗集体?当然,最大困难的是我们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疾病。70多天里,我们重症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光荣任务。火神山经历,让我们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今后的困难,更有信心和力量。”
华西天府医院院长康焰教授 - 重症医学,人生价值的深刻体现
“我是华西那一届唯一留在外科的毕业生,后来却‘不情愿地’做了重症医生。从事重症医学29年来,我越来越喜欢,越来越投入这门学科。医学专业把病人区分得很细,而重症医学从病理生理角度上,又重新把病人还原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在一般人看起来,重症医学科好像每天都有很多突发事件,每次都有紧急救治的措施在实施。但对重症医护来说,每一个救治的瞬间都是日常工作。每一次把生命留住,都是重症医学工作者人生价值的深刻体现。让我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的医生而感到非常自豪。”
第六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护师邵小平老师 - 治愈患者的同时,收获内心的成长
“记得20年前我刚成为护士长,有一位胆源性胰腺炎并发急腹症术后的患者转入ICU。她在ICU住院的时间长达两个多月之久,治疗过程当中她情绪的变化非常大,我就给她做心理疏导、鼓励她树立信心,慢慢获得了她的信任。当时她需要去X光线室放置鼻空肠营养管,一定要我陪她去。在X光室,她很怕我离开,死死的拉着我的手不放,手心里都是汗。于是,我就没去穿防护服,一直陪着她,直到她这根管子放好。在整个护理的过程当中,能够获得患者的一份肯定、信任和依赖,对我们来时是最好的鼓励,虽然说我们在治愈患者,但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也在获得成长,是内心真正的成长。”
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呼吸治疗师刘凯老师 - 为疫情的生活赋予色彩
“这张照片中的患者王大爷,在我们入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不久后收治到我们病房,他来的时候血氧保护度很低,心理状态很差。有次在做CT回来的路上,觉得阳光洒在身上非常温暖,我想王大爷在病区一个多月也没感受这样的阳光,于是我们就一起在楼下欣赏了久违的夕阳,这个画面被拍下后这成为了大家所知道的落日余辉照片。但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位武汉当地人告诉我,这张照片,是他那段时间看到的第一张有色彩的照片。那段时期,大家承受了太多压抑、悲伤和不安,我很高兴这张照片能给疫情中那些居家隔离的人们带来希望。”
本次“让时间停止把生命留住 - 重症的100个瞬间图文故事征集活动”,计划在2021年8月19日至11月30日期间在线征集作品,在10月1日至12月22日期间进行大众投票和专家评审。最终评选出的十佳作品,其作者将获邀参加在2022年1月第七届《医师报》医学家峰会举行的颁奖仪式。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