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饮料
网站首页 财经 港澳直通 品牌中国 行业 企业纵深 新闻调查 企业发布 新闻联播 专题 热点话题 图片新闻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印发《贵州省2021年度“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
发表时间:2021/3/25 11:19:29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查看原图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 ←左 右→

  重大病虫害是影响粮食稳产增产的关键因素,防控粮食作物病虫危害是减灾保丰收的关键举措。2021年,贵州省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草地贪夜蛾、粘虫、玉米螟、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直接威胁粮食生产安全。为组织做好防控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

  根据田间监测和专家分析会商,预测2021年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等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中等至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约4300万亩次,直接威胁粮食生产安全,需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一)小麦重大病虫害。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50万亩次左右,主要病虫有条锈病、白粉病和蚜虫等,以毕节、六盘水、黔西南等小麦集中种植区重于其他麦区。

  (二)水稻重大病虫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2000万亩次,主要病虫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其中,“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面积约1000万亩次,以省的南部、东南部及东北部稻区发生较重。

  (三)玉米重大病虫害。中等发生,主要有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大(小)斑病、纹枯病、锈病等,发生面积约550万亩次。其中,草地贪夜蛾在周年繁殖区和鲜食玉米种植区暴发危害的风险较大。 

  (四)马铃薯重大病虫害。中等至偏重发生,病害重于虫害,发生面积约700万亩次,其中,马铃薯晚疫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50万亩左右,前期以春收马铃薯发病较重,主要发生在黔南、黔东南、黔西南等地,后期主要以秋收马铃薯发病重,主要在毕节、六盘水、安顺、贵阳及遵义等地发生流行。部分品种流行速度快,受害严重,如费乌瑞它、中薯3号、大西洋、宣薯3号、鄂薯3号等较为感病,条件适宜将面临大面积流行的威胁。

  (五)农田区鼠害。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面积约800万亩,其中,春季发生面积450万亩,秋季发生面积350万亩,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将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二、思路目标 

  (一)总体思路。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2021年全国“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千方百计保持粮食发展好势头,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联防联控,加密监测预警,突出绿色防控,推进统防统治,组织应急防治,坚决遏制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暴发成灾,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努力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和农药减量化有机统一。 

  (二)行动目标。确保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迁飞性、流行性、暴发性重大病虫害重发区防治处置率达到100%,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3%以上,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加快推广,农药减量化持续推进。 

  三、重点任务 

  突出主要作物、重大病虫,抓住重点区域、关键时节,打好三大防控战役,赢得粮食丰收主动权。 

  (一)打好小麦“两病一虫”防控突击战。防控重点区域在毕节、六盘水、黔西南等小麦集中种植区。条锈病:全面落实“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打点保面预防控制措施,一旦发现,立即组织全面普查,打点保面、严控发病中心,出现流行势头,及时组织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治,严防大面积流行成灾。白粉病:在发病初期,对达标田块进行喷药防治,严防大面积流行。蚜虫:在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等兼治压基数基础上,突出抓好穗期蚜虫防治,严防暴发成灾。 

  (二)打好水稻“两虫一病”防控攻坚战。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防控重点区域在黔南、黔东南、铜仁、遵义的常年重发区和黔西南、安顺、贵阳的常年发生区。做好监测预警,实施科学分类防控,推行统防统治和科学用药,稻飞虱重点是“压前控后”、严防后期突发成灾,稻纵卷叶螟严格达标防治、重点保护功能叶(上三叶)。稻瘟病:防控重点区域在老病区和优质稻集中种植区,狠抓药剂拌种和叶瘟初发阶段及破口抽穗期预防,严防大面积流行。

  (三)打好草地贪夜蛾等玉米重大虫害防控阻击战。草地贪夜蛾:进一步强化“三区”联防布控,以玉米、高粱、薏苡为重点,层层阻截诱杀迁飞成虫,治早、治小全面扑杀幼虫。贵州省南部周年繁殖区重点扑杀境外迁入虫源,控制当地危害损失,延缓北迁时间,减少迁出虫源数量;重点防控区和迁飞过渡区,重点扑杀迁入虫源,科学用药防控,压低过境虫源基数。粘虫:加强监测预警,突出抓好玉米产区高密度点片集中统一防治,严防局部暴发成灾危害。

  此外,加强马铃薯晚疫病、农区鼠害监测防控,确保不成灾危害。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监测预报预警。按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完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制度,提升监测预报信息化水平。各地要加强重大病虫害源头区、常年重发区监测调查力度,密切跟踪、准确掌握发生消长动态,按时启动重大病虫周报制度,重大虫情当日即报,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加强大田普查,准确把握重大病虫发生趋势,明确重点防控对象、关键区域和最佳防控时间,科学指导防控行动。 

  (二)加力推进统防统治。各地要加强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建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防控补贴等方式,扶持发展一批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充分发挥骨干和示范带动作用,加强监督管理和服务指导,大力推进统防统治,切实提高防病治虫效果、效率和效益。通过培育应急防治队伍,配备植保无人机、低容量连杆多喷头喷雾器等高效施药机械等现代化防控装备,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将绿色植保的理念融入统防统治的社会化服务中,改变单纯依赖化学防治病虫害的习惯,实现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的有机结合,形成配套的社会化服务模式,提升组织化服务水平。

  (三)大力推进绿色防控。积极参加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创建,建立示范区,加快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推广应用,集成一批以生态区域为单元的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融合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大力推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可持续治理,促进农药减量化。 

  (四)推进科学安全用药。持续强化科学安全用药指导,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品种和高效药械,坚持达标防治、对症选药、适时适量用药,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用药规定,严防违规用药,避免乱用药。组织“科学认识农药使用”专题宣传,宣传农药减量增效工作成效,营造良好氛围。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将重大病虫害防控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内容,按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规定,落实部门指导、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责任机制,层层压实防控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及早安排部署,强化督导检查,确保“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顺利开展。

  (二)强化指导服务。及时印发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和指导意见,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防控关键时期组派精干力量深入生产一线,举办现场培训,面对面、手把手指导农民开展防治,确保防控技术落到实处。 

  (三)强化资金支持。根据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和防控需要,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财政厅及时下达中央、省级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支持各地开展相关监测和防控工作。市县级在管好用好上级财政资金的同时,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确保监测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四)强化宣传引导。要加强信息报送,做到对上有信息、对外有声音、对下有通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各地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为工作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行动安排 

  (一)制定行动方案。3月上旬,制定印发《贵州省2021年度“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技术路线和工作要求。  

  (二)及时动员部署。3月中旬、7月下旬,分别召开草地贪夜蛾防控现场会、绿色防控现场观摩暨培训会,分阶段、分作物、分区域动员安排防控工作。 

  (三)准确会商趋势。6月上旬,召开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组织农、科、教方面专家全面分析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发生形势,准确发布预报预警信息。 

  (四)严格信息报送。3-5月实行小麦重大病虫、5-9月实行水稻重大病虫、4-9月实行草地贪夜蛾发生防控信息“一周一报”制度,同时执行新发突发重大病虫害当天即报制度,及时掌握发生防治动态。 

  (五)加强督查指导。3月中旬至5月中旬、6月中旬至9月上旬,分别组派工作组,落实分片包干联系督导制度,采取日常联系督导和关键时期现场督导相结合形式,及时调度夏粮、秋粮重大病虫发生和防控进展,督促并协助各地防控措施落实。 


  附件:

  1.2021年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        

  2.2021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       

  3.2021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     

  4.2021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

  5.2021年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技术

  6.2021年农区鼠害防控技术

  附件1

2021年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 

  为切实做好贵州省2021年小麦病虫害防治,确保夏季粮食生产安全,特制定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各地有效开展防控。

  一、防控策略

  以条锈病、白粉病和蚜虫“两病一虫”为主攻对象,围绕毕节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等小麦集中种植区域,抓住病虫害发生关键时期,实施科学防控,注重用药安全,实现农药减量控害,确保小麦产量和品质安全。

  二、主推技术

  (一)加强监测调查,及时发布中短期预报。在小麦集中种植区域,加大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的频次,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和防控指导技术措施,科学指导防控。

  (二)科学防控。孕穗抽穗期重点控制条锈病、白粉病,兼顾蚜虫,灌浆成熟期重点控制蚜虫,兼顾条锈病、白粉病。

  1.小麦条锈病。狠抓防控压菌源、治早治小控危害。全面落实“带药侦查、发现一点、控制一片”打点保面预防控制措施,一旦发现,立即组织全面普查,打点保面、严控发病中心,出现流行势头,及时组织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治,严防大面积流行成灾。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戊唑醇、氟环唑、己唑醇、丙环唑、戊唑•多菌灵、肟菌•戊唑醇、戊唑•百菌清、戊唑•嘧菌酯、吡䂳•氟环唑等。 

  2.小麦白粉病。重点预防白粉病危害功能叶(剑叶),当孕穗抽穗期病叶率达到10%时进行喷药防治。防治药剂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氟环唑、戊唑醇、咪鲜胺、醚菌酯、烯肟菌胺、戊唑•咪鲜胺等。严重发生田,应隔7-10天再喷1次。要用足药液量,均匀喷透,提高防治效果。

  3.小麦蚜虫。突出穗期蚜虫防治,当百穗蚜量达500头时进行喷药防治,一旦穗期气候条件适宜,蚜虫发生代次增加、繁殖速度加快,呈暴发危害势头时,立即组织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治。提倡结合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在小麦穗期一次性喷施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增强小麦抗逆性,达到一喷多效。防治药剂可选用吡虫啉、呋虫胺、啶虫脒、噻虫嗪、噻虫胺、氟啶虫胺腈、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蚜酮、噻虫•高氯氟等。  

  附件2      

  2021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 

  贵州省水稻重大病虫害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水象甲、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切实做好2021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保障水稻生产安全、稻米质量安全和生产环境安全,特制定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各地有效开展防控。

  一、防控策略

  预防为主,绿色控害,减药增效。重点围绕黔南、黔东南、铜仁、遵义的常年重发区和黔西南、安顺、贵阳的常年发生区。以稻田生态系统和健康水稻为中心,以抗(耐)病虫品种、生态调控为基础,优先采用农艺措施、昆虫信息素、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措施,增强稻田生态系统自然控害能力,降低病虫发生基数。应用高效、生态友好型农药应急防治,控制危害。推进绿色防控专业化服务,适时开展应急防治,促进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水稻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

  二、主推技术

  (一)选用抗(耐)性品种。以稻瘟病、稻曲病、稻飞虱为重点,因地制宜选用具有抗(耐)性的水稻品种,避免种植高(易)感品种。

  (二)生态调控。及时清理带病(虫)稻草(茬)降低病源虫源基数。田埂和田边保留功能杂草,种植芝麻、大豆、波斯菊、万寿菊、凤仙花等显花植物,涵养寄生蜂、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等天敌;路边沟边、机耕道旁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丛距3-5米,降低螟虫种群基数。实施健身栽培。加强水肥管理,适时晒田,避免重施、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抗逆性。

  (三)种子处理。

  1.针对稻瘟病(苗瘟、叶瘟)、恶苗病,兼防烂秧和立枯病。按每公斤干稻种选用24.1%肟菌•异噻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对稻瘟病的预防持效期约70天)15-25毫升、或12%甲•嘧•甲霜灵悬浮种衣剂10毫升、或11%氟环•咯•精甲种子处理悬浮剂3-4毫升、或25%噻•咯•霜灵悬浮种衣剂4-6毫升(兼治蓟马),加上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1克、或5%氨基寡糖素水剂10毫升,兑水5毫升,混合均匀,配制成拌种液。

  2.针对稻飞虱(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稻水象甲、稻蓟马等。按每公斤干稻种选用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4毫升、或18%噻虫胺悬浮剂5-9毫升,加上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1克,或5%氨基寡糖素水剂10毫升,兑水5毫升,混合均匀,配制成拌种液。

  3.拌种方法。干种子拌种:在水稻浸种前2天进行。将配制好的拌种液与种子充分搅拌混合,使药液均匀分布在种子上,彻底阴干后,再按常规方法进行浸种催芽。催芽露白种子拌种:在水稻种子催芽露白后,将配制好的拌种液与种子充分搅拌混合,使药液均匀分布在种子上,彻底阴干后,再按常规方法进行播种。

  (四)物理阻隔育秧及性信息素诱杀。

  1.物理阻隔育秧。采用20-40目防虫网或15-20克/平方米无纺布全程覆盖秧田育秧,阻隔稻飞虱等介体昆虫,预防病毒病,同时防止和减轻稻水象甲危害。

  2.性信息素诱杀。越冬代二化螟、大螟和主害代稻纵卷叶螟始蛾期,集中连片使用性信息素,通过群集诱杀减轻危害。群集诱杀可选用持效期3个月以上的诱芯和配套诱捕器,平均每亩放置1套,高度以诱捕器底端距地面50-80厘米为宜。

  (五)释放天敌及“稻+”控害。

  1.释放稻螟赤眼蜂。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蛾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每代放蜂2-3次,间隔3-5天,每亩均匀放置5-8点,每次放蜂量8000-10000头/亩。高温季节宜在傍晚放蜂,蜂卡放置高度以分蘖期高于植株顶端5-20厘米、穗期低于植株顶端5-10厘米为宜。

  2.“稻+”控害。(1)稻蛙共生:在插秧结束秧苗返青成活后进行,每亩投放黑斑蛙苗2000-5000只,建立稻蛙共生生态系统,稻田为蛙提供生存场所,蛙通过捕食水稻害虫减少虫口基数,通过活动实现抑草控草,改善稻田小气候,促进水稻健康生长,形成天然食物链的良性循环。(2)稻鸭共育:水稻分蘖初期,将15-20日龄的雏鸭放入稻田,每亩放鸭10-30只,水稻齐穗时收鸭。通过鸭子的取食和活动,减轻纹枯病、稻飞虱、福寿螺和杂草等发生危害。(3)稻鱼共生:按照当地习惯进行,养鱼稻田应早放水、早整地、早插秧、早放苗种,在插秧后秧苗开始返青时放鱼苗。

  (六)本田期科学安全用药

  根据预测预报和田间发生实际,推行达标用药控害,在病虫害发生程度较轻时,优先选用生物制剂,不仅可以当代控害,还可保护自然天敌,发挥持续控害作用。化学农药交替、轮换用药,避免同一种药剂在不同稻区间或同一稻区内循环、连续使用,有效延缓和治理抗药性。 

  1.稻飞虱。坚持“狠治主害前代压基数、防治主害代控危害”的防治策略,重点防治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应急控害重点针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对孕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以上的稻田施药。防治药剂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醚菊酯、三氟苯嘧啶、吡蚜酮、呋虫胺、氟啶虫胺腈、噻虫胺、烯啶虫胺、噻虫嗪、吡蚜•呋虫胺、阿维•氟啶、阿维•三氟苯等。

  2.稻纵卷叶螟。抓住卵孵化初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采取“达标用药”策略。对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孕穗后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以上的稻田施药控害。生物农药宜在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施用。防治药剂可选用短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甲维盐、阿维菌素、茚虫威、多杀霉素、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氰氟虫腙、四氯虫酰胺、多杀•茚虫威、甲维•苏云菌、甲维•茚虫威、阿维•茚虫威、多杀•甲维盐、氯虫•噻虫嗪、甲维•氟铃脲、甲维•虫螨晴等。

  3.二化螟。分蘖期于枯鞘丛率达到8-10%或枯鞘株率3%时施药,穗期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重点防治上代残虫量大、当代螟卵盛孵期与水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的稻田。防治药剂同稻纵卷叶螟。

  4.稻水象甲。狠治越冬代成虫,普治第一代幼虫,兼治第一代成虫,紧紧抓住秧田期集中防控、稻水象甲幼虫期集中防控及秧田返栽田重点防控三个重点环节。拌种处理:选用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0-25 ml 、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20-30 g 拌1公斤水稻种。毒土撒施:每亩选用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2-3公斤或0.5%噻虫胺颗粒剂2-3公斤,与一定量干细沙土拌匀,均匀撒施进水田。药剂喷雾:选用10%醚菊酯悬浮剂、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或40%哒螨灵悬浮剂,按照使用剂量进行喷雾防治。浸秧处理: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7.5 g,兑水50 kg制成浸苗药液,将秧苗在药液中浸泡30分钟后移栽。

  5.稻瘟病。防治叶瘟在田间初见病斑时施药,预防穗瘟在破口抽穗初期施药,气候适宜病害流行时间隔7天第2次施药。防治药剂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申嗪霉素、乙蒜素、氨基寡糖素、三环唑、丙硫唑、咪鲜胺、稻瘟灵、嘧菌酯、咪铜•氟环唑、肟菌•戊唑醇、己唑•稻瘟灵、甲硫•三环唑、烯肟•戊唑醇、苯甲•嘧菌酯、苯甲•醚菌酯、肟菌•丙环唑等。

  6.纹枯病、稻曲病。防治纹枯病在分蘖末期至孕穗抽穗期施药;防治稻曲病针对常年发病较重的品种和区域,采用两次叶面喷雾预防技术,第一次施药时间在水稻破口前7-10天(10%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时),第二次施药时间在破口期(5%始穗,或第一次药后7天);常用药剂可选用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戊唑醇、氟环唑、噻呋酰胺、寡糖•戊唑醇、肟菌•戊唑醇、丙环•咪鲜胺、甲硫•戊唑醇、戊唑•嘧菌酯、咪铜•氟环唑、噻呋•苯醚等。

  附件3      

  2021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 

  草地贪夜蛾是远距离迁飞的重大害虫,在贵州省主要危害玉米、高粱和薏苡,生姜、花生、牧草也零星受害。为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暴发成灾,努力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特制定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指导各地有效开展防控。

  一、防控策略

  按照“早谋划、早预警、早准备、早防治”的要求,坚持早发现、快防治、严用药、小损失的“早快严小”原则,突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全面监测、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应急防治,坚持主攻周年繁殖区,控制迁飞过渡区,保护玉米、高粱、薏苡主产区,全力遏制草地贪夜蛾暴发成灾,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二、防控措施

  (一)全面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按照《贵州省草地贪夜蛾测报调查规范(试行)》等,增设测报网点,加密布设高空测报灯、性诱等监测设备,开展区域联合监测,信息实时共享,全面掌握成虫发生动态。以玉米、高粱、薏苡为重点,定点定人定田,加强系统观测和大田普查,掌握产卵数量、幼虫密度、被害株率,明确重点防控区域和关键防控时期,确保不因监测预报不到位贻误最佳防控时机。 

  (二)实施“三区”联防布控。一是周年繁殖区。位于最南部的低热河谷地带,属于湿润温和型气候,年平均温度在15℃以上。包括兴义市、义龙新区、安龙县、册亨县、望谟县、罗甸县、平塘县、独山县、荔波县、从江县、黎平县等11个县(市、区)。重点控制当地危害损失,减少迁出虫源数量,实施周年监测发生动态,全力扑杀省外迁入虫源,遏制当地孳生繁殖,减轻迁飞过渡区防控压力。二是迁飞过渡区。除周年繁殖区和重点防范区以外的区域。重点减轻当地危害、压低过境虫源繁殖基数,全面监测害虫发生动态,诱杀成虫,扑杀幼虫,遏制迁出虫口数量,减轻玉米、高粱、薏苡等主产区防控压力。三是重点防范区。包括盘州市、水城县、兴仁市、贞丰县、关岭县、镇宁县、紫云县、长顺县、惠水县、都匀市、三都县、贵定县、瓮安县、榕江县、剑河县、锦屏县、天柱县、威宁县、赫章县、七星关区、大方县、黔西县、金沙县、仁怀市、播州区、余庆县、石阡县、思南县、印江县、松桃县等30个县(市)。重点保护玉米、高粱、薏苡等生产,降低危害损失率,3-9月份全面监测虫情发生动态,诱杀迁入成虫,主攻低龄幼虫防治,重点抓住1-3龄幼虫防治的最佳窗口期,在清晨或者傍晚,对达标防治田块实施喷药防治,药剂喷洒要突出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将危害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三)主要防控技术。根据草地贪夜蛾的发生规律,结合预测预报,因地制宜采取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应急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强化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及时控制害虫扩散危害。

  1.生态调控及天敌保护利用。因地制宜采取调整种植结构、间作、套作、轮作,统一播期等农业措施,有条件的地区可与非禾本科作物间作套种,保护农田自然环境中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种植驱避诱集植物,改造害虫适生环境,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和生物多样性,增强自然控制能力。

  2.理化诱控诱杀成虫。在成虫发生高峰期,集中连片每10-20亩安装1台杀虫灯(害虫诱捕器),或每亩1个草地贪夜蛾性诱捕器,或使用食诱剂、性迷向技术等措施,诱杀成虫、干扰交配,减少产卵数量,压低发生基数,减轻危害损失。

  3.生物防治。以草地贪夜蛾周年繁殖区和有机高粱、鲜食玉米为重点,采用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等生物制剂早期防治幼虫,保护利用夜蛾黑卵蜂、螟黄赤眼蜂、蠋蝽等天敌。在害虫低密度时,采用人工释放蠋蝽、姬蜂、茧蜂等天敌措施开展防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促进可持续治理。

  4.科学用药。对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域,抓住幼虫低龄期实施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控;对分散发生区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推广应用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甲维盐、虱螨脲、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多杀•甲维盐、氯虫•高氯氟、阿维•氯苯酰、甲维•虱螨脲、氟铃•茚虫威等,注重农药的交替使用、轮换使用、安全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控效果。

  附件4  

  2021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 

  贵州省玉米重大病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粘虫、纹枯病、大(小)斑病等。为切实做好2021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保障玉米生产安全,特制定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玉米种植区有效开展防控。

  一、防控策略

  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的原则,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实施秸秆粉碎还田、选用抗耐病虫品种,采取种子处理、苗期病虫害防治、天敌保护利用和中后期病虫防治技术,实现玉米重大病虫可持续治理,保障玉米生产安全。

  二、主推技术

  (一)秸秆处理、深耕灭茬技术。采取秸秆综合利用、粉碎还田、深耕土壤、播前灭茬,压低病虫源基数。 

  (二)成虫诱杀技术。在害虫成虫羽化期,使用杀虫灯(害虫诱捕器)诱杀,对玉米螟越冬代成虫可结合性诱剂诱杀。

  (三)种子处理技术。根据地下害虫、土传病害和苗期病虫害种类,选择适宜的种衣剂实施种子统一包衣。

  (四)赤眼蜂防虫技术。在玉米螟、桃蛀螟等害虫产卵初期至卵盛期,选用当地优势蜂种,每亩放蜂1.5-2万头,每亩设置3-5个释放点,分两次统一释放。

  (五)科学安全用药技术。

  1.玉米螟。心叶末期,结合防治草地贪夜蛾,喷洒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等生物制剂,或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与甲维盐复配喷施,提高防治效果,兼治蚜虫和红蜘蛛等害虫。

  2.粘虫。及时防除田边杂草,在幼虫3龄之前施药防治。在粘虫卵孵化盛期喷施苏云金杆菌(Bt)制剂,低龄幼虫可用灭幼脲,幼虫期可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菊酯等杀虫剂喷雾防治。

  3.纹枯病。发病初期喷施井冈霉素等生物农药,或菌核净、烯唑醇、代森锰锌等药剂,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再喷一次。

  4.大(小)斑病。田间病株率达70%以上,病叶率达20%时进行防治,每7-10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主要药剂有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肟菌•戊唑醇、丙环•嘧菌酯等。  

  附件5 

  2021年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技术     

  马铃薯晚疫病是贵州省马铃薯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是影响马铃薯单产水平的最主要制约因素。为有效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暴发流行,特制定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技术,指导各地有效开展防控。

  一、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选用合格脱毒种薯,优先采用抗病品种、种薯处理和健身栽培等技术,根据预测预报科学用药,加强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群众联防联控相结合,力争将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阈值以下。

  二、防控措施

  (一)农业防治。

  1.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控马铃薯晚疫病最经济、有效的办法。例如青薯9号、陇薯7号等。

  2.适时早播。种植早熟品种时,在做好防霜冻或者无霜冻威胁的情况下,提早播种,使地下块茎膨大期间避开雨季,减少产量的损失。

  3.加强田间管理。一是选择通透气较好的沙性土壤种植,避免在低洼地或黏性重的地块种植;二是做好田间排水工作,在雨季时降低田间湿度;三是薯块进入膨大期后培高土壤;四是在重发生区域实行提前杀秧,既在在收获前7-10天铲除地上植株部分,地表经晾晒后再进行收获,减少薯块染病。

  4.清除病薯。马铃薯收获后,将薯块放在通风处晾干,以减少薯块表面病原菌的侵入,入窖前进行清选工作,清除病薯,尤其是种薯。在播种前的种薯切块过程中,用75%酒精或0.5%高锰酸钾溶液交替浸泡切刀5-10分钟进行消毒,采用多把切刀轮换使用。

  5.合理轮作。与禾本科、豆类等非茄科作物轮作,或者选择禾本科前茬作物的地块。

  (二)药剂防控。

  1.拌种处理。在播种前,可选择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按100g/100kg进行种薯拌种。

  2.药剂防治。

  (1)没有监测预警设备的区域:加强田间监测工作,及时发现中心病株,并连根和薯块全部挖出,带出田外深埋,病穴撒石灰消毒,同时全田喷施保护性杀菌剂进行预防,可选择丙森锌、氟啶胺、代森锰锌、氰霜唑等保护性杀菌剂任意一种喷雾防治,后视实际发病情况选择内吸治疗性杀菌剂进行防控,可选择的药剂有烯酰吗啉、氟菌•霜霉威、锰锌•氟吗啉、唑醚•代森联、烯酰•吡唑酯、霜脲•嘧菌酯、丙森•霜脲氰、代锰•缬菌胺、氟啶•霜脲氰等。另外也可在发病初期选择生物药剂丁子•香芹酚进行防控。

  (2)《马铃薯晚疫病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覆盖的区域:针对种植高感早熟品种的区域,从第3代第1次侵染生成开始化学防治,在苗期至块茎形成期内可使用保护性杀菌剂进行防控,药剂品种见上;之后每代第1次侵染形成后可选用内吸治疗性杀菌剂进行防控,药剂品种见上。种植中晚熟品种的区域一般在第5代第1次侵染发生后进行防控,后视病情的发展1-2代用药1次,选用的药剂主要为内吸治疗性杀菌剂,药剂品种见上。

  附件6 

  2021年农区鼠害防控技术     

  贵州省农田区害鼠主要有黑线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和高山姬鼠,主要危害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蔬菜、果树、葡萄等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做好2021年农区鼠害防控工作,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特制定农区鼠害防控技术,指导各地有效开展鼠害防控。

  一、防控策略

  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春防为主,春秋结合”的原则,采取“春季主治压基数,秋季挑治保丰收”的防控策略。合理运用农业防控、生物防控、物理防控、化学防控技术,农田区、农舍区同步开展,全面推进。针对农田区播种期捕获率大于4%,成熟收获期捕获率大于5%。农舍区捕获率大于3%的重点发生区域,抓住防治关键时期,组织开展春秋两季统一灭鼠活动,重点示范推广毒饵站灭鼠技术和TBS围栏灭鼠技术,大力推行“三集中”即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物力,“五统一”即统一指挥、统一组织、统一行动、统一方法、统一配制毒饵的防控组织模式,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田”。

  二、主推技术

  (一)鼠情监测技术

  1.鼠夹法监测。系统监测点每月调查一次,季节监测点在3月、6月、9月各调查一次。调查工具采用7 厘米×17 厘米木板鼠夹,农田直线形按5×50米或10×20米布夹,每次置夹200个;农舍每户布夹2个,每次调查50户,合计每次置夹200个,以生花生米为诱饵,晚放晨收,以捕获的鼠数量比有效夹数计算的捕获率来表示鼠密度(种群数量),并记录捕获鼠的种类、性别、鼠种组成,测量体重、体长等外部形态特征,解剖观察雌性胚胎数及雄性睾丸下降状况等。

  2.TBS围栏监测。选择面积300-500亩的连片田地,沿每块田边单侧设置 1个直线形开放式TBS围栏或1个矩形封闭式TBS围栏,每个围栏长60米、捕鼠筒12个。每2-3天检查每个捕鼠筒捕鼠数,及时取出捕鼠筒内捕获鼠,清理土块、垃圾等落入物,记录捕获鼠鼠种、性别、体重、体长、雌性胚胎数及雄性睾丸下降状况等指标。

   (二)鼠害防控技术

  1.毒饵站灭鼠技术。毒饵站是鼠类能够自由进入取食而其他动物不能进入取食的一种灭鼠装置。目前的主要类型有竹筒毒饵站、PVC管毒饵站、塑料毒饵站、矿泉水瓶(饮料瓶)毒饵站、花钵毒饵站、瓦筒毒饵站、水泥毒饵站等。选择当地取材方便的材料制作毒饵站,鼠密度在10%以下的农田,每亩放置毒饵站1个;鼠密度在10%以上的农田,每亩放置毒饵站2个,用铁丝将毒饵站固定于田埂或沟渠边,离地面2-3厘米。农舍每户投放毒饵站2个,重点放置在房前屋后、厨房、粮仓、畜禽圈等鼠类经常活动的场所,用砖块等重物固定。每个毒饵站投放毒饵20-30克,放置3天后根据害鼠取食情况补充毒饵。一般连续置放2-3个月,不用时回收留待再次重复使用。

  2.TBS围栏灭鼠技术。TBS也称围栏+陷阱捕鼠器灭鼠技术,是利用鼠类行为习性捕杀害鼠。对鼠密度较高的农田,在春播或插秧前沿田边(或田埂)设置1个封闭式(矩形)TBS灭鼠围栏、开放式(直线型)TBS灭鼠围栏、超大封闭式TBS灭鼠围栏、超大开放式TBS灭鼠围栏。

  ⑴常规封闭式(矩形)TBS灭鼠围栏:一个整体的常规封闭式(矩形)TBS灭鼠围栏长20米,宽10米,围栏地上部分高度30-40厘米,埋入地下深度>20厘米,用固定杆固定,沿围栏边缘每间隔4米埋设1个捕鼠筒,围栏长边放置4个捕鼠筒,短边放置2个捕鼠筒,共12个捕鼠筒,捕鼠筒直边紧贴围栏,上沿与地面平行,并在围栏上剪一个宽15厘米,高10厘米的方形开口,供鼠类。

  ⑵开放式(直线型)TBS灭鼠围栏:在田间按直线直接安装1个60米开放式TBS灭鼠围栏,或者按直线安装2个30米开放式TBS灭鼠围栏,每5米埋设1个捕鼠筒,共12个捕鼠筒。

  ⑶超大封闭式TBS灭鼠围栏:根据田间地形,沿田埂或土边安装许多个TBS灭鼠围栏,围栏封闭,长度不限,每5米埋设1个捕鼠筒,捕鼠筒数量不限,使用超大封闭式TBS灭鼠围栏控制害鼠,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增加围栏长度和捕鼠筒数量,实现对更大范围内害鼠的控制。

  ⑷超大开放式TBS灭鼠围栏。根据田间地形,沿田埂或土边安装许多个TBS灭鼠围栏,围栏不封闭,长度不限,每5米埋设1个捕鼠筒,捕鼠筒数量不限。

  3.综合灭鼠技术。选用溴敌隆、溴鼠灵、杀鼠醚等抗凝血杀鼠剂,选择新鲜的小麦、大米(稻谷)、玉米为基饵配成毒饵,农田采用一次性饱和投饵法。稻田投饵按自然田块,在田埂上或沟渠边及稻田附近的鼠类活动场所投饵一圈,形成保护圈;山坡旱地以耕地为中心设保护区,重点投药防治。农舍采用连续多次投饵法,连续投饵3晚,按多吃多补、少吃少补、不吃不补的原则进行补充饵量,对猪栏、牛圈、粮仓、厨房以及鼠类经常活动的地方重点投药。农田投饵实行少放多堆的原则,每5米一堆,每堆3-5克,每亩投饵量150-200克。农舍按每15平方米房间投饵2-3堆,每堆 5-10克进行投饵。同时,也可采用鼠夹、鼠笼、铁夹猫、弓箭、粘鼠板等进行物理灭鼠。

  三、主要防控对象与时期

  以黑线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高山姬鼠等为主要防控对象,春季防治时期为3-4月,秋季防治时期为8-9月。

来源: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传真:020-34333002  举报电话:020-34333002、13925138999(春雷) 举报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