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牵引,新能安锂电核心技术助力交运行业再升级
导言: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于上海隆重开幕。位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E6馆0916展台,Poweramp新能安科技携电动短交通锂电解决方案隆重亮相!
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于上海隆重开幕。位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E6馆0916展台,Poweramp新能安科技携电动短交通锂电解决方案隆重亮相!
新能安展台
今年“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进一步成为网络热词,走入公众视野。国家提出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实现这一目标,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政策目标加码,能源交运成关键领域
围绕“3060”碳目标,北京、广东、山西、浙江等26个省市已开始着手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计划。具体来看,各省市碳达峰行动主要体现在生产端、消费端和碳交易三个领域。从生产端看,多地提出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大力推进智能电网、储能、氢能等技术的研发应用。
从消费端看,上海、海南等省市坚持碳排放总量与强度“双控”,降低煤炭消费占比,深化交通运输、建筑、工业等重要领域的节能建设。其中,数据显示交通领域的碳排放占全国终端碳排放的15%,是前四大碳排放部门。过去9年,这一领域的碳排放年均增速在5%以上,成为温室气体排放增长最快的领域。
“双碳”目标牵引,新能源驱动交运行业再升级
为实现零排放交通运输,电动化是解决运输部门排放日益增长的主要方式。在今年上海车展,众多豪华汽车品牌纷纷下场,展示基于纯电平台开发的车型,释放出电动车市场攻城略地的信号。而作为民生出行刚需,同时也是电动汽车的补充和有力延伸,两轮电动车在我国的保有量已超3亿、年产销量3000万,对实现零排放交通运输,加快国内城市“双碳”目标实现意义非凡。如何以更前沿、更尖端的新能源技术助力电动两轮车产业升级,提升广大群众绿色出行体验,是新能源与交通运输产业生态圈需协同探索的话题。
新能安展台
新市场劲敌环伺 新能安携锂电核心技术突围
近日,一家专注于新能源领域高新科技企业 -- Poweramp新能安科技首次进入大众视野。在5月5日开幕的上海国际自行车展上,新能安携电动短交通锂电解决方案亮相展会,正式宣布进军电动两轮车锂电应用,用安全可靠的清洁锂电为两轮车注入“势能”,使电动自行车这个民生出行刚需,插上绿色科技的翅膀。
随着“新国标”政策的推行,两轮出行产品锂电化、绿色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锂电池独特的技术优势可以带来车身更轻巧、续航更长、电池寿命更持久的骑乘体验。通过电动两轮锂电技术的不断优化提升用户体验,有助于吸引更多消费者加入到绿色出行的行列。
作为一家成立不到两年的公司,新能安背靠的是锂电行业巨头 -- 母公司新能源科技集团(以下简称ATL)的深厚技术底蕴。作为领军全球出货量的聚合物锂电池品牌,ATL拥有全球尖端水平的软包聚合物锂电池电芯、封装和系统整合方案技术,20多年来广泛应用于各类消费类电子产品。新能安在承继其强大研发能力的同时持续在电动短交通电池领域投入研发资源,不断孵化领先技术方案,尤其是在业界最关心的续航、安全、快充性能上取得突破性成果。
新能安共享换电锂电系列展示区
此次展会上首发的行业首款超级快充锂电,是新能安硬核创新实力的体现,其在实体产品应用体验上的表现,让现场观众惊喜不已。搭载这一技术的锂电产品,可实现最快15分钟极速充电,相较以往行业平均5-6小时的充电时长,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使用体验。新能安还在现场展示了包括极致安全、长续航、长寿命、高功率等优势技术剖析及在电摩锂电、共享换电领域的应用。
新能安发布首款快充系列产品
目前,全球第一电动车品牌雅迪,九号机器人和速珂等多个知名品牌的旗舰产品已经搭载了新能安的锂电产品,这是头部合作方对新能安技术创新实力及对应用场景深度理解的最大认同。
新能源生态加持,360度开启生活未来式
事实上,除电动短交通领域外,新能安还凭借其掌控的核心锂电“黑科技”,着力布局了一个围绕大众生活的“新能源生态系统”。新能安领先的高能量密度、高功率、长寿命、低温升等锂离子电池技术,为无人机、电动工具、吸尘器、储能产品带来动力更强劲、续航更持久、表现更稳定的使用体验。
新能安总裁贾琢成表示:“新能安的成立初衷,就秉承着以绿色能源解决方案驱动世界前行的使命,为全球用户提供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绿色环保的新能源产品应用及服务。作为一家新能源企业,我们希望持续地以更前沿、更尖端的锂电技术赋能绿色出行和生活,不断提升用户体验,从而培养和推动绿色消费趋势,为助力实现国家‘双碳’目标贡献一份力量。”
新能安领导层与客户亲切交流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